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4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240篇
安全科学   92篇
废物处理   61篇
环保管理   114篇
综合类   661篇
基础理论   219篇
污染及防治   167篇
评价与监测   259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91.
江苏省徐州丰县是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当地大宗固废产量大、种类多,在“十三五”期间初步形成了“一基地三园区”的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产业布局。在现场勘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丰县当地社会经济产业发展水平及大宗固废产生与消耗情况,提出了探索建立“东部地区城市圈大宗固废建材化高值综合利用”和“淮海经济区农林废弃物饲料化、原料化、能源化的分级分质综合利用”2种典型示范,同时加强大宗固废综合利用产业节能降碳升级改造,为当地及类似地区开展大宗固废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92.
生态系统提供的固碳服务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之一,明确环境因子的驱动机制是有效提高固碳服务的重要基础.该研究以乌江流域为研究区域,利用InVEST模型核算乌江流域2000—2020年碳储量,并综合考虑社会-经济-自然系统中的影响因素,使用随机森林模型和部分依赖图模型(PDP模型)分析各因子对固碳服务的贡献度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2000—2020年,乌江流域固碳服务空间上呈东北高西南低的分布特征,表现为下游>中游>上游,时间上呈显著增加趋势,且上游的增速大于中游及下游.(2)时空尺度上,自然地表类因子均是对固碳服务贡献最大的环境要素,其中植被覆盖度在空间尺度上的贡献度最高,为55.08%;坡度在时间尺度上的贡献度最高,为34.46%.(3)各影响因子在时空上呈现出不同的驱动机制,其中人口密度的驱动机制变化最为强烈,在空间上,固碳服务随人口的增加而降低,在时间上,固碳服务整体随人口的增加而增加.(4)2000—2020年,人类活动的改变是乌江流域固碳服务增加的重要原因,气候变化也是较重要的影响因素.研究显示,固碳服务的高低虽受限于自然地表类环境因子,但人类活动的正面干扰...  相似文献   
793.
核电站放射性固体废弃物的处置问题是关系着环境保护与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核电站放射性固废的处置技术与整备也是制约许多国家核电发展与产能扩大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核电站放射性固废处置技术对于环境保护以及对我国核电事业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94.
本文对固相微萃取法进行了简介,并对固相微萃取在环境污染物检测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固相微萃取法作为一种新型前处理手段已经在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土壤污染物检测中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795.
杨庭  杨勇  郭兵  肖成磊  白鹤  王新新  谢江浩 《环境工程》2019,37(12):188-193
石油开采过程产生的钻井岩屑在贮存池暂存形成贮存钻井岩屑,会导致体系更加复杂,处理难度增大。以长时间贮存岩屑处理项目为依托,分析贮存钻井岩屑的来源、危害以及长期贮存后石油烃组分的变化,结合岩屑性质设计1套以"破胶+絮凝+分离"为核心的固液分离预处理工艺和水回用处理工艺,并进行工程实施。结果表明:长期贮存后,岩屑总石油烃中C29—C36组分的比例显著提高;固液分离预处理工艺对贮存岩屑的含油量去除率可达75%以上,处理后的岩屑含油率降低至5%以下,满足后续生物处理要求;固液分离产生的废水经过处理后,ρ(石油类)<10 mg/L,ρ(COD)<100 mg/L,ρ(TN)<10 mg/L,ρ(TSS)<100 mg/L,满足预处理回用水的要求;整套处理工艺能够稳定运行。针对该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工程项目的成功实施可以为贮存钻井岩屑处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96.
刘铁军  祁锋  夏龙  严雷鸣 《环境工程》2019,37(10):61-66
针对黑臭河底泥的性质及现有脱水机械设备的不足,将撬装式椭叠脱水系统应用于黑臭河底泥脱水。对撬装式淤泥椭叠脱水系统的结构组成、工艺流程及原理进行介绍,并实施了典型黑臭河道底泥脱水的应用性试验,进行部分设备控制参数的优化,其优化后参数为:絮凝剂投加量为1. 84 g/kg,压板压力为0. 4 MPa,絮凝搅拌速率为60 r/min。参数优化后的撬装式淤泥椭叠脱水系统工作稳定,出泥量(湿重)为45~48 kg/h,尾水含固率为1. 1%~1. 3%,泥饼含水率为50%~53%。  相似文献   
797.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秸秆、生物炭和纳米碳3种碳源添加对盐碱耕地土壤固碳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并分析土壤化学性质与固碳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关系.结果表明:3种碳源添加均降低土壤固碳细菌群落多样性,其中生物炭和纳米碳添加的土壤固碳细菌的Chao1指数、物种多样性、Shannon指数及系统多样性值均高于秸秆添加的.3种碳源添加均降低土壤固碳细菌群落的物种丰度,其中纳米碳添加的物种丰度大于秸秆和生物炭添加的.在群落组成方面及相对丰度上,3种碳源添加后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优势菌纲为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均在纳米碳添加后相对丰度最高,分别为90.38%、57.79%.群落组间差异分析结果显示,秸秆和纳米碳添加后土壤固碳细菌群落结构差异显著.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固碳细菌群落结构受土壤pH值、有机碳、全氮、全磷、碱解氮及有效磷的综合影响,其中土壤pH值和有效磷含量是影响土壤固碳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化学性质.综合来看,在盐碱耕地中添加秸秆、生物炭或纳米碳,都抑制了土壤固碳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和物种丰度,但纳米碳能够增加土壤固碳细菌群落结构差异.  相似文献   
798.
针对大排量、高压力页岩气压裂施工作业中存在的高压管汇失效风险,分析了某公司近年来的高压管汇失效事故事件,识别出了常见的失效形式及部位,构建了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固液两相流射流模型,模拟计算了失效的破坏力和伤害范围。研究结果表明:刺漏是高压管汇最常见失效形式,弯头、三通等应力集中区是刺漏失效的高危部位; 100 MPa工况时刺漏影响范围可达100 m,离刺漏点1 m处,流体流速为260 m/s,打击压力达3.5 GPa,远超防护钢板抗剪切强度。根据风险分析及事故模拟结果,从本质安全、工艺改进、管理、信息化提升4个维度提出了防控措施,为页岩气压裂施工作业安全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99.
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进步,工业化进程持续加快,制造业形成的危险固体废物量持续提升,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也威胁到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切实有效的处理此类危险固体废物,是当前亟需消除的一类问题。危险固废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危害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逐渐的恢复,并且当自然环境超过了荷载能力和消化能力,危险固废的这种危害会发展到生物和人的健康安全。本文主要论述了危险固废的处置方式,分析了危险固废处理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为危险固废有效的处置和管理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800.
在国家可持续发展、生态发展的战略背景下,固体废弃物检测与生态化利用成为我国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课题。本文简单阐述了现阶段固体废弃物检测种类、内容与相关标准,提出建筑、工业以及生活固体废弃物处理路径,以期为我国环保事业提供有利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