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6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149篇
安全科学   85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25篇
综合类   392篇
基础理论   57篇
污染及防治   51篇
评价与监测   28篇
社会与环境   28篇
灾害及防治   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681.
南京北郊工业乡村混合区秋季边界层VOCs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20年秋季南京北郊低对流层(0~1 000 m)VOCs探空实验数据,分析了该地区VOCs垂直廓线分布及其日变化、光化学反应性等特征.结果表明,φ(VOCs)随高度升高而降低(72.1×10-9±28.1×10-9~56.4×10-9±24.8×10-9).各高度上烷烃占比最大(68%~75%),其次为芳香烃(10%~12%)、卤代烃(10%~11%)、烯烃(3%~7%)和乙炔(2%).边界层日变化对VOCs廓线影响较大,早晚较低的边界层致使VOCs在近地面累积,而在上部体积分数较低;午后VOCs的垂直分布则较均匀.上午光化学反应性强(弱)的烯烃(烷烃)等的体积分数占比随高度升高而减小(增加),说明高层的VOCs光化学老化显著.午后VOCs各组分占比及其OFP在低对流层内垂直分布则较均匀.受周边不同来源气团影响,各高度φ(VOCs)及组分占比差异明显,工业气团在200~400 m;高度间φ(VOCs)随高度升高,芳香烃占比增大;城区气团φ(VOCs)垂直负梯度最大,近地面φ(VOCs)较高,...  相似文献   
682.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硝化与反硝化作用   总被引:48,自引:11,他引:48  
研究了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各基质层的硝化与反硝化菌数量以及硝化与反硝化作用强度.结果表明,基质中硝化菌数量为7.5×103~1.1×105MPN·g-1,反硝化菌数量为7.5×106~1.1×107 MPN·g-1.硝化作用强度为0.01~6.35μg·(g·d)-1,反硝化作用强度为3.37~4.19μg·(g·d)-1.沿水流方向硝化菌数量和硝化作用强度明显降低,其变化趋势呈显著正相关(r=0.9661,p<0.001).反硝化菌数量和反硝化作用强度比较稳定,沿水流方向略有上升,其变化趋势呈显著正相关(r=0.7722,p<0.025).沿水流方向,硝化作用与反硝化作用强度变化呈显著负相关(r=-0.9776,p<0.001),这与人工湿地的溶氧状况和污水中氨氮含量较高相一致.  相似文献   
683.
选取典型表层岩溶泉域内的土壤剖面和表层岩溶泉水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GC-μECD)对土壤和地下水中的有机氯农药(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OCPs)进行定量分析,研究了有机氯农药在岩溶区上覆土壤中的垂直迁移以及对地下水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所有土壤剖面中,HCHs和DDTs均有检出.HCHs和DDTs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77~18.3 ng·g-1(平均5.16 ng·g-1)和0.34~226 ng·g-1(平均16 ng·g-1).研究区土壤中的HCHs和DDTs峰值主要出现在土壤亚表层.在一年的观测期间,4个表层岩溶泉中均有HCHs和DDTs检出.泉水中HCHs和DDTs的含量范围分别为:2.09~60.1 ng·L-1(平均12 ng·L-1)和N.D~79.8 ng·L-1(平均9.16 ng·L-1).后沟泉、柏树湾泉、兰花沟泉的HCHs和DDTs含量以及水房泉中的HCHs含量均呈现出雨季高于旱季的特点.泉水中的HCHs、DDTs含量与泉域内土壤中的HCHs、DDTs含量并没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研究表明,TOC、土壤含水量、黏粒含量、p H均对后沟泉域土壤中有机氯农药垂直迁移产生抑制作用,致使后沟泉域土壤中有机氯农药含量虽然在4个泉域中最高,但泉水中的含量却最低.而在水房泉泉域,这4个因素对有机氯农药的垂直迁移均没有抑制作用,因此水房泉泉域土壤中有机氯农药含量虽然最低,但泉水中有机氯农药的含量却较高.  相似文献   
684.
哀牢山(西南季风山地)空气湿度资源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哀牢山北段东、西坡山地不同海拔8个气象站的同期湿度资料,研讨了该山地空气湿度资源的年变化、东坡与西坡差异及其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湿度最大值在7月出现,最小值在2~3月出现;西坡的湿度资源优于东坡,尤其是干季,西坡的增湿效应最显著;年均湿度随高度变化一般呈线性分布,水汽压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相对湿度仅在雨季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增加,而在干季则与海拔高度相关性最差。  相似文献   
685.
利用2017年12月6日~2018年1月3日地面常规气象资料、空气质量6参数、光化辐射资料、气溶胶吸收和散射系数、单次散射反照率、激光雷达反演的气溶胶消光系数与退偏比数据,分析广州地区气象参数变化对污染物浓度的影响和气溶胶对光化辐射的衰减,研究双高(高气溶胶与高O3)污染的形成机理,并从垂直角度探究了双高日边界层内消光...  相似文献   
686.
基于CALIOP的安徽沿淮地区霾天气溶胶类型及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CALIPSO卫星气溶胶廓线数据、地面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给出了2012—2013年安徽沿淮地区霾日气溶胶的垂直廓线分布.基于后向轨迹及聚类分析,获得沿淮地区污染的主要来源及传输方向,并进一步利用卫星类型掩码产品(VFM)及EC再分析资料,对不同来源的气溶胶类型、气溶胶垂直分布及导致污染的典型天气形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沿淮地区消光系数随高度减小,霾日近地面消光系数为0.53km~(-1),约为晴空日的2.5倍.污染性天气主要为本地污染积累(占比为46%),其次为长三角区域污染带及京津冀等地污染传输作用影响.在静稳天气背景下,850 h Pa暖平流形成逆温层易导致沿淮地区本地污染,大陆污染型气溶胶为主要成分,近地面受低压上升气流影响,污染物在垂直方向上略有抬升,聚集高度为0.4~0.8 km.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5880位势高度等值线西伸北进,长三角区域整层大气均被高压控制,易产生污染沙尘型气溶胶,污染物聚集在近地面且浓度随高度减小.而在冷空气南下早期,850 h Pa冷平流易将京津冀地区污染传输到沿淮地区,气溶胶类型为大陆污染型气溶胶和污染沙尘型气溶胶,在1~2 km处高污染浓度最高,高于近地层.  相似文献   
687.
风廓线雷达在北京地区一次强沙尘天气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北京地区逐小时风廓线雷达数据、大气成分观测数据以及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对2017年5月3~7日一次沙尘天气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受蒙古气旋影响,全国多地出现空气质量严重污染,其中北京PM10浓度达到严重污染级别时间超过30h.通过对边界层内水平风场、垂直速度以及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等要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沙尘爆发前,边界层内出现平均风速达到14.8m/s的西北急流核,该急流核的建立有利于将高层沙尘粒子向近地面传输,而沙尘爆发阶段边界层通风量较前期增加31.6%,中低层的通风量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使近地面PM10浓度出现爆发性增长.此外,整个沙尘天气过程中,以弱下沉运动为主,垂直速度在1m/s以下,而沙尘天气爆发前,边界层内出现强烈垂直下沉运动,达到5.3m/s.同时,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出现1.0×10-16的高值中心.二者均先于地面污染物浓度的变化,预报时间提前量为8~9h,可为今后沙尘预报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88.
洞庭湖湿地有机碳垂直分布与组成特征   总被引:20,自引:8,他引:20  
以洞庭湖3类湿地的9个典型剖面为代表,研究了洞庭湖湿地有机碳垂直分布和组成特征.结果表明,湖草滩地表层(0~10cm)有机碳含量(>40g/kg)明显高于芦苇滩地(20±2.8) g/kg和垦殖水田(28±8.6) g/kg .0~30cm内,湖草和芦苇滩地有机碳含量随深度的增加而下降,30cm以下有机碳含量基本稳定.垦殖水田的3个剖面间有机碳含量存在较大变异.湖草滩地表层0~10cm轻组碳占总有机碳的20%以上,而芦苇滩地和垦殖水田表层0~10cm的有机碳以稳定的重组碳为主(>90 %) .同一类型湿地垂直方向上,受有机碳来源复杂性的影响,轻组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分组试验还表明,重组碳与总有机碳、容重与总有机碳、重组碳与重组氮之间具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  相似文献   
689.
静态垛好氧堆肥堆体中氧气浓度和耗氧速率的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探讨堆体不同深度的氧气浓度和耗氧速率特征,对于改进堆体结构、改善堆肥工艺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猪粪好氧堆肥过程中,堆体不同深度氧气补充和消耗的特点及原因.在不同堆肥时期,通风充氧后,堆体各部位氧气浓度都可以恢复到17%~20.6%.停止通风后,堆体上部氧气浓度的减小速度比中、下部快,减小后氧气浓度较下部低,最低可至3%.随着堆肥的进行,停止通风后经过相同的时间,各部位通风前的氧气浓度逐渐升高,高温阶段中期以后,中、下部通风前的氧气浓度可以达到10%以上,氧气浓度的减小趋势也逐渐减缓.  相似文献   
690.
基于2022年6月1日—8月31日河北省石家庄市地面气象要素和臭氧(O3)观测数据,结合O3激光雷达垂直探测数据分析近地层O3垂直变化特征,并利用后向轨迹聚类分析法探讨其污染来源。结果表明:(1)2022年夏季石家庄O3污染天数为6月>7月>8月。影响ρ(O3)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是气温,平均气温与ρ(O3)正相关,相对湿度与ρ(O3)负相关。(2)当探测高度≥2 km时,全天、日间、夜间的ρ(O3)变化较稳定,ρ(O3)均在100μg/m3左右。近地层ρ(O3)差异最大,无论是日间还是夜间,ρ(O3)均在0.3 km左右达到峰值,之后逐渐降低。6月的ρ(O3)垂直变化速率较大,7、8月ρ(O3)垂直变化速率逐渐降低。(3)不同垂直高度下,石家庄夏季ρ(O3)日变化情况均成“单峰单谷”型,地面ρ(O3)日变化波动最明显,随着高度的上升ρ(O3)日变化情况趋于平缓。(4)后向轨迹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距离地面10,500,1 000 m高度层的O3后向轨迹均呈散射状分布,距离地面10 m的O3路径来源为河北西南部,距离地面500 m的O3路径来源为河北南部,距离地面1 000 m的O3主要途经地点为内蒙古西南部、西北部和河北东北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