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8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37篇
安全科学   138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59篇
综合类   286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27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含油污泥固化处理后油的迁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和索氏抽提器,研究了温度、土壤含水率以及水泥与污泥的不同比例等因素在不同时间对含油污泥固化后油迁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强度为3.84MPa的污泥固化块,油的迁移量从240h迁移6.8mg变为480h迁移178mg,之后变化较小。在20℃~30℃时,随着温度的增加,迁移量从6.8mg增加到20.6mg,超过30℃以后迁移量的增幅变小。水泥与污泥的比例从1∶0.8增加到1∶1.4,油的迁移量从256mg降到27.2mg,之后未检测到。960h后,迁移量达到348mg,此时土壤中油含量为1.16%,在环境的自净作用下,土壤能完全容纳;强度大于9.56MPa时未检测到油。这表明用固化法处理油田含油污泥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22.
原油油气职业卫生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我国目前尚未制订原油油气卫生标准,多数引用溶剂汽油卫生标准,研究表明原油油气毒性较溶剂汽油大,为保障油运装卸作业人员的健康,科学地监测与控制油气污染,确定合理的作业环境,制订原油油气卫生标准是十分必要的。该研究通过色-质联用分析,表明原油蒸气成份大多为C9以下烷烃、环烷烃及少量的芳香烃。采用大、小鼠为对象的急性毒性实验研究,获得大庆、胜利、渤海3种原油油气的LC50分别为49.54g/m3、77.54g/m3、417.50g/m3;亚慢性毒性实验研究表明,原油油气对动物神经系统的影响较为突出。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统计表明油轮、油码头作业人员,除了在装船、装罐作业状态下受到较大油气浓度危害外,大部分时间处于100mg/m3以下油气浓度环境,但长期从事油运装卸作业,表现出一定的健康异常,其主要症状是神衰症候群发生率明显增高,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血象异常,其次为心率、心电图的改变等。根据上述研究结果,该研究认为原油装卸贮运作业场所原油油气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确定为100mg/m3(以总烃计)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23.
本文应用GC/MS、GC/IRMS和EA/IRMS等方法对6种不同产地原油的特征比值, 全油和正构烷烃组分的碳稳定同位素组成进行分析, 研究不同产地原油的碳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 并探讨其原因。结果显示, 6种原油的C19+C20/(C19~C22)、OEP1和CPI13-22特征比值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不能作为区分这6种原油的有效指标。原油全样的δ13C值差异明显, 阿曼δ13C值最轻为-33.4‰, 巴西最重为-24.5‰, 其余4种原油介于两者之间。GC/IRMS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油种具有不同的碳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 6种原油的正构烷烃δ13C值和分布曲线明显不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除个别油样外, 不同原油两两之间全油δ13C值和nC20的δ13C值差异性显著(P < 0.05)。实验结果表明, 特征比值和碳稳定同位素组成相结合能更加有效的区分不同种类原油, 油品中同位素组成特征差异可为原油种类鉴别和溯源提供一个有效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4.
综述了应用于储罐检测的主要无损检测技术,重点对漏磁检测、超声波检测和渗透检测进行了应用介绍,根据实例分析,每种检测都有其优缺点,综合应用多种无损检测技术对储罐进行全面检测是保障储罐安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5.
长输原油管道是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国家能源大动脉。多年来中国石化管道储运公司形成了安全第一,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持续改进的安全管理理念,视安全为企业生命和员工生命健康的保障。特别是在年输油量超过亿吨的管网,实现了不同品种原油混输或顺序输送,保障炼化企业的原油安全输送。实践证明,构筑安全生产思想、技术、监管三道防线和提升本质安全、推进安全技术,深化HSE管理三道安全屏障是保证输油安全和创建平安管道的关键。1构筑安全生产三道防线  相似文献   
26.
针对原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含油污泥,油泥成分复杂、严重污染周边环境且造成资源浪费的情况,采用三相离心分离工艺对含油污泥进行处理。通过室内试验研究,确定了含油污泥处理的最佳条件。添加分离剂能够改善油泥分离性能,提高油泥温度能够改善油泥流动效果,摸索出油泥离心分离的最佳时间和离心速率,并对分离后的三相物质进行物性检测。该工艺处理含油污泥可以有效的回收原油,处理后固相减量75%,实现含油污泥减量化、资源化处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27.
浅谈原油储备库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油储罐是原油储备的重要设施,储仔的原油具有:易挥发、易燃、易爆、静电荷集聚等特性,其火灾危险性为甲类。根据GB50074—2002((石油库设计规范》,原油储罐应设计火灾自动报警和联动控制系统,把储罐区诸多的危险因素和危险参数给予实时监测,及时报警,便于消除事故隐患,避免火灾事故发乍。下而以册子岛原油商业储备库为例,介绍国储库的火灾自动报警和联动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28.
6月1日,湘北大地,阵雨淅沥.巴陵石化公司生产平稳运行. 上午10点,该公司冒雨在烯烃事业部二联合装置11号原油罐区进行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演练.本次演练,是湖南省"安全生产月"活动启动主题活动之一.  相似文献   
29.
那是在1973年4月30日下午,大约4时15分左右,突然从正北方坨二十八泵站方向传来一声轰隆巨响,正在开会的队长和职工立即向坨二十八泵站方向跑去.当人们跑到泵站一看全都傻了眼,整个泵站原油到处流淌着,管线里的原油四处喷涌,脱水器房和旁边的一座卧式脱水器炸飞了.  相似文献   
30.
<正>本文通过调查油田油气集输工作场所的工艺技术、生产情况、劳动制度、生产环境及研究现场检测数据,得出了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提出了防护措施。1现场调查1.1基本情况油气集输行业主要承担油田原油、天然气处理及外输任务,其生产过程为半自动化、密闭化、管道式、机械化模式,作业人员主要工作内容为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