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74篇 |
免费 | 636篇 |
国内免费 | 379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920篇 |
废物处理 | 45篇 |
环保管理 | 327篇 |
综合类 | 1900篇 |
基础理论 | 372篇 |
污染及防治 | 304篇 |
评价与监测 | 137篇 |
社会与环境 | 184篇 |
灾害及防治 | 40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121篇 |
2023年 | 169篇 |
2022年 | 224篇 |
2021年 | 229篇 |
2020年 | 201篇 |
2019年 | 157篇 |
2018年 | 142篇 |
2017年 | 159篇 |
2016年 | 180篇 |
2015年 | 194篇 |
2014年 | 296篇 |
2013年 | 210篇 |
2012年 | 278篇 |
2011年 | 255篇 |
2010年 | 210篇 |
2009年 | 164篇 |
2008年 | 225篇 |
2007年 | 210篇 |
2006年 | 155篇 |
2005年 | 127篇 |
2004年 | 112篇 |
2003年 | 82篇 |
2002年 | 73篇 |
2001年 | 61篇 |
2000年 | 51篇 |
1999年 | 53篇 |
1998年 | 32篇 |
1997年 | 25篇 |
1996年 | 26篇 |
1995年 | 33篇 |
1994年 | 38篇 |
1993年 | 19篇 |
1992年 | 18篇 |
1991年 | 30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13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5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71.
以室内环境的空气品质以及声、光、热环境为研究对象,根据实测数据,建立不满意百分比指标PD(predicteddissatisfied),基于熵权理论对整个室内环境进行评价。在多因素的室内环境评价过程中,该方法在以实测数据确定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后,根据各评价对象之间某些评价指标重要度的差异,自动调节各种差异对评价过程的影响,合理的优化了评价过程。以某小区6户人家家庭环境的物理、化学因素测试的数据进行综合评价,其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说明该方法所得到的评价结果具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472.
影响安全生产状况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及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9,他引:2
为研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与安全生产状况之间的关系,首先对新中国建立以来安全生产状况的规律性作了分析研究。然后选取了与安全生产密切相关的7个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度分析法计算分析了各指标对安全生产状况的影响程度,得出该时期农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对安全生产状况的影响最大,第三产业的影响其次,科技和教育经费的投入指标对安全生产状况的影响度较小的结论,并深入分析探讨了其内在原因。提出了我国在工业化进程中如何解决安全生产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73.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劳动保护》2007,(4):I0008-I0012
1总则1.1目的规范冶金事故灾难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建立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快捷的应急工作机制,及时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474.
475.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7,(8)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响应面设计以及基于BP神经网络的遗传算法模型,对餐厨垃圾厌氧消化产沼气的操作参数进行优化,并比较分析这3种模型的优化效果。结果表明,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模型,当接种比、含固率、初始pH分别为3、8%和9时,沼气产量最大,实际产量为1 015 mL/gTS,并且这3个因素对产气量的影响顺序为接种比>初始pH>含固率;采用响应面设计模型,当接种比、含固率、初始pH分别为2.42、8.62%和8.49时,最大沼气产量为1 049.85 mL/gTS,实际产量为1 029.5 mL/gTS,接种比对产气量的影响极其显著;采用基于BP神经网络的遗传算法模型,当接种比、含固率、初始p H分别为2.66、8.06%和8.87时最大产气量的预测值和实测值分别为1 085.8 mL/gTS和1 067.25 mL/gTS,实测值分别比正交设计模型和响应面设计模型的实测值提高5.15%和3.67%,表明在餐厨垃圾厌氧消化产沼气参数优化实验中,采用基于BP神经网络的遗传算法具有更高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476.
477.
根据加卸载响应比理论,通过对1991~1996年江苏省部分井孔观测资料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的计算发现,在中强地震前一年左右的时间震中区附近的井孔出现了响应比高值异常。通过空间图像扫描可以看出:在苍山地震前一年左右,徐州、宿迁地区出现了加卸载响应比的高值集中区;在南黄海地震前一年左右,在镇江、苏州地区出现了高值集中区,之后高值集中区有自西向东迁移即有向震中区迁移的迹象。 相似文献
478.
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质量变化的初步研究——以锡山市为例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质量变化的监测是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的重点领域。锡山市位于太湖平原北部,其耕地质量变化过程反映了长江三角洲腹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耕地现状和发展趋势。本研究以锡山市为典型区,依据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多年土壤监测数据和有关耕地系统状态的统计数据,结合研究区耕地状况的调查分析,提出了支持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据此指标体系分析了该区耕地质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该区耕地系统的发展总体上是可控的、有序的、但是耕地系统产出能力的稳定性呈下降趋势,系统高水平投入的维持面临较大的压力。鉴于人口增加和耕地持续减少的态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逆转,耕地占补的质量差异因素,是该区能否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79.
环境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手段的评价与筛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环境外部不经济性产生的根本原因,提出环境外部不经济性内在化手段的评价指标,并据此对国内外常环境外部不经济性内化手段作系统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排污收费制度是当前最合理的环境外部不经济性内的在化手段。 相似文献
480.
创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正成为全球热点之一,但关于生态城市指标的研究目前尚处于概念性层次上。根据对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国际进展的调研,本研究从不同学科角度采用5个模型来综合评价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1)基于经济学的货币化模型——环境近似调整的国内生产净值和真实储蓄串;(2)基于生态学的模型--生态足迹;(3)基于社会政治学的模型——真实发展指数和可持续经济福利指数。在此基础上,根据模型的计算结果和案例城市的实际情况,通过指标的筛选和比较,提出了一套基本适合案例城市情况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并建立起了综合评价方法,为政府和各级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