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8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196篇
安全科学   350篇
废物处理   15篇
环保管理   63篇
综合类   594篇
基础理论   85篇
污染及防治   70篇
评价与监测   48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灾害及防治   180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601.
为了掌握归州河以西沿江公路由于升级改造、工程开挖而产生的大量公路高切坡发育分布特征,总结其变形破坏模式,进而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在野外实地宏观调查、测量的基础上,通过数据处理,运用赤平投影法对调查区高切坡稳定性进行区划,其中不稳定切坡长约3.8km,占比39.6%,多发育在侏罗系遂宁组(J3s)和聂家山组(J1n)中,主要变形破坏模式为滑移型、倾倒型和剥落型,并根据其破坏模式的差异性提出相应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02.
采动滑坡是山区煤矿开采沉陷诱发的最为严重的一种非连续滑动破坏形式。为了对采动滑坡的稳定性进行评价,在常规层次分析法求解权重的基础上,通过对判断矩阵构造过程的改进避免了一致性检验,建立了改进的模糊层次分析模型,并以马桑湾滑坡为例,在分析采动滑坡稳定性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采动滑坡稳定性影响因素评价指标递阶层次结构,应用改进的模糊层次分析法对该采动滑坡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了重要性排序,其排序结果与现场实际相符合,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该研究结果对采动滑坡预防和治理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603.
以预应力锚索抗滑桩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相应的数值模型研究预应力锚索在抗滑桩桩体上锚固位置的不同对边坡变形及支护结构的受力影响。结果表明:将锚固点从桩顶适当下移时,边坡位移没有明显变化,并可以提高边坡的稳定性,且当锚固点从桩顶下移至1.0~1.5m时最为合适;将锚固点从桩顶适当下移与锚固于桩顶相比,支护结构内力有一定增加但未超过设计值且在可控范围内,但是锚固点适当下移时可有效避免抗滑桩桩身出现异号弯矩,对桩身的配筋设计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604.
太空舱作为特殊的气密性空间,其室内空气品质的控制非常重要。为了获得太空舱内合理的空气分布规律,研究了月球重力工况下有限空间内空气稳定性对CO2传播的影响,初步建立了月球工况下的太空舱三维物理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计算月球工况下CO2在3种不同空气稳定性(稳定型、中性型、不稳定型)下的传播特性。结果表明:在月球重力工况下,不稳定型中CO2沿主流方向传播较慢,更易于与周围空气掺混,扩散能力较强,因此有限空间受污染区域大;与其相反,稳定型中CO2沿主流方向的传播比在不稳定型中快,CO2几乎完全沿着主流方向向前传播,难以向周围空气扩散,可以更快地到达出口,有限空间受污染区域小;而中性型中有限空间空气稳定性对CO2传播特性的影响介于稳定型和不稳定型之间。  相似文献   
605.
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对不同锚固深度组合方案下微型桩加固土坡的稳定性进行耦合分析,系统研究微型桩锚固深度对边坡稳定性和微型桩桩身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耦合作用下,均质土坡的安全系数与微型桩锚固深度关系密切,前排和后排微型桩最优锚固深度分别为滑面以上自由段长度的1.5倍和2.0倍;锚固深度的改变影响微型桩桩身内力分布,前排微型桩和后排微型桩均在最优锚固深度下,桩身弯矩和剪力无明显差别。因此得出结论,当一个微型桩锚固深度大于最优锚固深度、而另一个微型桩锚固深度等于最优锚固深度时,边坡失稳模式为微型桩的弯曲破坏。边坡加固工程中采用合理的微型桩锚固深度能够在确保加固效果的同时减少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606.
为揭示露天矿含斜交断层顺倾层状边坡的变形破坏规律及其力学成因机制、明确断层对边坡变形与稳定性的影响,以元宝山露天煤矿东帮边坡为工程背景,应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基于强度折减理论,对含斜交断层顺倾层状边坡稳定性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元宝山露天矿东帮边坡的滑坡模式为以4#弱层为底界面、以断层面与椭球面相交形成的不规则曲面为侧界面的切层-顺层滑动;边坡整体稳定性较好,其滑坡的力学成因机制类型为推动式;多个顺倾弱层对边坡变形具有叠加效应,而斜交断层的切割会一定程度上削弱弱层对边坡变形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607.
围绕工业循环冷却水关注的化学稳定性问题,分析了市政再生水厂进水水质及其稳定性,对比了不同再生水处理工艺对主要化学稳定性指标的去除效果,并通过实例比较了混凝沉淀过滤、MBR、UF、RO工艺出水的化学稳定性。结果表明:当前常用工艺中,RO对硫酸盐、氯化物、硬度、碱度、电导率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达90%以上;实际案例也证实,RO出水的硫酸盐、氯化物、硬度、碱度、电导率含量最低,但RO出水离子配比失衡,导致p H值偏低,使得其生产的再生水腐蚀性倾向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608.
以SBR反应器培养驯化阶段的活性污泥微型动物群落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了活性污泥驯化过程中微型动物群落结构与优势种群变化规律,同时探讨了微型动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1活性污泥培养驯化是微型动物群落类群和种属增多后趋于稳定的过程:污泥培养驯化过程中微型动物群落,由驯化初期以鞭毛虫为单一优势类群向鞭毛虫、匍匐型纤毛虫、固着型纤毛虫、肉食性纤毛虫等4个共优势类群演变,优势种属也由单一的波豆虫属(Bodo sp.)逐步向波豆虫属(Bodo sp.)、钟虫属(Vorticella sp.)、累枝虫属(Epistylis sp.)、楯纤虫属(Aspidisca sp.)、斜管虫属(Chilodonella sp.)、半眉虫属(Hemiophrys sp.)等6个共优势种属演变;2活性污泥培养驯化是微型动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平增高后趋于稳定的过程: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在培养驯化过程中先急剧增大后小幅降低直至相对稳定,较培养驯化前增大约75%;3活性污泥培养驯化是微型动物群落趋于稳定的过程:驯化初期到中期微型动物群落稳定性略有减小,驯化中期到后期有较大的增加并趋于稳定,这是微型动物群落总多度、物种数均先增大后逐渐趋于稳定的结果;4微型动物群落稳定滞后于其污泥成熟与污水处理效能稳定.  相似文献   
609.
为减少汽车起重机失稳事故的发生,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在起重工况下,不同施工场所时,分析各种影响因素,并采取对应的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610.
钢渣是一种大宗工业废弃物,由于存在体积稳定性不良的缺点,利用率一直较低。该文利用复合激发(物理激发和化学激发)技术,发挥各材料在蒸压条件下水化硬化过程中的协同作用,优化原料配比,提高钢渣体积稳定性。结果表明:多聚磷酸盐、Na_2CO_3、CO_3+NaOH、CO_3+NaAlO_2、NaHCO_3+NaOH、SiO_3·9H_2O+NaOH等在掺杂量为1%~2%时,均能提高钢渣的体积稳定性,以多聚磷酸盐为最佳。以处理后的磨细钢渣为原料可用于蒸压尾矿砖的生产,钢渣掺量从原来的11%提高到30%,水泥用量由原来的7%下降到5%,产品抗压强度达到12 MPa以上。为钢渣的高效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