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13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9篇
综合类   158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172.
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发展改革委(经信委)、国土资源厅、环境保护厅,直辖市城市管理委(市容园林委、绿化市容局、市政委)、发展改革委、规划国土委(规划局、国土房管局)、环境保护局。  相似文献   
173.
为探讨城市群尺度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的时空变化,以对未来规划提供决策辅助,并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以TOPSIS模型为基础,结合离散系数、耦合协调度、相对发展和障碍度模型,分析关中城市群各城市2008-2017年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及承载力构成要素间协同机理的时空演变.结果表明,关中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2008-2017年持续增长,其中西安、铜川和其他城市承载水平呈现由高到低的3级空间分布;10 a各城市社会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条件间的耦合协调水平主要为高水平耦合、中度协调,西安和其他城市呈现趋于两极化的耦合协调格局;各城市相对发展格局由资源环境超前型转变为同步发展型,近年来逐渐转向资源环境滞后型;资源类指标是影响关中城市群承载力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该结果可对城市群尺度国土空间规划的实施和其与现行规划的衔接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74.
张璐 《环境保护》2006,(9A):43-47
谈及国土,大多数人会马上联想到土地,实际上这是对国土这一概念的片面理解。国土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都非常丰富的概念,除了人们通常观念中的土地之外,和土地相连的一望无际的大海也是国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片“蓝色国土”在法律上称为“海域”。[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5.
杨帆  宗立  沈珏琳  刘乐峰 《自然资源学报》2020,35(10):2311-2324
“双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具有前置和基础性作用的制度设定与技术基础。结合实践案例对“试行指南”进行理论思考,结果发现:“双评价”的技术、逻辑路径内含有科学问题和假设;同时,对制度建构具有约束和纠偏作用。“双评价”发挥有效作用需兼顾科学性和政策性,也因此难以两全齐美。技术方法和数据方面存在“加合困境”“分解困境”和“排序困境”。合理有效的“双评价”需要提高两个评价内容的技术合理性,并通过两者耦合进一步提升合理性。也要充分适应决策机制与主体目标,认识科学研究与决策支持研究之间的差异,根据不同层级地方政府事权层级和分工关系优化分析评价方法。结论对“双评价”定位优化与技术逻辑改进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6.
2007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提出按照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甘肃省因地制宜,正在积极推动出台《甘肃省生态功能区划方案》。  相似文献   
177.
通过计算机自动分类判读发现,计算机自动分类方法由于“同物异谱,异物同谱”现象的普遍存在,会产生很多错分、漏分现象。又因为影像结构的特殊性,在计算机生成的矢量图形边界中,产生大量的锯齿。以第二次国土调查为背景,探讨更适合现有技术条件下的解译方法和模式,以提高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成果质量,掌握真实准确的土地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78.
分析国土空间结构现状,规范国土开发的空境秩序是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主要部分之一.本文从服务于主体功能区编制的角度,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信息熵等方法,刻画北京市城市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和其他空间结构间均衡和稳定程度,并运用空间转换矩阵分析了国土空间结构变化,揭示了国土空间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调整空间结构和规范空间秩序的原则和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区域国土空间结构呈明显的圈层结构以及"三多三少"的特点,生态空间、农业空间日渐萎缩,发展重心向西、北部偏移,国土开发趋于无序.未来北京市国土利用应充分体现首都的功能和特色,严格管制生态人文关键区域、构建生态安全网络,开发东南、控制西北、保护西部,严控城市发展边缘,按照生活、生态、生产的顺序进行国土空间结构调整;而四类功能区则应分别按照疏解、控制、集聚、保护的原则发展,共同构建北京市城乡协调、疏密有度、协调清晰的国土利用总格局.  相似文献   
179.
旅游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国土空间功能的空间一致性问题是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旅游地理学和区域国土空间规划关注的焦点问题.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例,构建旅游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国土空间功能评价的集成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法、生态位宽度模型及空间分析法等,分析二者的空间一致性问题.通过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旅游资源环境承载力冷、热点分布均呈"大集聚、小分散"的空间格局;与社会经济环境容纳力显著的空间极化特征相比,旅游资源承载力与旅游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空间格局更具均衡性和相似性.(2)6个旅游休闲功能优势区均与产业发展、生态服务功能等形成复合功能区,其无法成为某一地区的单一主导功能,证明了旅游资源环境承载力分解维度的可靠性.(3)旅游资源环境承载力与旅游休闲功能的标准差椭圆均呈扁平化的东南-西北方向分布,且形态更为吻合,地理联系率为最高的78.54%,二者呈现高度的空间一致性.受社会经济环境容纳力较弱和国家生态保护等限制性条件约束,部分旅游资源环境承载力热点区的旅游休闲功能并不突出.  相似文献   
180.
构建适应新国土空间规划的流域空间管控体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优化空间格局、强化空间管控是我国新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及资源开发利用顶层设计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近年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明确提出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传导、落实多规合一、突出用途管制等重大调整。流域水生态环境空间管控体系亟须转型,适应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调整等带来的新形势、新要求。本文在详细梳理流域水生态环境空间管控体系演变历程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新时期形势和要求,进一步扩充完善了原有体系:创新水功能区、控制单元的功能定位,突出流域完整性与系统性,初步提出了包含全国—流域—水功能区—控制单元—行政区划的空间分区构想;细化设计了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目标指标体系;明确了突出功能用途的生态环境管控措施和责任落实体系,为下一步流域水生态环境空间管理政策顶层设计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