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7篇
安全科学   93篇
环保管理   38篇
综合类   88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环境犯罪近年来为司法机关所关注,完善环境刑事审判程序,有利于实现司法防控环境犯罪的目的。应当畅通环境刑事司法渠道;明确环境犯罪案件的立案标准及案件管辖分工;完善庭前会议制度。环境刑事诉讼应当以庭审为中心,提高司法公信力。证据审查是至关重要的,建立合理的审查机制才能使证据在庭审中发挥积极作用。应重视量刑工作,使审判结果更加公正、合理。  相似文献   
162.
瑞典土地和环境法庭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瑞典土地和环境法庭制度在其国内的环境纠纷解决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自1969年《环境保护法》颁布以后,水法庭得以建立,并逐步演化为环境法庭以及现在的土地和环境法庭。土地和环境法庭、土地和环境上诉法庭共同组成了瑞典的土地和环境法庭体系。对当前我国环境司法专门化组织的建设而言,瑞典的土地和环境法庭制度能够从立法先行、扩大管辖权、提高判决的执行力等方面为我们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3.
一起长达十年的环境纠纷案,迟迟未果。江苏省东台市在国内首家设立的环境纠纷仲裁庭开庭后不久,以司法介入,成功化解了这起环境纠纷案,一改以往环保部门对环境纠纷调解手段不硬的状态,为处理环境纠纷案开创了一种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4.
环境污染扰民问题涉及面广、投诉量大,以现有的环境行政手段,已难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要求解决污染扰民问题的强烈愿望。提出解决污染扰民问题,首先要提升环境行政手段,加强污染扰民的源头控制;其次应运用法律援助手段,保障群众合法权益;再次必须引入司法调解手段,建立有效的污染投诉调解机制。  相似文献   
165.
别涛 《环境保护》2005,(12):29-33
环境公益诉讼.特别是环保公益团体提起的公益诉讼.无论在普通法系国家还是在大陆法系国家.都是遏制环境违法行为和救济环境公益的重要和经常使用的法律手段。作为一种环境司法救济.它可以有力地弥补环境行政执法手段之不足.有效地制止环境侵害行为.从而有利于促进环境保护促进社会公平,值得大力推动。本文探讨了环境公益诉讼的基本内容和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166.
目前环境保护已成为世界各地关注的重点问题,司法介入与法律适用性研究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符合国家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因此对环境保护的法律建设尤为重要。通过两级法院会商环境保护案件,建立良性发展的工作模型,确定环境保护中的司法介入与法律适用性内容,在此基础上,对环境保护法律的出台背景和内容进行论述,从"两法衔接"机制对检察监督、犯罪控制的制度价值、权利均衡思想、以及遏制环境恶化等方面阐述"两法衔接"对环境保护的意义,从而实现环境保护中司法介入和法律适用性研究。  相似文献   
167.
168.
改革开放后,原公有制企业改制重组,各类非公有制企业大量涌现,多种用工形式同时存在,使劳动关系变得更加复杂。由于立法滞后.有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与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客观实际情况不相适应,具体执行者很难操作。笔者就工伤认定中遇到的某些问题,提出来与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169.
我国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恢复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劳动争议案件数量逐年大幅度增加,且纠纷的内容日益复杂。现行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一方面,企业和劳动者的法律意识增强,要求越来越严格,现有的工作力量(包括人、财、物)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另一方面,立法工作严重滞后,现有的劳动法律制度(包括实体与程序两方面)不完善,劳动争议仲裁工作者经常面临无法可依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0.
D公司是一家物业公司,赵某于2013年4月1日起任D公司的物业保安。赵某前后两次分别签订为期3个月的《临时劳务合同》,期限分别自2013年4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2013年7月1日至2013年9月30日。此后,赵某继续在该小区物业任保安,但未再签订书面协议。后赵某离职后提起劳动争议仲裁,主张2013年9月30日之后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