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0篇
安全科学   22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26篇
综合类   98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27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Purification capacity of a faucet mounted type water filter for home use was evaluated, particularly with regard to microbiological performance under di erent running conditions. Biofilms were formed inside the filter, a ecting the bacterial quality of the e uent water. Low flow rate, long stagnation period and high filter temperature were found favorable for bacterial growth inside. By commercial analytical profile index (API) kits, ten di erent bacterial species were identified in drinking water, four of which were probably contributed to the biofilm formation since they were also present in the biofilm.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 was used to confirm the API identification results, and direct viable count (DVC) method was employed to improve the sensitivity of FISH for the isolated Acinetobacter spp. and Pseudomonas putida as models.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ilter operating condition and the bacterial community alteration was partly revealed, which could provide the basic knowledge for the filter design and its practical use.  相似文献   
62.
利用二级混凝沉淀+机械过滤器法处理含磷废水,通过做pH、CaCl2的投加量对除磷处理效果影响的小试,确定混凝沉淀最佳条件为pH值为11和CaCl2投加量100mg/L.工程运行现状表明:该法处理磷化废水是可行的,出水能够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63.
SBR后置缺氧反硝化除磷的启动及去除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对氮磷的高效同步去除,采用将缺氧后置的SBR工艺,以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考察反硝化除磷工艺的启动与运行效果.结果表明,先通过短污泥龄(SRT)驯化富集聚磷菌(PAOs),再延长污泥龄并引入缺氧段,39d即可实现反硝化除磷工艺的启动,COD、TP、NH4+-N、TN去除率分别为92.9%、98.4%、100%和87.6%.进水COD与TN比(C/N)对系统氮磷去除有一定影响:C/N短暂的降低幅度不超过17.65%时,氮磷去除效率并没有明显变化;当超过33.3%时,脱氮除磷性能下降,但伴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出水COD浓度减少,反硝化除磷菌(DPAOs)在PAOs比例也会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DPAOs反硝化脱氮效率的下降.周期实验表明,pH值与DO可以作为厌氧释磷结束与周期结束的实时控制参数,大大缩短反应时间,降低曝气能耗.  相似文献   
64.
在4个序批式反应器(SBR)R1、R2、R3和R4中,以静置段代替传统厌氧段,采用后置缺氧,考察进水氨氮浓度分别为20,30,40,50mg/L对静置/好氧/缺氧SBR脱氮除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R1、R2、R3和R4长期运行中磷去除率分别为82.3%、92.8%、92.6%和89.1%,总氮(TN)去除率分别为97.2%、88.6%、84.5%和72.6%.静置段省却搅拌,但仍起厌氧段作用,仍可实现生物强化除磷.4个反应器好氧段均发生同步硝化-反硝化(SND),分别贡献14.7%、16.6%、17.8%和14.8%的进水后TN量,且后置缺氧段利用糖原驱动反硝化,脱氮效果较好,出水TN分别为0.57,4.43,6.61,13.70mg/L.研究表明,进水氨氮浓度可影响静置释磷、好氧摄磷、反硝化除磷.静置段代替厌氧段的后置缺氧工艺可取得较好脱氮除磷效果,且节约成本,简化工艺.  相似文献   
65.
针对飞灰过滤器除尘压降高、反吹清灰频繁、过滤元件破损、使用寿命短和大型化受到限制等问题,开发了内置旋风预分离复合式飞灰过滤器,并在工业装置上进行了应用,应用结果表明:过滤器压降明显降低、旋风分离器压降满足系统要求、延长了陶瓷滤芯的使用寿命、减少了因飞灰过滤器故障造成整个装置停车,同时,可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约1 709万元/a、间接经济效益超过5 000万元。  相似文献   
66.
后置反硝化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AOAO、SBR、MSBR、氧化沟、DEPHANOX等后置反硝化生物除磷脱氮工艺的流程及处理效果。该工艺由于聚磷微生物经过厌氧释磷后进人生化效率较高的好氧环境,其在厌氧池形成的吸磷动力可以充分地得到利用.故有较好的除磷效果。但碳源不足制约了系统的脱氮效果.在解决好反硝化脱氮碳源问题的条件下.该工艺也能取得较好的同时脱氮除磷效果,且操作简便,运行费用低.将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7.
阐述了油浆过滤控制系统的硬件配置、分程控制及顺序控制等.通过控制系统的控制,过滤器A、B轮流进行过滤、再生步骤,将油品内51μm以上的颗粒过滤掉,达到提高油品质量、延迟装置检维修期的目标.图1,参5.  相似文献   
68.
付柏淋  吕阳 《中国环境科学》2014,34(11):2917-2921
为研究中央空调系统真菌繁殖扩散机理及控制空气微生物污染问题,通过温热控制手段,探究不同温热环境下真菌菌落、菌丝生长繁殖规律.以某体育馆中央空调系统过滤器表面真菌为研究对象,通过分离、生理生化实验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认空调系统过滤器表面的优势菌属种类及数量.对分离鉴定的优势菌属做温热控制实验,分别在25℃恒温及22℃~28℃变温条件下观察菌落和菌丝的生长规律.结果显示,该空调系统过滤器表面真菌优势菌属为青霉属(Penicillium spp.)和枝孢属(Cladosporium spp.),菌落形成单位分别为600, 140cfu/cm2.温热控制研究表明,无论25℃恒温或22~28℃变温条件,青霉属生长速度都要快于枝孢菌,且菌落直径变化和时间成线性关系;温热控制对青霉属和枝孢菌的生长繁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温热控制技术在抑制空调系统真菌生长上可行.  相似文献   
69.
简述了我国应对机动车污染防治的概况;针对柴油车污染后处理装置,指出流通式或部分流通式过滤器不能有效降低柴油车排气中的微粒数量,对微粒质量的降低比例也仅在50%左右,而壁流式微粒过滤器对超细微粒的分离效率超过90%,能有效解决超细微粒对公众健康的危害。  相似文献   
70.
针对大唐南京发电厂2×660 MW超超临界机组化学水处理系统反渗透装置运行期间一段压差迅速上升问题进行了分析,故障原因为含有高分子助凝剂(聚丙烯酰胺)的污泥脱水分离液进入反渗透系统,造成反渗透膜严重污堵;采用了离线物理清理和在线化学清洗相结合的方法,使反渗透装置恢复了正常运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化学水处理设置有反渗透系统的新建电厂中,含有高分子聚丙烯酰胺的污泥脱水分离液,应单独排放到工业废水池或煤冲洗水复用系统中,以免造成后续反渗透系统膜元件的严重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