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9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3篇
安全科学   1051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79篇
综合类   380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21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85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203篇
  2011年   178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安全文化的定义和范畴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或有目的人为塑造的,为企业全体员工所认同、接受和遵循的,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生产与生活的精神、观念、行为及物态的总和。它基于“大安全观”和“大文化观”概念,在安全观方面包括企业安全文化、全民安全文化、家庭安全文化等;在文化观方面既包含精神、观念等意识形态的内容,也包含行为、环境、物态等实践及物质的内容。它以强调全面提高人的  相似文献   
42.
现行规定现行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社会所有的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用人单位,均按全年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缴纳工伤保险费;由社会工伤保险机构统一支配这笔费用,单位发生工伤事故后,交由社会工  相似文献   
43.
在传统的组织招聘中,一般根据岗位要求招聘能力与之相匹配的员工,这种招聘称之为人与工作匹配模式,其局限性在于不能判断新招员工的价值观、目标、个性是否与组织的价值观、目标、文化相匹配及匹配的程度如何。其后果可能是员丁仅为岗位而工作,不是为组织工作,这样容易导致员工的承诺、工作满意度低、离职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44.
4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国有企业改革的脚步深入,国有企业有管理体制、经营机制等方面已经逐步回归到企业运作的本质要求的轨道上来。但是,在用人方面却与企业的本质要求相去甚远,远远滞后于企业改革。因此,加快国有企业用人本质的回归显得尤为重要而紧迫。为此,首先应明确国有企业用人的本质要求:笔者认为.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6.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总公司是一个有50多年历史的国有专业外贸企业,自1988年我国逐步打破外贸垄断权开始,该公司就不断地从经营方式到分配体制进行改良性的调整,但与纯市场化的企业相比,转型力度还是不够,管理基础也比较薄弱。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2005年取消纺织品出口配额意味着公司将彻底丧失最后  相似文献   
47.
一家特大型企业的总经理,专门就上车要系好安全带一事给有关员工写了一封公开信.信中说,我想提醒大家处理好一个工作和生活中的细节:系好安全带.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要作为一条铁的纪律严格执行,这也是被社会上无数交通悲剧证明的一个道理.  相似文献   
48.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公路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近几年,物资供应单位已被无情地抛向市场.在新的形势下,懂经济、懂管理、懂技术人才成为我们立足市场的根本.21世纪是知识化、信息化时代,知识经济的浪潮带来激烈的竞争和压力.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自然法则.加强职工队伍建设,提高全体员工的综合素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9.
国际标准化组织成功发布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国际标准和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国际标准以来,在全球掀起一个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热潮。但是,仅对质量和环境进行了体系化的管理还是不能达到使顾客满意、社会满意、员工满意、企业的所有者满意的完美管理境界,以同时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50.
《中国劳动科学》2004,(8):33-34
人是管理与技术工作的核心和动力,是企业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应该认识到:产品的高质量、低成本与企业的高效益不是偶然得来的,而是由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优秀员工决定的。因此,树立人力资源投资的作用与重要性大于物质资本投资的意识,确立人力资本开发与人才竞争战略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