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0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208篇
安全科学   92篇
废物处理   60篇
环保管理   114篇
综合类   652篇
基础理论   219篇
污染及防治   133篇
评价与监测   259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1.
生物质炭的性质及其对土壤环境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袁金华  徐仁扣 《生态环境》2011,20(4):779-785
在厌氧或者绝氧的条件下对生物质进行热解,可产生含碳丰富的固体物质,称为生物质炭。由于生物质炭在农业和环境中的巨大应用前景和对土壤碳的增汇减排作用,近期成为土壤学和环境科学的研究热点。综述了生物质炭的一些基本性质及其对土壤环境功能的影响,分析了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国内外的研究表明:生物质炭含有大量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可以促进土壤养分的循环和植物的生长;生物质炭一般呈碱性,施用生物质炭可以降低土壤的酸度和有毒元素如铝和重金属对植物的毒性;生物质炭表面含有丰富的-COOH、-COH和-OH等含氧官能团,它们产生的表面负电荷使生物质炭具有较高的阳离子交换量(CEC),施用后可以提高土壤的CEC;生物质炭对农药等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等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可用于污染土壤的修复;生物质炭具有高度的孔隙结构,可以增加土壤的空隙度和保水能力,降低土壤容重,有利植物根系生长;生物质炭是一种含碳的聚合物,主要由单环和多环的芳香族化合物组成,这种结构特点决定了生物质炭具有较高的化学和生物学稳定性,较强的抵抗微生物分解的能力,增强了土壤的固碳作用,减少碳向大气的再释放。该文可为从事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固碳减排、污染土壤修复和土壤改良与管理等领域的科研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12.
郝广才  张全  赵由才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6,28(11):834-836,858
分析了上海市区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现状与问题,借鉴国外特大城市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管理经验和教训,提出了将现有垃圾水运系统升级改造为集装化水陆联运系统、将现有老港废弃物处置场扩建为生活垃圾分类、生化处理、焚烧发电、填埋等多种技术有机组合的综合型处理基地的方案,为改善上海市生活垃圾收运与处理处置系统提出可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13.
正浙江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前身为浙江省环境工程公司,创建于1988年,隶属于浙江省环境保护厅。2006年,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进行体制改革,引进了战略合作伙伴,重新组建了由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控股的集工、贸、研一体的浙江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ZJEE)。公司在城镇、印染、化工、制药、造纸、皮革、食品、酿造、电镀等行业的废水、固废、工业废气以及噪声治理上积累了20多年的丰富实践经验。先后完成了浙江升华拜克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污水处理工程、浙江余杭环科污水处理厂BOT工程,宁波日资三菱丽阳化纤有限公司污水处理工程、浙江嘉化集团污水处理工程、浙江  相似文献   
314.
硒的生物可利用性、毒性、环境行为和生物效应等不仅仅与硒的总量有关,更取决于硒的形态。硒的连续化学提取技术是硒形态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在硒七步连续提取方案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有机结合态、元素态、硫化物/硒化物结合态硒的提取技术细节,讨论了不同液固比和提取剂对硒提取的影响,并对不同结合态硒提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相应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在硒的连续化学提取过程中,液固比为20:1到50:1时能够满足不同结合态硒提取的要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NaOH浓度0.1~0.5mol/L时能有效提取有机结合态硒;1mol/LNa2SO3溶液是元素硒的较好提取剂;而对于硫化物/硒化物结合态硒,600~700ml/min的载气气流能保证其还原所产生HSe气体的完全吸收。  相似文献   
315.
胍胶压裂返排液具有高黏度、难固液分离的特征。强化该类废液的固液分离效果是开展深度处理的前提,去除废液中泥砂、岩屑、胍胶残渣等颗粒物,可确保处理后水水质达到再利用要求。通过室内试验得出影响该类废液固液分离效率的主要因素,包括废液黏度、颗粒物密度、粒径及混凝效果,并就延时混凝技术强化固液分离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延时混凝形成的絮体粒径较常规絮凝物增加0.7~1.8 mm,絮凝物沉淀速率由常规的18 mm/s增加至25 mm/s,该试验研究为胍胶压裂返排液处理设备优化设计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316.
开展对典型可燃物燃烧烟尘的物化特性差异性研究,是全面了解烟尘信息的基础.基于可控条件下的燃烧试验,对典型可燃物燃烧烟尘物理特性和化学组分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比分析汽油燃烧烟尘、聚苯乙烯燃烧烟尘、ABS燃烧烟尘及柴油烟尘和正庚烷烟尘的透射电镜图片,对透射电镜图的紧凑性、复杂性及灰度值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燃烧烟尘的物理差异性.利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SPME-GC-MS),对汽油燃烧烟尘、聚苯乙烯燃烧烟尘、ABS燃烧烟尘化学组分进行了分析和对比.通过燃烧烟尘的特征物质组分的分析,得到3种燃烧烟尘在特征物质的分布和出峰时间等方面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性可作为对烟尘来源及燃烧条件等因素判别的依据.  相似文献   
317.
《中国环保产业》2014,(4):65-65
正博格公司创立于1993年,经过20多年的勤奋拼搏、务实创新,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已成为国内自主创新能力强、产品品种多、规格大的大型环保除尘过滤材料企业。博格倡导"以科技为先导,以质量为生命"为企业宗旨,集研究、开发、生产于一体,专注于气固液分离、空气污染控制、液态过滤介质的研究制造,主要生产工业用布、化学纤维制品,各类除尘器布袋及其配件。产品广泛应用于冶金、钢铁、发电、炭黑、化工、水泥、垃圾焚烧等行业的高温烟尘净化,现年产3000多万平方米滤料,严格按照ISO9001进行质量管理,产品  相似文献   
318.
秸秆还田后作物残体的分解是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及养分周转平衡的一个至关重要环节.为了探索秸秆化学性质和土壤质地对黑土区土壤CO2排放和微生物量的影响,本文通过室内恒温培养实验研究了添加不同植株部位玉米秸秆(根、茎下部、茎顶部、叶)进入黑土区两种质地土壤(砂壤土和黏壤土)后的CO2排放、微生物量,并分析了它们与秸秆C/N、木质素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添加不同部位秸秆一致增加土壤CO2排放量,激发效应值介于216.53~335.17μmol·g-1,黏壤土大于砂壤土.激发效应值与木质素/N之间的线性回归关系明显好于激发效应与木质素含量、C/N、含氮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添加秸秆增加MBC和MBN含量,降低MBC/MBN,微生物群落氮固持的速率高于碳固持.添加秸秆后,砂壤土微生物量增加的幅度大于黏壤土,总溶解性氮含量小于黏壤土.结果说明,秸秆的木质素和氮含量均会对它的分解和CO2排放产生影响,木质素/N比木质素含量、C/N等更好地说明秸秆分解和CO2排放的差异;与黏壤土相比,在砂壤土中实施秸秆还田可以取得更好的土壤碳固存、微生物量和氮素保持效果.  相似文献   
319.
厌氧消化是一种可实现有机固废资源化的生物处理技术,目前主要存在产酸、产甲烷效率低下等问题。研究表明:零价铁(Fe0)的添加可有效提升有机固废厌氧消化性能。从Fe0对有机固废产酸、产甲烷效率的影响,以及Fe0与其他添加剂联合运用的效果等方面,综述Fe0在有机固废厌氧消化过程中的应用。Fe0对有机固废厌氧消化性能影响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降低系统氧化还原电位,腐蚀析氢作用,影响微生物群落,影响关键酶活性。此外,以硫化物、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为例,阐述了Fe0对有机固废厌氧消化过程中污染物的去除作用。指出Fe0在有机固废厌氧消化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挑战,并对未来Fe0在有机固废厌氧消化过程中的深入研究问题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320.
中国农田生态系统土壤碳库的饱和水平及其固碳潜力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在利用反硝化-分解(DNDC)模型估算中国分县农田土壤碳库及其变化量的基础上,分析中国分省农田土壤碳库的饱和水平,估算各省市自治区农田土壤的固碳潜力,比较旱田与水田固碳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笔者所得到的中国农田土壤碳库的饱和水平可代表在1990年的土地利用方式、耕作措施、施肥水平和气候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田土壤经过耕种后所能达到的碳含量的平衡值,为农田选择土地利用方式、耕作栽培措施和施肥方式以固定更多的碳素提供依据。在分布上,中国农田土壤碳库的饱和水平以华北地区较低,以华北地区为中心向外呈辐射状递增。在1990年的土地利用方式、耕作措施、施肥水平和气候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中国农田土壤的固碳潜力为-0.969Pg。从单位面积的固碳潜力看,以西藏自治区最高,黑龙江省最低;从分布看,从南向北有逐渐递减的趋势。中国水田比旱田有更大的固碳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