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41篇
安全科学   120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23篇
综合类   122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33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31.
采用自主研制的一种次毫米过滤组件,实现高浓度污泥的折衷分离,考察了ρ(污泥)(10~30 g/L)、组件孔径(0.10~1.00 mm)及压差(水头差:30 cm H2O,90 cm H2O)对次毫米过滤通量和平均通量的影响;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因素主次分析方法,探讨了三因素对平均通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在不同的ρ(污泥)、组件孔径及压差条件下,过滤通量随时间均呈负指数形式衰减;三因素对平均通量的影响程度为ρ(污泥)>组件孔径>压差,ρ(污泥)与平均通量呈负相关,组件孔径、压差与平均通量呈正相关.同时,通过解析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得到次毫米平均通量的表达式,为试验设计的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2.
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贵阳市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贵阳市是我国典型的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在生态重要性、景观连通性和生态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生态源地识别,根据土地覆被状况、人为干扰程度和夜间灯光数据构建了生态阻力面,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识别生态廊道网络,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贵阳市域和市区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1)贵阳市最重要和重要生态斑块总面积5 393.43 km2,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生态用地斑块的景观连通度总体较高,其中园地最好,林地最差;生态需求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建成区周边。生态源地占总面积的18.56%,集中分布于北部及西南部红枫湖、百花湖等区域;(2)贵阳市生态廊道总长为933.58 km,其中关键廊道长287.6 km,沿东北向西南方向延伸。现状廊道遍布市域,主要为河流水系;潜在廊道和关键廊道98%都为林地,主要分布于北部和西部生态环境较好的山地丘陵区;(3)市区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中,生态源地主要集中在百花湖、红枫湖、香纸沟、相思河等风景区,花溪湿地和南明河作为市区关键廊道纵贯南北。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护和建设并重、区县间统一规划的"生态系统管理对策,为贵阳市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切实可行的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33.
现浇X型混凝土桩的荷载传递机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浇X型混凝土桩技术是河海大学开发研制的用于地基加固处理的一项新技术。在模型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有限元方法研究了现浇X型混凝土桩的荷载传递机理,并与模型槽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中考虑了桩和土之间的接触和土的非线性。通过数值分析,揭示了X型桩的截面形式对侧摩阻力分布、端阻力发挥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由于桩的泊松比效应,X型桩截面周边不同位置的侧阻力大小有所不同;X型桩中出现了类似于H型桩的"半封闭土塞",与圆截面桩相比,桩端附近的侧摩阻力有较明显的增加;X型桩的桩端承载力系数要小于圆截面桩的情况,体现了X型桩截面形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4.
长泥龄膜生物反应器中活性污泥的膜污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泥龄膜生物反应器(MBR)内污泥性质与普通活性污泥有显著差异。利用一污泥停留时间长达300 d的膜生物反应器研究了污泥浓度、过膜压力和错流速率对长泥龄活性污泥膜污染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使用0.2 μm微滤膜错流过滤时,浓差极化阻力Rcp和滤饼层阻力Rc是膜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各占总的膜阻力Rt的23%~63%和31%~73%。与之相比,膜内部阻力Rif和膜固有的阻力Rm只占总的膜阻力Rt的0.7%~2.4%和1.2%~6.4%,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随着污泥浓度,过膜压力的增大和错流速率的减小,膜污染逐渐加剧。因此,降低过膜压力,提高流速,可以有效减缓膜污染,减少清洗频率,延长膜组件的使用寿命,从而节约操作成本,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5.
依据田间实测资料,运用水流的电模拟原理,定且分析了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果树(荔枝、芒果和龙眼)-大气连续体中水流阻力各分量的大小、变化规律及其相对重要性.结果表明,连续体中的水流阻力主要分布于从叶气孔腔到大气的扩散过程,荔枝、芒果、龙眼叶-气系统的水流阻力Rla占连续体水流总阻力Rsa的比例分别为93.65%~98.03、95.68%~99.03%、90.13%~98.71%;果树植株体的水流阻力Rp居其次,占Rsa的比例分别为1.97%~6.35%、0.97%~4.32%、0.08%~9.87%:土壤阻力Rs最小,占Rsa的比例小到可忽略不计,故叶-气系统的水流阻力是决定连缤体中水流速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6.
水石流概化水槽试验相似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水石流粒粗,粘性小的特点,提出了利用水槽进行分段模拟水石流的设想,首次通过几何率解决难度较大的阻力相似问题,改变以往过度加糙的方式,通过变粒径尺度的方法消除了相模型沙级配不连续相似的问题,较好地实现了固体物质级配相停,达到了泥石流的密度相似和输沙相似,通过水槽概化模型实验实例,对本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37.
城市土地生态适宜性分区划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城市发展迫切需要合理布局以实现城市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降低城市化过程中因建设用地肆意蔓延所导致的土地资源浪费与生态环境破坏影响。以常州市武进区为例,采用地形地貌、生态环境、交通设施、建设密度4类因子建立景观过程阻力赋值体系,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以垂直生态过程的多因素多因子综合判别得到的生态保护用地扩张和城镇用地扩张阻力基面为基础,再以描述水平生态过程的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计算两种扩张过程的最小累积阻力值,并依据二者的最小累积阻力差值表面,从空间上将武进区划分为4个等级的城市土地生态适宜性分区,分别为优先建设区118.39 km2、适宜建设区233.60 km2、生态缓冲区777.91 km2、生态控制区115.90 km2,明确指出了各分区的空间布局,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以期为武进区未来城市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参考。同时考虑了垂直生态过程和水平生态过程,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方法只从景观单元垂直过程研究的不足之处,为生态适宜性分区划分的方法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尝试和补充。  相似文献   
138.
城市化引发诸多环境问题,如何协调城市建设空间与生态空间的矛盾,已成为中国国土空间规划领域的重大课题之一。确定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优化生态廊道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步骤,也是后续开展生态保护和恢复的关键,如何科学识别显得尤为重要。该文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综合考虑自然资源本底条件和关键生态环境问题,基于生态系统功能重要性和生态系统敏感性评价识别生态源地,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识别生态廊道,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基于生态系统重要性和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修正重力模型,并结合廊道连通性指数,进一步识别重要生态廊道。结果显示,生态源地面积为20 371km2,占区域总面积的36.7%,主要位于北部林地广布的山地丘陵区、自然保护区和港澳郊野公园。由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污染水平高,生态服务供给低,研究区中部不存在或仅存在较少生态源地。区域内共有潜在生态廊道36条,总长2 300 km,呈东西两侧环绕式分布。廊道分级结果显示,高重要-低连通廊道最多(22条),其次是低重要-低连通(6条)和低重要-高连通廊道(5条),高重要-高连通廊道最少(3条)。针对不同类别的廊道,建议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进...  相似文献   
139.
为探究特长公路隧道全射流火灾在通风条件下隧道内风流分布及影响规律,基于斯考德-恒斯雷近似算法构建通风网络解算模型,并通过隧道现场风机效率测试和通风测试,验证通风网络解算模型的可靠性;引入火区阻力和火风压公式,建立全射流火灾通风网络计算模型.结果表明:铜锣山隧道射流风机正向运转效率为0.83~0.93,平均效率为0.88...  相似文献   
140.
生态型现代化城市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是实现城市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重要基础。以武汉市为例,利用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和生态敏感性识别生态源地,通过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提取生态廊道,判别生态节点,构建武汉市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武汉市共有98个生态源地,面积为2 214.7 km2,占全市总面积的25.82%,生态源地类型主要为水体,符合武汉市江河纵横、湖泊星布的水资源生态特点;提取重要生态廊道80条,长度为928 km,廊道相互交错,形成“五横四纵”的稳定生态网络结构;判别了6个生态节点(生态廊道的关键区位,保障生态空间整体连通性),最终组合构建了武汉市综合生态安全格局网络体系。以“源地—生态廊道—生态节点”模式的生态格局构建,能够识别重要生态功能区,明确区域生态安全风险,可为武汉市的城市生态安全保护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