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7篇
  免费   178篇
  国内免费   100篇
安全科学   808篇
废物处理   20篇
环保管理   116篇
综合类   731篇
基础理论   57篇
污染及防治   31篇
评价与监测   52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16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49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801.
城市河道水中含有微量药物及个人护理品(pharmaceuticals and personal care products,PPCPs),具有一定生态风险.本文系统考察了两种河道水旁路处理工艺(混凝沉淀-曝气生物滤池-超滤-臭氧和混凝沉淀-膜生物反应器-臭氧)对30种高检出PPCPs的去除效果,并通过沿程去除率调查和风险商模型分别评价了目标PPCPs的降解机制及整体生态风险的降低情况.结果表明,两种旁路处理工艺对各目标PPCPs均有较好去除效果;其中四环素类抗生素及咖啡因在生物段去除率超过90%,而磺胺类及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及其他药物仅在进水化学需氧量较高和较高水温条件下具有较好去除效果,但臭氧深度处理可对其进行有效削减;经全流程处理后各PPCPs累积去除率均可达92.5%以上.旁路处理可有效降低目标PPCPs生态风险,经处理后风险商值由原水的12.6降至总出水的0.2(风险阈值RQtot=1),去除率达98.4%.  相似文献   
802.
分别选用NF90、NF270和NF-型号的纳滤膜测定了20种脂肪族及杂环有机物的截留率®,并分析了纳滤膜截留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脂肪族及杂环有机物的R受到分子结构和膜特性的影响:对于同分异构体,分枝结构越多,R越高;环状有机物与分子量相近的直链有机物相比,R明显偏高;孔径越小的纳滤膜R越高.利用遗传算法(GA)结合偏最小二乘回归(PLS)和人工神经网络法(ANN)建立了脂肪族及杂环物质的R与其结构的定量关系模型,2种方法建立的模型相关系数可分别达到0.8809和0.9944,通过2种模型进一步分析了R的影响规律,并对几种物质的R进行了有效的预测.从预测结果来看,GA-ANN模型的预测精度要好于GA-PLS模型.  相似文献   
803.
为了解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PM2.5和O3复合污染时空分布特征,利用ArcGIS和SPSS软件对2015~2021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空气质量数据和气象数据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1) 2015~2021年PM2.5污染持续减缓,污染集中在区域中南部;O3污染呈波动上升趋势,空间分布呈现“西南低,东北高”的格局.季节变化来看,PM2.5浓度主要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O3-8h浓度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2)“2+26”城市PM2.5超标天数持续下降,O3超标天数波动上升,复合污染日下降趋势显著;PM2.5和O3污染在夏季呈强正相关,相关系数最高达0.52,冬季呈强负相关.(3)对比典型城市臭氧污染时期与复合污染时期气象条件,复合污染发生的温度区间集中在23.7~26.5℃、湿度48%~65%和S~S...  相似文献   
804.
近年来,我国粤港澳大湾区臭氧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夜间臭氧浓度呈增长趋势.目前,大部分研究主要关注于白天臭氧的生成过程,而对夜间臭氧浓度不降反升现象的认识明显不足.本研究利用2014—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广州的污染物观测数据,统计了夜间臭氧出现增加(NOE:nocturnal ozone enhancement,定义为夜间20:00—6:00臭氧相邻时刻增加量大于5×10-9 (Part per billion,下同))的频率、出现时间、峰值浓度,结合ERA5再分析数据和常规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NOE事件的潜在成因及垂直和水平输送的相对贡献大小.结果表明,广州暖季(4—11月)夜间出现NOE事件的年平均天数为(59±11) d,主要发生于23:00—3:00.NOE事件造成的夜间峰值浓度可达到(33±10)×10-9,明显高于不出现夜间臭氧增加(NNOE:non-enhanced nocturnal ozone,定义为夜间20:00—6:00臭氧相邻时刻增加量均小于1×10-9)时的浓度((16±12)×10  相似文献   
805.
徐荣乐  海热提 《生态环境》2010,19(11):2702-2707
研究了中国北方地区常用的塑料地膜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种子发芽率,芽长根长及幼苗抗氧化酶系的影响以探明塑料地膜的毒性。结果显示500~2 500 mg.kg-1两种质量分数的塑料地膜处理对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几乎不产生影响,在高质量分数(≥5 000 mg.kg-1)处理下小麦的发芽率有所下降。500~5 000 mg.kg-1的塑料地膜能促进小麦叶和根的伸长,但在高质量分数情况下则显著抑制了根和芽的延伸,其中15 000 mg.kg-1添加量下,叶和根的抑制率分别达到了16.70%和15.07%。小麦根系抗氧化酶活性对两种塑料地膜的敏感程度大于叶片。在高质量分数条件下,根系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暴露时间的延长明显受到了抑制。在经地膜1和地膜2处理后,小麦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不同暴露时间和不同质量分数下没有显著差异,但地膜1处理后的小麦根系中的POD随暴露时间的延长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而CAT活性变化不大。地膜2处理后的小麦根系中的POD和CAT活性随暴露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结果表明,高质量分数塑料地膜的处理会对小麦早期幼苗的抗氧化酶系统产生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806.
氧化型染发剂对沙蚕的毒性效应及对部分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研究了氧化型染发剂对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usis Grube)的急性毒性效应及不同暴露浓度(0、40、80、160、320mg·L-1)和暴露时间(0、4、6、8、10d)下对其体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暴露3d后氧化型染发剂对沙蚕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为1849.6mg·L-1;2)沙蚕体内AChE和SOD活性受到氧化型染发剂暴露浓度的显著影响:暴露3d后,随暴露浓度的升高(0~320mg·L-1),AChE和SOD活性均呈先被诱导后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3)沙蚕体内AChE和SOD活性也受到暴露时间的显著影响:40mg·L-1浓度下,随暴露时间的延长(0~10d),SOD活性呈先下降又缓慢上升的趋势,而AChE活性变化没有显著规律;4)通过比较发现,相对于AChE,SOD的活性变化更能反映氧化型染发剂对沙蚕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807.
采用数值模拟和振动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完成了悬挂式层状多向剪切变形模型箱装置的制作,开展了模型箱自振特性的测试和模型材料物理性质测试,探讨了试验相似比的确定、地基和复杂地铁车站结构模型的制备方法、复杂地铁车站结构合理规模的确定、振动台输入地震动的选取及其加载方式、动态数据采集系统和传感器的选择与布置等问题,为顺利开展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复杂地铁车站振动台模型试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08.
为了探明西安地裂缝场地地铁动荷载作用下的隧道-地层动力响应特征,提出了基于ABAQUS的地铁振动响应三维模拟方法,实现了地铁多轮对荷载的移动。通过有限元计算,得到了整体式隧道的振动响应特征和振动波在地裂缝场地的传播规律,并将有无地裂缝时的振动响应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地裂缝对振动响应的影响。计算表明:单节车辆诱发振动沿纵向的影响范围不超过75 m;地铁运行诱发的振动以竖向为主,振动沿横向传播时水平振动衰减较慢;在本次模拟工况下,地裂缝的存在对地裂缝邻近约12 m范围内土体的振动影响较大,对衬砌结构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809.
近年来,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其危害性大,波及范围广,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及财产安全,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的向往。经过多年技术攻关和群防群测工作积累,我国在地质灾害风险调查和隐患排查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综合运用合成孔径雷达测量、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无人机遥感、机载激光雷达测量等多种新技术手段以提高全国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精度的工作也在持续开展中。在新时代计算机技术的不断革新与发展下,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新的思维范式和经验指导。为了促进对该领域发展新导向的深入了解,介绍了大数据方法在地质灾害数据获取、存储、分析的几种关键技术,综述了迄今国内外学者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地质灾害研究和防治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810.
伊犁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犁地区是新疆多种多样动植物的分布中心,堪称自然宝库、天生的博物园。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物种资源过度开发利用、森林的破坏与片段化、水域污染等原因,使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本文通过对伊犁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