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安全科学   27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33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引入风险场理论研究铁路危险品运输系统风险形成机理,基于系统风险因素识别,建立铁路危险品运输系统风险势函数及对应的风险场强模型,采用触发器原理分析了风险场叠加后的风险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内部风险场承受体风险势和风险场强均为代数加和叠加;外部风险场分为单一和多风险源2类,风险势均表现为代数加和叠加,风险场强叠加均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风险状态的变化直接作用于内、外风险场承受体,内部风险场承受体全部或部分崩溃,将导致铁路危险品运输系统失效,其释放的风险场能量将会对外部风险场承受体系统进行攻击,导致外部风险场承受体的部分或整体失效,进而产生风险级联效应。  相似文献   
42.
介绍一种新的适用于公园景观视觉质量评价的方法,即“区内、区外景观复合叠加分析法”。该方法在实地观测和评价的基础上选用6个评价因子,分别为区内自然景观所占比例、区内自然景观的质素、区内景观建筑物与自然景观的协调性、区外人工建筑物的视觉占有率、区外人工建筑物离观测点的距离、区外人工建筑物的视觉主导性,对公园进行区内、区外景观的复合叠加分析,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北京市典型的城市公园(紫竹院公园)和郊野公园(东小口公园)。其评价结果既可以从视觉角度对城市公园和郊野公园进行区分,又可以为公园内景观规划管理以及公园外围的空间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3.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空间数据库平台的支持下,对四川省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000年间的草地动态变化特征、草地动态变化的背景特征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净增草地部分主要来源于耕地,净减草地部分的主要去向是林地。总体上,净增草地面积3812公顷,净增草地部分主要是在轻度土壤侵蚀区、中度土壤侵蚀区、剧烈土壤侵蚀区和强度土壤侵蚀区,坡度等级5、6和1的区域,环境等级5、6、4和1的区域;净减草地部分主要是在微度土壤侵蚀区和极强土壤侵蚀区,坡度等级3、2和4的区域,环境质量等级7和8的区域。净增草地的区域为川西北高原、丘陵和川西南山区,净增草地面积的前四个地州市是遂宁市、泸州市、巴中地区和广安市,净减少草地的区域为盆周山地和平原,净减少草地面积的前四个地州市是广元市、绵阳市、达川市和宜宾市。  相似文献   
44.
基于ARCGIS的四川省分级退耕还林还草空间决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首先,利用遥感和GIS技术建立土地利用、土壤侵蚀、数字高程模型、坡度、生态环境质量等级、植被指数、降雨、温度、植被分区、土壤类型和行政区、水体缓冲区、聚落缓冲区等栅格GIS数据库。其次,将旱地数据分别与坡度、土壤侵蚀、植被指数、生态环境质量等级、水体缓冲区和聚落缓冲区等栅格指标数据进行叠加分析。再次,利用各指标构建了基于ARCGIS的一、二级退耕决策模型及其空间复合模型,并得到一、二级退耕面积分别为724 495hm2和333 085hm2。然后,利用温度和降雨指标数据构建了基于ARCGIS的还林还草决策模型,并得到一、二级还林的面积分别为702 362hm2和331 357hm2,还草的面积分别为22 133hm2和1 728hm2。最后,将其分别与行政区、植被分区和土壤类型数据进行空间叠加统计分析,得到各行政区的退耕还林还草情况,以及每一个退耕栅格单元所处的植被分区和土壤类型情况。研究表明,该方法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其研究结果对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规划、实施和管理等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5.
利用2012年1月~2015年12月桂林国家基本气象站观测到的地面、高空气象观测资料及大气成分观测资料,从污染物浓度、水汽、风速、大气层结、降水等几个方面初选了29个预报因子,根据这些因子与霾天气相关程度,选取相关显著的因子,分别用事件概率回归、逻辑回归、指数叠加等3种方法建立桂林霾天气的潜势预报模型。结果表明:3种潜势预报模型中Logistic无论是在回报还是预报检验中效果都最好,其中在预报检验中空报率、漏报率、TS评分、准确率分别为32. 0%、34. 5%、50. 2%、80. 3%,事件概率回归、指数叠加建立模型效果稍差,但事件概率模型漏报率只有21. 4%。整体而言,3种模型预报效果稳定,TS预报评分都在50%左右,准确率均超过74%,在实际预报中有较好地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6.
王宏伟 《安全》2018,39(11):12-13
目前,我国正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迈进,其驱动力是全球化、工业化、信息化和城市化,简称“四化”.“四化”的叠加作用使风险形态发生重大变化:简单风险演变为复杂风险,确定风险演变为不确定风险,固定风险演变为流动风险,即从传统风险演变成新型风险.新型风险在英文中对应的是EmergingRisks,意思是“正在生成的风险”.新型风险超越人们既往对风险的认知和应对能力,给应急管理提出新挑战.“四化”与新型风险的关系是解析新型风险由来的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47.
采用《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 3840-1991)中的高斯模式作为大气污染物地面浓度基本公式,计算丹东市区内任一点位上的点源排放SO2在下风向网格交叉点上的叠加浓度.采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计算垂直于平均风向的水平横向距离和下风向距离,以丹东市采暖锅炉排放SO,为例计算多点源网格落地浓度.  相似文献   
48.
为便于作业人员快速、准确判断钻台上不同作业工况、不同区域的风险程度,尽可能选择更为安全的区域作业及停留,本文进行陆地钻修井平台风险分区可视化的研究。该研究根据风险矩阵原理,采用LEC危险性评价法对不同作业中存在的每种单一风险进行评估,然后将风险进行叠加,综合评估钻井平台不同分区的风险值,据此将作业区域按风险级别以不同色标进行标识,即风险区域可视化量表。结果表明:作业人员通过查看此表即可迅速知晓该工况下钻台不同区域内的风险状态,从而尽量减少在高风险区域作业和停留时间,以降低作业风险。风险叠加可视化分区的建立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可将此方法进一步推广应用于其他多种风险共存的高危作业场所。  相似文献   
49.
一、传统指挥调度系统的痛点分析 为保证信息安全与应用的多样性,在指挥调度系统各层级间存在着不同的安全策略与细分业务下的各种应用系统,但一直以来两者之间因灵活性、适用性等问题存在相互冲突与矛盾,影响着实战应用的开展,尤其是在遇到突发事件超过以往的应急预案的认知时,指挥调度系统不但面临着事件处置难度显著增加的窘迫现状,同时...  相似文献   
50.
流光放电氧化亚硫酸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气体放电等离子体对亚硫酸盐进行氧化,考察了各种因素对于亚硫酸盐氧化的影响.实验表明,随着初始浓度,喷雾流量,pH值的增加,亚硫酸盐氧化率降低;亚硫酸盐氧化率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