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安全科学   27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33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生态用地在维持区域生态平衡和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云南星云湖流域为研究区,运用层次分析法和GIS技术,从水土保持、地质灾害规避与防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资源安全4个方面,构建了流域重要生态用地识别指标及其识别方法,并识别出流域重要生态用地空间分布。结果表明:(1)加权叠加模型更适用于高原湖泊流域重要生态用地识别;(2)根据生态用地重要性分为核心型、辅助型、过渡型和非重要生态用地,面积分别为75.98 km~2、105.05 km~2、89.47 km~2和65.11 km~2,分别占流域生态用地总面积的22.64%、31.30%、26.66%和19.40%。识别结果能较好地反映重要生态用地维护流域的生态安全。以星云湖流域作为高原湖泊流域的典型,为高原湖泊生态保护提供科学方向,以期协调流域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促进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为获得近距离煤层群叠加开采条件下采动应力与覆岩位移场的演化特征,以潘二矿近距离煤层6,7煤层地质条件为背景,采用相似模拟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距离煤层群叠加开采形成的覆岩宏观运移形态和特征与单一煤层开采相似,叠加开采时,覆岩呈多岩层整体协调运移的规律,具有位移叠加增长效应;7煤层的开采使覆岩起到一定的垫层作用,缓和了矿山压力,使近距离煤层叠加开采时具有应力减弱效应;与开采7煤层相比,6煤层开采过程中,周期来压步距减小,来压时支架载荷减弱,动压系数相应减小,但周期来压时,存在部分岩层发生台阶式下沉的现象。基于近距离煤层群叠加开采研究结果,在近距离煤层群开采的设备选型时,选用了高额定工作阻力的液压支架,在周期来压期间,采取了一定的辅助措施,同时加强了组织管理,生产中没有发生冲击液压支架及其他动力灾害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针对近浅埋综采面过山丘地形发生强矿压显现的问题,采用现场监测、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山丘静载应力传递模型和不同岩层赋存特征的沙土型与土石型山丘工作面关键块体结构力学模型,分析山丘地形工作面矿压发生机理。研究表明:山丘静载向工作面传递的垂直应力呈钟形分布,山丘高静载应力易激发弱铰接结构失稳;山丘坡体中关键层的有无导致了土石型和沙土型山丘工作面矿压发生机理的差异性;坡体断裂块的倾斜回转运动是沙土型山丘工作面发生强矿压的主导因素,断裂块不同的倾斜回转方向导致工作面在上坡段矿压显现缓和而下坡段显现剧烈;土石型山丘工作面的矿压显现主要受坡体中关键块体结构稳定状态的控制,工作面在上坡初和坡顶段动载矿压强烈而下坡段后期较缓和。数值计算结果与现场监测和理论分析相符。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为推动排污许可制与各项环境管理制度衔接融合及各项法规制度的协同执法指明了作战的方向。本文在剖析排污许可制与环境保护税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基础上,从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协同作战机制、建立核算复核机制、建立大数据共享机制四个方面构建排污许可制与环境保护税衔接耦合机制,使排污许可制与环境保护税叠加在协同作战中发挥出最大效能,给企事业单位明确稳定的污染排放管控要求和预期、推动形成公平规范的环境执法守法秩序,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质量、强化绿色体制保障,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相似文献   
15.
陕西三河湿地位于陕西关中平原的东缘,是典型的河流温地.根据三河湿地发育的地貌、水文、植被、土壤、生物等自然背景特征,将湿地类型划分成系、类和种3个层次.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三河湿地的演化,由于自然与人为因影响相互叠加,使湿地退化过程加速,针对目前湿地现状提出湿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高架复合道路噪声声场分布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盛晔  潘仲麟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2,24(6):368-369,379
高架复合道路有效地缓解了交通拥挤的问题,但随之也带来了严重的噪声污染,以几何声学和衍射声学为理论基础,利用声级叠加原理,建立了高架复合道路噪声对临街建筑立面影响的预测模式。预测值与实测值基本相符,可直接应用于城市噪声预测。为城市发展规划尤其是城市高架复合道路的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天然和人工叠加流场下弥散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污灌区浅层含水层进行了现场弥散试验,采用氚做为示踪剂,瞬时投放.因为天然流速较弱,通过注水形成天然的和人工的叠加流场.根据流场特性。建立以Φ-Ψ坐标表示的移流弥散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差数值方法求解,其中二维模型应用分裂格式.通过计算的浓度曲线与实验曲线拟合,求得纵、横向弥散率.  相似文献   
18.
疲劳损伤等效在随机振动试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疲劳损伤等价为基础的随机振动试验是评价结构振动环境适应性能力的重要手段.将基于位移模态和应变模态的模态叠加方法分别应用于结构振动位移响应和应力响应的分析中,建立了随机振动试验不同激励条件下,结构振动响应的关系;将结构随机振动应力响应的峰值概率分布通用关系应用于疲劳损伤评估,导出了振动疲劳损伤等效关系.以一个试验为例介绍了疲劳损伤等效原则在随机振动试验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叠加原理是在弹性范围内、小变形情况下,多个因素作用下产生的量值,等于单个因素作用下产生量值的叠加,在超静定结构解法中有相当重要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本义从产于石炭纪地层小的含银黄铁矿矿床的土要地质特征、侵入岩与成矿关系以及稳定冈位索特征等人面的研究提出,该类矿床具有明显的沉积特征;成矿元素流主要来自石炭纪海水,成矿金属元素主要来自下优地层,成矿流体以大气降水为主,成矿热动力主要是岩石中积累的热能和穿切地壳易透区下面而来的热能(包括海西期火山活动所形成的地热场);矿床属海底喷气(热水)沉积成国.燕山期侵入岩对其有不同程度的叠加改造。同时阐述了该类矿床的成因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