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8篇
  免费   372篇
  国内免费   649篇
安全科学   287篇
废物处理   66篇
环保管理   124篇
综合类   1600篇
基础理论   379篇
污染及防治   259篇
评价与监测   100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灾害及防治   26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164篇
  2022年   147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217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175篇
  2011年   181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149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891.
有机溴代苯酚类污染物在水体中普遍存在,尤其在海洋环境中,除人为污染源外,它还存在广泛的天然来源.以2,4,6-三溴苯酚为模型化合物,以氙灯(λ290 nm)作为模拟太阳光源,研究了海水中溴代苯酚的光化学过程,并系统考察了溴代苯酚初始浓度、Cl~-、Fe(Ⅲ)和pH值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海水中,2,4,6-三溴苯酚能够快速发生光化学反应,通过产物分析发现其主要产物为通过光致脱溴氯代过程产生的2,4-二溴-6-氯苯酚,并且该产物随2,4,6-三溴苯酚初始浓度、Cl~-浓度、Fe(Ⅲ)浓度的增大及溶液pH值的降低而增加.以明亮发光杆菌为受试生物的毒理学实验表明,2,4,6-三溴苯酚在海水中光化学的前期,系统的毒性效应增强,而毒性的增加可能主要由光致氯代过程导致.  相似文献   
892.
采用GPS-X软件构建了南方某城市污水处理厂A~2/O工艺数学模型,并对模型参数进行调整,通过静态模拟和动态模拟验证了该模型的可靠性。以A~2/O工艺对TN、TP的去除效果为考察指标,利用所建立的模型对A~2/O工艺运行中的混合液回流比(MLR)、污泥回流比(RAS)、好氧池溶解氧(DO)、系统SRT进行了单因素分析和正交试验分析。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当DO为1.5 mg/L,MLR为400%,RAS为110%,系统SRT为22 d时,TN去除效果最佳;当DO为1.1 mg/L,MLR为150%,RAS为60%,系统SRT为12 d时,TP去除效果最好。由正交试验结果可知:MLR对TN、TP去除效果影响显著;RAS对TP去除效果影响显著。A~2/O工艺脱氮除磷的最佳运行参数为:MLR为350%,RAS为90%,DO为1.2 mg/L,系统SRT为20 d。在此条件下,出水TN浓度能达到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A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893.
以采自内蒙古霍林河煤矿的煤样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了四溴双酚A在煤胶体上的吸附行为,重点探讨了温度、p H值和离子强度对四溴双酚A在煤胶体上表面吸附和分配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煤胶体对四溴双酚A的吸附过程可由Freundlich表面吸附-分配复合模型很好地描述.随着温度的升高,四溴双酚A在煤胶体上吸附的分配作用和表面吸附同样都有所下降,但温度的升高对分配作用的影响程度较大.p H值主要影响四溴双酚A在煤胶体上的分配作用,在p H值为9时,四溴双酚A在煤胶体上的吸附以表面吸附为主,其对总吸附量的贡献率为97.5%;而在p H值为6~8时,则以分配作用为主,其对总吸附量的贡献率为64.0%~78.9%.Ca~(2+)浓度为0.001~0.1 mol·L~(-1)时,离子强度对于四溴双酚A在煤胶体上的表面吸附和分配作用均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94.
《环境保护科学》2017,(6):55-57
针对印染废水可生化性差,碳源不足的问题,提出强化厌氧水解-分点进水多级A/O处理印染废水的新工艺。结果显示:新工艺出水COD_(Cr)、BOD_5、NH_3-N、TN、TP和色度平均去除率可达79.5%、73.6%、98.0%、61.6%、58.3和82.2%,出水水质优于常规工艺,表明新工艺对印染废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895.
以Pt片电极为阳极,通过设计5因素4水平的L_(16)(4~5)正交试验考察电流密度(A)、氯离子浓度(B)、双酚A(BPA)初始浓度(C)、pH(D)和转速(E)对BPA降解速率、COD去除率及能量效率的影响,并通过因素敏感性分析确定电化学氧化降解BPA的优化条件。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范围内,各因素对BPA降解速率、COD去除率及能量效率的敏感程度排序分别为:ACBED,ABCED及BACED。电流密度是影响电化学氧化的最关键的因素,氯离子浓度和BPA初始浓度次之,而转速和pH的影响较小。综合分析得到的优化条件是:电流密度40 mA/cm~2、氯离子浓度40 mmol/L、BPA初始浓度0.02 mmol/L、pH 9、转速1100 r/min。优化条件下反应5 min后BPA就可完全被降解,反应30 min后生物毒性测试结果为阴性,表明电化学氧化技术是一种高效且环境安全的处理BPA的方法。  相似文献   
896.
采用溶液燃烧法制备了钙钛矿型催化剂La_(0.9)Ce_(0.1)NiO_3,用于净化柴油车尾气中的碳烟颗粒、氮氧化物、CO和烃类物质,利用XRD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从催化剂活性评价、碳烟颗粒催化转化效率和催化剂对硫的耐久性三方面考察了催化剂对柴油车尾气的四效催化活性评价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催化剂存在明显的钙钛矿结构,且NO最大转化率为25.03%,碳烟起燃温度为235℃C_3H_6的完全转化温度为418℃,并且对硫有较好的耐久性。  相似文献   
897.
针对仙人山服务区的污水高氨氮高总氮的特点,采用两级A/O强化脱氮工艺,出水水质达到《太湖流域城镇污水处理厂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中水污染物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898.
根据2011年-2015年的监测数据分析了临安市大气中二氧化硫污染现状,并利用"A值法"测算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最大环境容量.结果表明,能源消耗中,原煤占60%以上;大气中二氧化硫日均浓度范围为0~73μg/m3,年均排放量呈现下降趋势;1月份和12月份二氧化硫的浓度较高,7月份和8月份浓度较低.全市二氧化硫环境容量为12.21万吨,城区环境容量为2.96万吨.  相似文献   
899.
本文以某城镇污水处理厂为背景,设计了一套"多模式A~2/O-微絮凝过滤"工艺污水处理自动控制系统。该工艺能够在去除有机物的同时,达到高效同步脱氮除磷。在实现氨氮减排的同时,也要节约能源消耗,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设计一套准确监测、快速响应、可靠性高、可维护性好的自动控制系统,是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节能减排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00.
将新型智能化曝气控制系统(automatic oxygen supply device,AOSD)应用于A/O工艺中,对比分析AOSD系统曝气模式控制下的A/O工艺(I-A/O)与常规曝气模式A/O工艺(C-A/O)对活性污泥驯化作用、微生物菌群的分布影响,深入探讨I-A/O活性污泥特性演化对内源反硝化脱氮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I-A/O系统出水NH4+-N、NO2--N出现一定积累效应,活性污泥在驯化过程中表现为更为显著的微膨胀,在外源碳素充盈状况下能更充分地将污泥混合液中的溶解性COD(SCOD)富集,将其转化为糖原(Gly),并在外源碳素供应匮乏的状况下激发内源反硝化脱氮反应,内源反硝化速率(EDNR)平均可达0.83 mg·(L·h)-1,超过C-A/O水平.通过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两系统污泥微生物群落结构解析:两系统污泥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评估区别不明显,而I-A/O污泥中Candidate division TM7大量增殖是构成其丝状菌污泥微膨胀、Gly贮存能力提高的优势功能菌.AOSD的供氧模式使活性污泥特性与微生物群落在适应新环境上发生了特异性变化,好氧异养菌代谢活性下降,内源反硝化脱氮途径的强化使I-A/O实现了一种总体低氧需求的动态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