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9篇
  免费   171篇
  国内免费   285篇
安全科学   158篇
废物处理   20篇
环保管理   60篇
综合类   926篇
基础理论   115篇
污染及防治   83篇
评价与监测   35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80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针对地面监测点位过少,不能满足大区域范围土壤酸沉降通量研究需求的现状,建立了基于OMI痕量气体遥感数据和地面观测数据的区域酸沉降通量估算方法,并对青岛市硫元素和氮元素沉降通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新方法能够实现大区域范围土壤酸沉降通量的估算。与传统估算方法相比,新方法采用大气痕量气体遥感监测数据,是对酸沉降通量常规研究手段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932.
南京夏秋季节大气干沉降水溶性离子特征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秦阳  朱彬  邹嘉南  庞博 《环境科学》2016,37(6):2025-2033
本研究利用采集的2014年7~10月南京地区84个有效干沉降样品,探讨了南京夏秋季节大气干沉降中水溶性离子的化学组成及其来源.结果表明南京夏秋季干沉降样品平均p H为6.2,干沉降偏中性.Ca~(2+)和NH~+_4是主要的阳离子,日均浓度分别为115.7μeq·L~(-1)和31.2μeq·L~(-1),分别占阳离子总量的68.3%和18.6%.阴离子以SO~(2-)_4、Cl~-和NO~(2-)_3为主,日均浓度为30.4、20.7和18.7μeq·L~(-1),共占总阴离子的89.2%.干沉降浓度变化受温度湿度等气象条件和污染气团输送共同作用的影响,其中本地气团对干沉降污染的影响较大,干沉降污染具有局地性.南京夏秋季节固定源(燃煤)对大气干沉降水溶性离子的贡献大于移动排放源(机动车),8月因举办青奥会而采取的环境管控措施对固定源的影响大于移动源.主要离子来源分析表明NO~-_3和SO~(2-)_4大部分源自于人为排放,Cl~-主要为海洋输入,K~+和Mg~(2+)主要来自陆相输入.  相似文献   
933.
亚热带稻区大气氨/铵态氮污染特征及干湿沉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氨气(NH3)是重要的碱性气体,是气溶胶和雨水中铵态氮的重要前体物质.在高强度的NH3及酸性气体排放下,我国亚热带双季稻区大气中氨氮(NH_3~-N)、气溶胶及雨水中铵态氮污染特征及其干湿沉降量还不尚清楚.本研究在我国亚热带丘陵区一个典型双季稻区,同步监测大气中NH3、气溶胶中铵态氮以及雨水中铵态氮浓度及相关气象因子,旨在明确各种大气氨/铵组分浓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定量计算氨/铵态氮的干湿沉降量.结果表明,大气中NH_3~-N、大气颗粒物PM10中铵态氮以及雨水中铵态氮年平均浓度分别为5.7μg·m~(-3)、12.8μg·m~(-3)和0.8 mg·L~(-1),氮沉降量分别为8.38、5.61和9.07kg·(hm~2·a)-1.稻田施氮肥显著提高NH_3~-N浓度,且NH_3~-N浓度与气温表现出显著正相关;颗粒态铵态氮浓度与NH_3~-N浓度无显著相关,表明研究区NH_3~-N浓度不是形成颗粒态铵态氮污染的主要限制因子;雨水中铵态氮浓度主要与颗粒态铵态氮浓度成正相关,与降雨量成负相关.采样点较高的大气氨/铵态氮浓度和沉降量说明当地的大气氨/铵污染比较严重,大气氨/铵态氮沉降已成为农田氮素的重要来源,需要在氮素养分管理中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934.
本研究通过对干湿季氮湿沉降过程、降雨过程及基流过程进行动态监测,分析干湿季交替下降雨及基流过程的各形态氮浓度变化,探讨黄土高原坝系流域氮湿沉降对流域氮输出的影响并利用同位素方法解析氮输出来源.结果表明,2015年湿季(7、8月)共11场降雨,产生的氮湿沉降负荷约达814.18 kg,氮沉降通量约为4.26 kg·hm-2;干季(9月)共3场降雨,产生的湿沉降负荷约达155.58 kg,氮沉降通量为0.83 kg·hm-2,呈现出极大的季节变异性.通过对其中4场降雨过程进行动态分析发现,不同降雨强度对水体氮输出过程影响不同,4场降雨对流域水体的氮贡献量为16.94 kg.降雨径流氮输出负荷占流域水体氮输出负荷的比率为14.45%~64.84%,说明降雨对流域水体氮输出贡献很大.羊圈沟坝系流域δ15N变化范围较大,为-0.844‰~12.791‰,δ18O值在8.166‰~15.115‰范围内波动.  相似文献   
935.
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对周边地表沉降进行预测预报是安全施工的重要手段。从沉降一般性规律出发,针对Logistic生长模型和ARMA模型对基坑开挖阶段地表沉降的预测精度低,进而提出Logistic-ARMA组合模型,并应用于工程实例。结果表明:Logistic-ARMA组合模型能降低基坑开挖过程对地表沉降预测精度的不利影响,相对单一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且预测结果更为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936.
曾清苹  何丙辉 《环境科学》2016,37(9):3590-3597
氮沉降虽可提升林地生产力却会给环境造成压力,而土壤微生物对环境变化敏感.通过野外模拟试验,探讨不同氮沉降量对马尾松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探索该区域马尾松土壤微生物群落与土壤温湿度、氮沉降浓度的关系,为深入研究氮沉降对马尾松林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参考.2014年5月~2015年6月在缙云山马尾松林设置3个氮添加水平和一个无氮添加的对照处理:低氮[N20,20 g·(m~2·a)~(-1)]、中氮[N40,40 g·(m~2·a)~(-1)]、高氮[N60,60 g·(m~2·a)~(-1)]和对照[N0,0g·(m~2·a)~(-1)],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标记法和ACE(automated soil CO_2 exchange station,UK)自动土壤呼吸监测系统分别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1季节变化对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及总PLFA量有显著影响(P0.05),各类型均在春季最高,冬季最低.在不同季节,土壤微生物量对氮沉降的响应趋势不同,总体而言,春季和秋季氮沉降抑制了土壤微生物量,夏季和冬季氮沉降促进了土壤微生物量.2氮沉降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有显著影响(P0.05),在春季和夏季,低、中氮沉降使土壤微生物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降低,使均匀度指数升高;在秋季和冬季,低氮和中氮则使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升高.高氮沉降使4个季节土壤微生物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降低.3相关性分析表明,氮沉降浓度与细菌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总PLFA呈显著负相关(P0.05);土壤温度与放线菌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湿度与细菌和总PLFA呈极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缙云山马尾松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主要受土壤湿度和氮沉降的影响,受土壤温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37.
为探究青藏高原东部陆地生态系统中铅的来源、累积分配过程及百年来大气铅的沉降状况,以贡嘎山海螺沟冰川退缩区为对象,利用冰川退缩区样地年龄可确定的优势,对160年来完整的植被演替序列进行了系统研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了土壤和植物样品中的铅以及其他微量元素的含量,明确了铅在该地区生态系统中的含量和储量变化格局,并采用主成分分析(PCA)解析了土壤铅的潜在来源,评估了历史沉降铅的累积速率.结果表明,森林有机土壤是大气铅的重要汇集区域.大气沉降的铅主要累积于O层中,而C层土壤铅含量相对较低;植物地上部以树枝和树皮铅含量最高,树干铅含量最低.植被序列中不同树种的铅储量变化趋势和植被演替趋势成正相关.在植被生长期,铅储量因生物量增加而不断升高,而随着演替过程中植被的死亡而降低.整个演替系统铅的储量随冰川退缩时间显著增加,至1936年样地的云冷杉顶极群落达到最大值.PCA源解析表明有机土壤中57%左右的铅来自于人为来源铅的大气沉降过程,即外源污染的大气沉降是贡嘎山中铅的主要来源.进一步分析表明,中国西南地区和南亚地区(印度、孟加拉国等)是主要的污染潜在源区.在百年尺度上,大气来源沉降铅在冰川退缩区的平均累积速率为(8.87±3.55) mg/(m2·a).此研究为探究铅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来源、分配及累积,理解未来全球变化对铅的环境地球化学过程影响提供了经典范例与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938.
葫芦岛市有色冶金-化工区土壤与植物汞污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有色冶金-化工区土壤汞、植物汞空间特征的分析,确定不同源对土壤、植物的影响。土壤表层汞含量以锌冶炼厂和氯碱厂及其附近为中心,向外围辐散降低,呈双中心分布,其含量为0.055~14.575mg·kg-1,平均值为1.435mg·kg-1;植物叶汞含量为柳树(Salix)>榆树(Ulmus)>槐树(Sophora)>丁香(Cytisus)>杨树(Populus)>松树(Pinus)>柏树(Cyparissus),其汞含量为0.029~2.700mg·kg-1,平均为0.182mg·kg-1。植物汞的空间分布特征是以锌冶炼厂及其附近为中心,表明大气沉降作用对植物汞的含量有显著的影响,锌冶炼厂是植物汞含量的主要来源,有色冶金-化工区是我国汞污染最重的地区之一,其生态风险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39.
要从假设粉尘为大小均一的球体、粉尘沉降过程视为沉降于滤料层及形成粉尘层两个阶段出发,认为荷电粉尘由于极化力而有形成“粉尘粒子串”的趋势,从而推导了静电增强纤维非稳态过滤压力降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940.
王其龙 《环境保护》1993,(11):33-33
钢铁企业利用焦化厂炼焦取得的煤焦油作为轧钢厂加热炉的燃料,无疑是一种较为合理的综合利用。但煤焦油入炉前,为了便于油泵输送,需用蒸汽升温,因此,常有相当数量的煤焦油被废汽带入排散管,并在管内被废汽冲击成汽雾状液滴,随废汽排放至大气中,造成大面积污染,特别是每当冬、春季节,大气层出现下层气温低,上层气温高的逆温层时,由于大气稳定度高,空气对流受到阻碍,废汽不能充分扩散,粒径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