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7篇
安全科学   93篇
环保管理   38篇
综合类   86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WTO对与环境有关的贸易争端的解决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与贸易的联系日趋紧密,与环境有关的国际贸易争端将越来越多.WTO为解决这类争端做出了有益尝试和不懈努力,并初见成效.该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包括法律渊源、参与争端解决的机构、解决纠纷的程序三个方面,其中解决纠纷的程序包括磋商、成立专家小组、专家小组工作、专家小组报告、上诉、复审、仲裁,已有明显的司法化特点.这一机制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应从多方面进行完善和发展.但它使国际贸易法史上有了一个能有效进行国际环境、贸易争端处理的超国家机构,具有重大意义.中国入世后,更要研究这一机制,利用其规则维护国家环境权益.  相似文献   
102.
郭伟 《城市环境》2002,16(4):33-35,32
通过研究公共利益观对环境立法,环境执法和环境司法的指导作用,提出了公共利益观较生态中心主义更适于作为环境立法的指导思想,环境行政机关的失职是对公共利益的直接损害,公民环境权应服从公共利益等观点,探讨了公益论作为环境法基础理论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3.
孙佑海 《环境保护》2020,48(1):33-40
长期以来,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违法行数量为居高不下,严重影响全流域的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违法行为有其特殊性,包括在上中游地区"抢占水资源"的行为、上游地区破坏水土保持的行为、妨碍防洪管控的行为、严重污染水体的行为、生态环境损害行为、破坏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行为等。对黄河流域特殊的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应当有特殊的规制措施。但限于以区域为主的管理体制,解决起来往往力不从心。应当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加快构建科学的流域司法体制,为遏制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实现全流域的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建议设立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法院,组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检察院,成立黄河流域统一的公安机构,强化生态环境司法与行政之间的有机衔接,妥善处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司法与区域生态环境司法的关系,加快制定统一的"黄河保护法"。  相似文献   
104.
论我国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机制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既是进一步优化环境行政管理、深入推进和保障环境司法的重要前提,也是"损害担责"原则得以贯彻和实现的必然要求。但我国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机制在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鉴定评估机构的监管、鉴定评估依据的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缺失,亟需补救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5.
《劳动保护》2014,(10):I0014-I001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已于2014年4月2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13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9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06.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我国积极推进环境司法专门化进程,从最高人民法院到基层人民法院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法庭体系。这一体系由环境保护审判庭、环境保护合议庭、环境保护巡回法庭以及为数不多的基层环境保护派出法庭构成。目前的环境法庭主要采用"三加一"模式、"三合一"模式、"二合一"模式以及单一模式等四种审理方式,在缓解环境案件审判压力、公正审理环境案件、推进环境公益诉讼、提高环境司法水平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同时亦应注意到,现有的环境法庭存在诸多问题:基层人民法院缺少法定权限,中级以上人民法院缺少设立环境法庭的程序性依据,致使法律依据不足;缺乏合理的机构建制,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制度不甚科学;受案范围有限和受害者起诉意愿不足,致使案源不足;特别程序缺失,监测评估机构缺乏中立性,审判人员专业性不强,致使支持保障机制不健全。为此,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完善我国的环境法庭:首先,为环境法庭建设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规范环境法庭的设立、职责定位及基本权限等事项,将环境法庭建设全面纳入法制轨道;其次,健全环境法庭体系,着重健全环境法庭审级设置,同时完善地域管辖;再次,改进审判模式,健全"多审合一"程序;再次,拓宽案件来源,合理确定环境公益诉讼的起诉主体,扩大受案范围,完善鼓励起诉机制;最后,完善支持保障机制,针对一审程序设立专业陪审员,针对二审程序设立专家委员会。  相似文献   
107.
赵惊涛  丁亮 《环境保护》2014,(21):64-66
环境执法机关的执法行为需要司法监督来保障其合法性,这是由国家权力部门间的制约关系决定的。环境执法的司法监督机制的建立取决于公众的环境法治意识、司法的独立性以及环境行政诉讼法律制度的完善。应积极推进并建立环境信息公开以及公众参与机制,通过司法体制改革,完善审判委员会运行、法官等级晋升以及财政经费统一管理机制,并扩大行政公益诉讼主体范围及诉讼对象。  相似文献   
108.
杨凯 《环境保护》2014,(16):30-32
本文分析指出构建"三审合一"审判模式需要进一步完善审判模式的法理价值分析,统一诉讼主体资格、明确案件受理标准、改进案件管辖规定和统一裁判尺度,契合"三审合一"审判模式建构培养复合型专业化环境司法法律职业共同体,改进和完善"三审合一"审判模式的程序构架与规则。  相似文献   
109.
民事诉讼作为保护环境权利与解决纠纷的衡平机制,它的产生是基于当事人对司法救济的需要.在运用诉讼程序解决民事纠纷时,存在利益衡量的问题.作为环境法的法意基础,环境权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社会性权利,有权提起环境诉讼,维护公共利益是环境权从理论到实践的基本标志.本文通过论述环境权理论及其在环境侵权救济中的运用,并对原告资格的适度放宽、举证责任的合理配置、诉讼费用公平负担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以期构建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这也是公众环境权获得程序上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10.
《中国劳动科学》2005,(7):F002-F002
6月17日至19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研究所与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在福建省福州市联合举办“全国部分城市劳动争议审判实务研讨会。本次会议是全国范围内劳动法领域审判实务界和理论界第次对话和交流。来自最高人民法院.北京、上海广东等6个省市自治区的高级人民法院和全国21个城市的中级人民法院的资深法官.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的有关领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