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4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495篇
安全科学   67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61篇
综合类   879篇
基础理论   453篇
污染及防治   67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44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1.
富营养化湖泊中,浮力调控机制是微囊藻在种间竞争中占据优势的重要原因,而其浮力则受细胞比重的调控。该文探究了微囊藻的比重及其调控因子对光照强度的长期和短期响应。结果表明,10 d的长期实验中,在0~5 500 lx范围内,光照强度越强,比重越大,且与光照强度呈正相关,其中5 500 lx光强下微囊藻培养10 d后的比重增量是200 lx的2.73倍。随着光照强度增加,在比重的调控因子中胞内碳水化合物含量增加,伪空胞含量和胞内蛋白质含量减少。相关性分析显示,碳水化合物增加和伪空胞减少是比重增加的主要原因,尤其是碳水化合物的积累增加了微囊藻的下沉动力。24 h的短期实验结果显示,在光周期内所受光照强度越强,微囊藻的碳水化合物含量积累越多,其比重明显上升;经历暗周期后,光周期内光照强度越强,胞内碳水化合物消耗越多,其比重下降更明显。该研究显示长期和短期条件下高光强都能诱导微囊藻比重增加,但在短期高光强作用下胞内碳水化合物含量虽然积累很快,但同时也促进了其在暗周期的消耗,这为进一步揭示微囊藻的垂直迁移的形成机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2.
ENN精粹     
发现首条杂交鲨鱼《基因保护》2012年1月3日科学家最近在澳大利亚水域发现了世界上第一种杂交鲨鱼,这为解释鲨鱼通过杂交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海洋条件提供了证据。来自昆士兰大学的此项研究带头  相似文献   
73.
闫海  燕晓静 《环境保护》2012,(12):45-47
作为一项新兴的现代生物科技,转基因技术不仅能产生巨大的商业利益,而且对解决世界范围内粮食危机、生态环境危机等人类社会问题具有一定意义,因此受到许多国家的青睐并获得积极推广.但是,利用转基因技术而产生的转基因生物具有异于传统生物的全新特性,本身存在某些潜在的不确定性,对生态环境、人类健康可能产生危害.随着越来越多的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融人人类生产、生活,转基因生物安全备受关注,国际和国内立法纷纷规定针对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进口、运输、销售、消费等过程的安全控制措施,及对其所造成或可能造成实际损害的处理.  相似文献   
74.
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红色基因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内核和信仰根脉。近代以来,红色基因也被誉为是中华民族最纯正的精神血脉和精神纽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红色基因在青年群体马克思主义信仰生成中彰显出新时代特有的基本内涵。新时代红色基因对青年群体信仰生成的价值功能上,确保青年群体的先进性,促进青年群体政治文化素养的现代化,催生青年群体对马克思主义的理性认同和激发青年群体的精神诉求与理想信念。因此,在青年群体中嵌入红色基因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主动坚守网络、积极完善社会信仰教育机制和努力构建信仰实践机制,才能实现信仰重塑、建构和科学化的统一。  相似文献   
75.
76.
连续施用发酵猪粪对土壤中四环素抗性基因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连续施用发酵猪粪之后,土壤中抗性基因的数量以及发酵猪粪的施用量对土壤抗性基因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稻麦轮作模式下连续6年施用4.5t/hm2和9.0t/hm2发酵猪粪的土壤进行了四环素抗性基因(TRGs)的检测和定量分析.在施用发酵猪粪的土壤中能够检测到9种TRGs.施用发酵猪粪显著增加了土壤中tet G、tet L、tet B(P)、tet O、tet W的绝对数量,其中tet B(P)、tet W、tet O的绝对数量受到了施肥用量的影响;而tet Z、tet C和tet S的绝对数量则没有受到施肥的影响.上述8种TRGs在同一施肥处理的0~5cm、5~10cm以及10~20cm土壤中的相对丰度分布均无显著差异.发酵猪粪的施用也显著增加了tet G、tet L、tet B(P)和tet O的相对丰度,但是仅有tet O的相对丰度受到了施肥用量的显著影响.本研究表明,在稻麦轮作模式下,农田土壤中的TRGs数量会受到发酵猪粪中残留TRGs的影响,连续施用该粪肥会显著增加土壤中tet G、tet L、tet B(P)和tet O的绝对数量和相对丰度.因此,需要优化畜禽粪堆肥发酵工艺,以减少抗性基因在粪肥中的残留.  相似文献   
77.
非点源污染目前已经成为影响水体环境的重要污染。微生物源示踪技术(microbial source tracking,MST)是解决非点源污染的一项新技术,它可以确定污染的宿主来源。肠球菌esp基因和多瘤病毒JCV可以作为检测水体中人源粪便污染的分子标记,其灵敏度和特异性都很高。为分析五大流域水源地是否受到人源粪便的污染,对辽河、海河、淮河、长江和黄河五大流域典型水源地水样进行采集和检测,选取人源粪便特异病原微生物肠球菌的esp基因和多瘤病毒JCV建立了相应的MST分子检测方法。结果表明,五大流域的典型水源地采样点均有可能受到了人源粪便的污染,可为当地相关部门提供技术支持和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78.
绿色的生物学方法处理含砷废水,对于缓解工业发展所带来砷污染问题,提高居民健康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以湖南石门雄黄矿区的尾矿池积水(SY)、地下400 m处的矿坑水(NY)和尾矿池底泥表层(XY)3个样本为研究对象,利用细菌富集和多次传代的方法,从这3个环境样本中获得可氧化三价砷的3个菌群。在砷质量浓度为l~5 g·L-1的培养基中分别检测上述3个菌群的耐受能力,发现在砷质量浓度高达5 g·L-1的条件下,上述菌群均能在2~3 d内达到109 cells·mL-1。利用上述菌群处理l g·L-1亚砷酸钠溶液,SY、XY和NY菌群可分别在25、20和35 h内将三价砷完全氧化,并且使溶液中的总砷质量浓度降低66.7%。进一步对3个菌群进行多次平板分离,利用五价砷和硝酸银的颜色反应,获得11株可氧化三价砷的目的菌株。对这些菌株16S rDNA进行NCBI的BLASTN序列比对发现,菌株SMY24、SMY33、SMY22、SMY32、SMY21和SMY31均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菌株SMY104属于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菌株SMY17、SMY25、SMY9和SMY1在所有的已知序列中,最大的相似率只有91%,最小的相似率为76%,且都是未曾报道纯培养的细菌。对这些菌株三价砷氧化能力进行测定发现,其中菌株SMY104和SMY21在20 h内能将三价砷几乎完全氧化。通过对这些菌株三价砷氧化酶基因进行初步检测,发现了多个菌株具有三价砷氧化酶基因(AoxB)。  相似文献   
79.
污水处理厂产生大量的剩余污泥中含有丰富的抗性基因,给环境带来了潜在风险。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为研究对象,在不同初始p H(对照组、初始p H=3、5、7、9、11)下观察厌氧条件下,8种抗生素浓度以及四环素类抗性基因(tet A、tet G、tet L、tet M、tet O、tet Q、tet W、tet X)、磺胺类抗性基因(sul I、sul II)和Ⅰ类整合子(int I 1)的行为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初始p H对抗生素的降解影响较小,污泥中总抗生素的平均去除率为42%。对照组及初始p H为3、5、7、9、11下的总四环素类抗性基因分别削减0.65 log、0.96 log、0.75 log、0.62 log、0.86 log和0.98 log。不同四环素类抗性基因表现相似,在初始p H=3和初始p H=11下部分抗性基因削减较多,特别是tet A、tet G、tet L、tet O和tet X。2种磺胺类抗性基因均无削减,浓度平均上升0.18log。相关性分析显示,总抗性基因与TN、NH3-N、TP、SCOD(溶解性COD)均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上述研究结果为污泥厌氧消化中抗生素抗性基因减量条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0.
过量表达SlWD6基因增强番茄抗旱和耐盐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D40蛋白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体内,在生物体内协助细胞行使多种功能,目前关于WD40蛋白的研究多集中在拟南芥菜和水稻中.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Sl WD6蛋白包含两个保守的WD-repeat结构域,属于WD40家族.为了解番茄中Sl WD6基因的功能,采用RT-PCR方法检测番茄的根、茎、叶、花和不同发育时期果实中Sl WD6基因表达量.利用RT-PCR方法获得Sl WD6基因全长,并且构建Sl WD6过量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获得转基因植株,利用Realtime PCR检测3个独立的转基因株系(WD6-393、WD6-418和WD6-421)中Sl WD6基因的表达量,并进行耐盐和抗旱性分析.结果显示,番茄Sl WD6基因为组成型表达,果实各时期表达量较高,在红果时期表达量达到最高;转基因株系中Sl WD6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野生型;在干旱和高盐胁迫下,转基因植株叶片脯氨酸(Pro)含量显著高于野生型,丙二醛(MDA)含量与野生型相比则显著降低.用Na Cl和甘露醇介导耐盐和干旱胁迫,Sl WD6转基因植株T2代种子的根长和苗长显著高于野生型植株.综上,Sl WD6基因的过量表达能够显著增强番茄的抗旱和耐盐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