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397篇 |
免费 | 317篇 |
国内免费 | 704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84篇 |
废物处理 | 19篇 |
环保管理 | 416篇 |
综合类 | 2861篇 |
基础理论 | 495篇 |
污染及防治 | 187篇 |
评价与监测 | 319篇 |
社会与环境 | 372篇 |
灾害及防治 | 26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5篇 |
2023年 | 196篇 |
2022年 | 237篇 |
2021年 | 247篇 |
2020年 | 197篇 |
2019年 | 212篇 |
2018年 | 148篇 |
2017年 | 179篇 |
2016年 | 225篇 |
2015年 | 231篇 |
2014年 | 404篇 |
2013年 | 281篇 |
2012年 | 320篇 |
2011年 | 281篇 |
2010年 | 252篇 |
2009年 | 244篇 |
2008年 | 247篇 |
2007年 | 195篇 |
2006年 | 179篇 |
2005年 | 169篇 |
2004年 | 125篇 |
2003年 | 102篇 |
2002年 | 92篇 |
2001年 | 110篇 |
2000年 | 72篇 |
1999年 | 69篇 |
1998年 | 53篇 |
1997年 | 59篇 |
1996年 | 48篇 |
1995年 | 52篇 |
1994年 | 42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24篇 |
1990年 | 16篇 |
1989年 | 2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九龙江口桐花树红树林对重金属的吸收与累积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探讨了福建九龙江口桐花树红树林对CU、Ph、Zn、Cd、Mn元素的吸收、累积及分布.结果表明:该林地土壤5种元素的储量关系为Mn>Zn>Ph>CU≥Cd;植物体不同部位,各元素含量有着明显的差异,含量范围分别为Ch1.51~5.70、Pb1.30~10.70、Zn18.0~100.1、Cd0.04~0.23和Mn15.5~237.5(w/10-6);植物对土壤元素的富集系数大小依次为Cd>Zn>Mn>Cu>Ph;群落现存生物量中,CU、Pb、Zn、Cd、Mn元素的现存累积量分别为16.56、63.30、445.05、1.14和1656.93(ρA/mg·m-2).其中,地下部分别占70.2%、81.8%、76.2%、72.2%和82.1%;林地残留物相应元素的储量分别为211.11、184.00、1941.69、6.19和22248.31(ρA/μg·m-2). 相似文献
992.
993.
不同农田土壤养分可持续性指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不同农田土壤碳、氮、磷、钾养分的可持续性指数。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方式、不同土壤类型对碳、氮养分可持续性指数的影响表现为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有机肥处理>化肥处理,潮土>水稻土>红壤;对磷、钾养分表现为化肥处理>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有机肥处理,水稻土>潮土>红壤。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养分可持续性指数与土壤养分相关或极相关。这表明,土壤养分可持续性指数可以用来评价土壤肥力和指示土壤养分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994.
取代芳烃对绿藻、斜生栅列藻急性毒性的自相关拓扑指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提出新的原子生物活性值 (ai) ,由其建构自相关拓扑指数 ( mL) . 1 6种氯代芳烃对绿藻的急性毒性 ( -lgEC50 )与其0 L ,1L的回归方程为 :-lgEC50 =0 6 1 99+2 6 1 6 3× 1 0 - 6 1L2 5+ 0 0 0 92 0 L ,r=0 936 3. 1 8种苯酚、苯胺类化合物对斜生栅列藻的急性毒性 ( -lgEC50 )可以表示为 :-lgEC50 =1 1 374 + 0 1 4 4 71L0 6+ 0 0 0 2 70 L,r=0 95 35 .用Jackknife法检验 ,以上模型具有总体稳健性 . 相似文献
995.
996.
流域湿地是流域生态系统中河岸陆地和河道水体间的水陆过渡地带,在污染物阻控、生物多样性保护、侵蚀泥沙削减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为揭示辽河流域干流上、中、下游湿地污染物削减特征,量化比较湿地水质净化功能的差异,在对东西辽河交汇口湿地、七星湿地和下游湿地水质及水量进行现场监测的基础上,采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对其污染状况进行分析,实证评估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内梅罗污染指数在支流入口处较高,经过湿地净化作用,在湿地中部及出口处污染程度明显降低;东西辽河交汇口湿地、七星湿地和下游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有所差异,这主要是受支流和流域水污染的结构性、复合性、区域性等特征因素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7.
矿山开采、废弃物排放及污水灌溉等引发区域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并通过食物链富集、传递,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水稻是重要主食,且极易吸收镉(Cd)和砷(As),已成为Cd、As进入人体的主要膳食来源。因此,通过调控措施降低水稻籽粒Cd、As含量,对保障水稻及其制成品的食用安全与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概述了降低水稻Cd、As含量的调控措施,主要包括:(1)利用生物质炭、铁盐、肥料等材料钝化土壤中Cd、As,降低其生物有效性,从而降低水稻Cd、As吸收;(2)外源添加硫(S)可消除植物的膜脂过氧化胁迫,促进水稻体内植物络合素等非蛋白巯基形成,将Cd固定在水稻组织器官液泡中,减少其向籽粒的转移,降低籽粒Cd积累;(3)外源添加硅(Si),Si可与亚砷酸盐(As3+)形成吸收竞争,降低水稻As吸收;(4)控制稻田水分可改变根际土壤氧化还原状态,影响水稻Cd、As吸收积累,同时根系泌氧促进根表铁膜形成,调控土壤氧化还原状态促进As氧化为砷酸盐(As5+),增强根表对As5+的吸附固定,从而降低水稻对As的吸收量;(5)调控转运蛋白表... 相似文献
998.
针对常温下生活污水短程硝化难以实现且稳定性差的难题,探究了生物电化学措施对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中NO2−-N的累积性能及微生物学特征的影响。对SBBR施加生物电化学措施后,通过调控外加电极电势可实现其中电极氨氧化作用的发生及强化,且不同的外加阳极电势会显著影响系统中NH4+-N的转化效果、氧化产物类型及菌群结构。随着外加阳极电势由0.00增至0.50 V,SBBR中电极氨氧化作用的强度逐步提高,系统的NH4+-N氧化效率(AOE)与NO2−-N累积效率(NiAE)分别增至(97.07±1.20)%和(92.79±2.12)%;当外加阳极电势≥0.80 V后,SBBR中NH4+-N的氧化产物因工作电极上的析氧反应转而以NO3−-N为主,电极氨氧化作用的强度因电势不断升高而受到抑制,系统的AOE随之恶化。将外加阳极电势恒定为0.50 V,生物电化学强化型SBBR在常温下处理生活污水时可取得理想的NH4+-N转化效率(AOE=(99.33±0.11)%)与较高水平的亚硝酸盐累积量(NiAE=(88.08±2.07)%),此时系统中的电极氨氧化作用可得到较大程度的强化,其电活性生物膜中的优势菌属包括Nitrosomonas(33.54%)、Geobacter(15.24%)和Empodebacter(16.88%),三者在NH4+-N厌氧氧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99.
1000.
基于江西省5个气象站(赣县、吉安、南城、南昌、景德镇)近50 a(1961~2010年)平均气温、最高、最低平均气温、相对湿度、风速、日照时数、降雨量等逐月平均资料,计算江西省干旱侦测指数(Reconnaissance drought index,RDI),分析旱情、涝情变化趋势。同时,运用多元回归法分析主要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961~2010年江西省年及四个季节的降雨量、平均相对湿度与RDIst值均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而日照时数则与RDIst值呈现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降雨量对江西省旱、涝变化的贡献率最大,为42%~58%;其次是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分别为11%~19%和7%~19%;平均风速和日照时数对江西省旱、涝变化的贡献率较小。降雨量、相对湿度的增加,日照时数的减少共同导致了1961~2010年江西省年际尺度和春季RDIst值的增加,表明江西省总体从偏旱向偏涝转变。1961~2010年江西省夏季、秋季和冬季RDIst没有明显的增长或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