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8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178篇
安全科学   51篇
废物处理   32篇
环保管理   115篇
综合类   666篇
基础理论   41篇
污染及防治   144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631.
填埋气(LFG)是一种利用价值高的高热值清洁燃料,对LFG进行控制和利用已成为城市垃圾处置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有效开发利用的前提是对LFG产量及产气速率进行较为准确的估算。重点分析了两中典型的生活垃圾填埋气估算模型:Land GEM模型、Scholl Cayon模型,探讨了这两种模型参数的确定。并以北京市某填埋场为例,运用两种模型预测该填埋场填埋气产气量,比较讨论分析了两模型预测结果的差异,为LFG的利用提供了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632.
垃圾渗滤液含有大量复杂且有害成分,在其收集和输运过程中极易引起管道系统的腐蚀和结垢.HDPE管材已广泛应用于填埋场设计,以其作为研究对象,制备成HDPE样片分别浸置于幼龄期渗滤液(1#渗滤液)和老龄期渗滤液(2#渗滤液)中,研究结垢特点.通过监测渗滤液中ρ(Ca2+)、ρ(Mg2+)、ρ(Cl-)、ORP(氧化还原电位)、pH等水质参数指标的变化,结合HDPE样片的SEM分析及其质量变化,推断了引起管道结垢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①渗滤液中ρ(Ca2+)、ρ(Mg2+)随试验周期推进显著下降,且ρ(Ca2+)降低较快,试验50 d内1#渗滤液ρ(Ca2+)降低了85%,2#渗滤液降低了75%.② HDPE样片对渗滤液的水质产生了一定的介入影响,试验初期对ρ(Ca2+)、ρ(Cl-)及ORP影响较大,中后期则对pH影响显著.③1#渗滤液和2#渗滤液中HDPE样片结垢量分别为1.10和0.682 mg/cm2,管材在1#渗滤液中结垢更严重.④渗滤液中ρ(Ca2+)和ρ(Mg2+)与结垢量均呈显著负相关(P < 0.05),其中ρ(Ca2+)是引起结垢的关键因素(P < 0.01);温度、pH和ORP与结垢量均呈正相关,ρ(Cl-)与结垢量呈负相关.⑤通过材料表面形貌表征,试验初期主要是规则的结晶垢,试验后期则为多孔隙沉积垢.研究显示,1#渗滤液对管材结垢影响更明显,Mg2+、Ca2+沉淀是管材结垢的主导因素,控制二者浓度是减缓管材结垢的关键.   相似文献   
633.
城市垃圾焚烧飞灰的硅酸盐水泥稳定化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蒋建国  许鑫  张妍 《环境科学》2006,27(12):2564-2569
采用南方某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厂的飞灰进行了硅酸盐水泥稳定化效果及工艺的研究,实验分别就水泥添加量、添加剂的使用、养护时间和浸取剂pH值等因素,考察了飞灰中重金属(Cd,Pb,Cu,Zn)的稳定化效果.结果表明,当硅酸盐水泥/飞灰=10%(质量比)时,采用硅酸盐水泥处理焚烧飞灰的稳定化产物中重金属的浸出浓度都已满足危险废物填埋场入场控制标准;当使用硅酸盐水泥对焚烧飞灰进行稳定化处理时,1d后其水化反应基本完成,此后稳定化处理后焚烧飞灰的重金属浸出毒性趋于稳定;pH相关性实验表明,当使用浸取剂的pH值在3~11的范围变化时,处理后的焚烧飞灰其浸出液的pH基本稳定在7左右,证明该法产生的稳定化产物对环境pH值有很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634.
污泥-焚烧底灰混合固化配方及强度增长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泥与垃圾焚烧底灰混合固化是一种以废治废的处置方式.针对水泥固化污泥早期强度高、石膏固化污泥后期效果好的特点,分别采用水泥、石膏、水泥+石膏为固化剂,和不同掺量的垃圾焚烧底灰,开展脱水污泥固化试验研究.对固化污泥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含水量、增容比、浸出毒性及COD、p H值进行了测试,并用扫描电镜分析了固化污泥微观结构的变化.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脱水污泥的较优固化材料配方为100%垃圾焚烧底灰、25%水泥和25%石膏,固化污泥的强度和含水量满足填埋要求,且增容比小,浸出毒性大幅降低.固化污泥的早期强度主要来源于垃圾焚烧底灰的骨架作用和吸水作用,后期强度增长主要依靠固化剂的胶凝作用和垃圾焚烧底灰的火山灰作用;其中钙矾石的生成是固化污泥强度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35.
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和防治污染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分析了发达国家和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现状,并以广州为例,提出了城市垃圾处置的一些问题,指出卫生填埋城市生活垃圾在我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36.
以北京市为例,估算不同电价及运输距离下填埋、焚烧及堆肥等方式的城市污泥处理处置成本,在此基础上讨论各种处理处置方案的前景,展望北京市污泥处理处置出路。污泥填埋在一定时期内还将是主要处理处置方式,但所占比例将逐渐下降;堆肥是经济上较为可行的处理处置方式,适合大力推广;随着经济实力与技术水平提高,焚烧法可以适用于个别特殊地点。同时,分析了政府补贴对污泥处理处置效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637.
采用自制垃圾填埋甲烷测量装置对衡阳某垃圾处理站临时堆放的处于发酵期的垃圾开展浓度测定试验,探究垃圾填埋气中甲烷在短期内产生的时空规律。结果表明:填埋场中甲烷浓度存在明显的气体分层现象,其浓度主要与纵向填埋深度呈正相关,与距填埋场边界的水平距离呈负相关;填埋初期,距离地表越近,同一水平方向甲烷浓度在不同区域变化较大,随着填埋时间的增长其浓度变化趋于稳定;填埋场内部温度与垃圾埋深和外界温度成线性相关,并且与垃圾埋深成反比,与外界温度成正比。  相似文献   
638.
垃圾填埋场填埋气产生与迁移计算机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准确预测填埋场内填埋气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对填埋场的管理和填埋气的合理应用具有重要作用.以多孔介质流体动力学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填埋场中气体迁移转化过程三维模型.应用有限单元法和迭代法对模型的非线性方程组进行了求解,计算了填埋场中气体的压力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填埋初期气压随深度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而后气压随时间增加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639.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long-term performance of solidified/stabilized (S/S) contaminated soils was carried out in a trial site in southeast UK. The soils were exposed to the maximum natural weathering for four years and sampled at various depths in a controlled manner. The chemical properties (e. g. , degree of carbonation (DOC), pH,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EC))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e. g. , moisture content (MC), liquid limit (LL), plastic limit (PL), plasticity index (PI)) of the samples untreated and treated with the traditional and accelerated carbonated S/S processes were analyzed. Their variations on the depths of the soils were also studie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broad geotechnical properties of the soils, manifested in their PIs, were related to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water soluble ions and in particular the free calcium ions. The samples treated with the accelerated carbonation technology (ACT), and the untreated samples contained limited number of free calcium ions in solutions and consequently interacted with waters in a similar way.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cement-based S/S technology, e. g. , treatment with ordinary portland cement (OPC) or EnvirOceM, ACT caused the increase of the PI of the treated soil and made it more stable during long-term weathering. The PI values for the four soils ascended according to the order: the EnvirOceM soil, the OPC soil, the ACT soil, and the untreated soil while their pH and EC values descended according to the same order.  相似文献   
6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