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5篇
  免费   6篇
安全科学   135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67篇
综合类   241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91.
发达国家采取双重标准,忽视自己的历史责任,过分维护自己的利益,导致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以失败告终。对此中国应有清醒的认识。在国内道路的选择方面,中国要继续走节能减排和“调结构”之路。在国内法律的制定方面,宜把气候变化的应对作为发展中的问题来对待,宜把主要的温室气体作为环境影响物质而非污染物质对待,并侧重于用经济手段予以对待。在国际谈判方法的采取方面,宜从人均、地均、本底责任三个方面维护自己的碳排放总量权益。  相似文献   
492.
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促使包装绿色化最有效的办法是以立法的方式从源头上对包装非绿色因素加以防范和治理。因此,需要通过对包装物流的事前预防、行为管制以及事后补救方面的环境立法,来约束、干预物流活动的外部不经济性;通过制定绿色引导与诱导法规来激励和引导物流主体的绿色包装行为,促进绿色包装健康发展,实现绿色包装的全程控制。  相似文献   
493.
日前,全球范围内形成一股潮流,那就是所谓的碳减排。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存在巨大分歧,其核心是谁该负责任、负多大责任、是应该负历史责任还是现实责任等等,可以说是各说各理,争论不休。  相似文献   
494.
本期讨论的话题: 清洁发展机制(CDM)是《京都议定书》中引入的三个灵活履约机制之一。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已完成工业革命的发达国家应对全球变暖承担更多的历史责任。因此,《京都议定书》只给工业化国家制定了减排任务,但没有对发展中国家做这个要求。  相似文献   
495.
随着后危机时代国际经济政治格局的深度调整,我国自主创新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以我国自主创新政策违反WTO自由贸易精神为由,对我国政府施加强大压力。  相似文献   
496.
现在有很多看法,认为我们率先走出了这一轮的全球金融危机,但吴敬琏并不这么看。他直言不讳,内部来看,我们的增长率确实回升了,大环境方面,西方发达国家也开始稳定与恢复,但根本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他所说的根本问题包括两种失衡的格局、中国的出口导向政策等,在他看来,只要这些问题没有根本性改观,危机就不会真正走开。  相似文献   
497.
碳关税的缘起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京都议定书》为发达国家设定了明确减排责任,并已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因此,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在国内加强气候变化应对法律措施,这其中碳税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选项。所谓碳税是指针对二氧化碳排放所征收的税种,它以环境保护为目的,希望通过削减二氧化碳排放来减  相似文献   
498.
文章总结并反思了欧美发达国家在水环境治理方面的新思路、新技术,并期望对我国有所借鉴与启迪。  相似文献   
499.
<正>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发展经验表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工业化发展的中后期,安全生产事故高发和易发是难以避免的;当宏观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进入工业化后期,事故总量开始快速下降;直到进入后工业化时代,事故总量则保持平稳并缓慢下降。世界各国煤矿安全发展受宏观经济、行业发展、监管监察等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经历不同特征阶段,所需的时间跨度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500.
郑军  刘婷 《中国环境管理》2023,15(4):18-25,43
气候变化问题是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各国利益。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负责任大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归纳分析欧盟、美国、日本、韩国、德国、英国等主要发达经济体碳达峰的经济社会特征、碳中和的路径共识,系统梳理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经验举措,对比分析中国国内进展和差距,并提出重点借鉴的国际经验与启示。研究发现,中国已经逐步具备实现碳达峰国家的基本特征,但相比发达国家,在降碳效果核算评估、低碳安全高效能源系统构建、碳价格传导机制设计、低碳技术创新和新业态模式打造、法规制度系统化构建等方面仍有差距,仍需加强政策驱动和重点国际经验借鉴,进一步优化“双碳”目标评估指标体系,将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系统作为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主要目标,有序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和能源资源市场化价格调控,强化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创新,加快构建形成系统性推动“双碳”目标的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