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50篇
  免费   1069篇
  国内免费   4557篇
安全科学   790篇
废物处理   567篇
环保管理   1174篇
综合类   10376篇
基础理论   1847篇
污染及防治   2535篇
评价与监测   322篇
社会与环境   119篇
灾害及防治   46篇
  2024年   126篇
  2023年   366篇
  2022年   511篇
  2021年   638篇
  2020年   513篇
  2019年   538篇
  2018年   317篇
  2017年   365篇
  2016年   456篇
  2015年   618篇
  2014年   1006篇
  2013年   745篇
  2012年   847篇
  2011年   908篇
  2010年   823篇
  2009年   865篇
  2008年   892篇
  2007年   933篇
  2006年   879篇
  2005年   770篇
  2004年   750篇
  2003年   716篇
  2002年   548篇
  2001年   428篇
  2000年   361篇
  1999年   310篇
  1998年   293篇
  1997年   198篇
  1996年   203篇
  1995年   210篇
  1994年   162篇
  1993年   137篇
  1992年   113篇
  1991年   83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761.
SCAR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的效能及其微生物群落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波  徐辉  冯修平  李方  田晴  马春燕 《环境科学》2017,38(5):2021-2029
利用强化循环厌氧反应器(SCAR)处理模拟城市生活污水,研究不同负荷条件下的反应器运行特征、污泥特性及微生物种群结构.结果表明,水力停留时间(HRT)为6 h可以作为反应器高效运行的关键控制参数,该条件下污水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达到75%以上.随着反应器容积负荷的逐渐提高,颗粒污泥中辅酶F420和产甲烷活性(SMA)逐渐增加,胞外聚合物(EPS)含量也不断提高,其中紧密黏附EPS(TB-EPS)含量的增加尤其明显.厌氧颗粒污泥性状和反应器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同时受到污泥负荷和HRT的影响,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其在反应器中的空间分布也受到污泥负荷的影响,不同代谢特征微生物在反应器不同空间位置的相对丰度随着污泥负荷的调整而改变.  相似文献   
762.
为实现污水处理的深度脱氮除磷及蛋白质源污泥增量,进行了生物吸附/MBR/硫铁自养反硝化组合工艺处理城镇污水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生物吸附池可以快速富集进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COD平均去除率为55.1%,剩余污泥采用厌氧发酵方式处理,用于生产优质碳源.通过组合工艺系统中的硝化、硫自养反硝化及铁屑除磷作用,出水氨氮、总氮和总磷分别达到1、5和0.4 mg·L~(-1)以下.优质碳源投加到MBR工艺段,碳源环境的改善使得污泥增长率从0.17 g VSS/g COD提高至0.49 g VSS/g COD,进水中总氮的同化比例从40%提高至59%.此外,污泥中蛋白质及氨基酸含量也显著增长,增长率分别为18.3%和19.7%.组合工艺在获得高排放标准水质的同时,实现了高蛋白质源污泥的增量,可为污泥资源化利用提供优质原料.  相似文献   
763.
水热法制备玉米叶基生物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农业废弃物玉米叶和玉米秆为原材料,采用水热法制备生物炭,通过批试验方法考察了接触时间、污染物初始浓度、生物炭投加量、反应体系温度及溶液p H值等因素对2种生物炭吸附亚甲基蓝的影响,并对吸附规律进行了探讨.吸附动力学拟合结果发现,准二级动力学能更好地拟合吸附过程(R~2=0.9986~0.9999);颗粒内扩散方程拟合结果表明,2种生物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由液膜扩散和颗粒内扩散2个过程控制.玉米叶基生物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可以通过Freundlich方程来进行拟合(R~2=0.9898),说明吸附在生物炭表面是多分子层吸附过程;而玉米杆基生物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更符合Langmuir方程(R~2=0.9825),说明吸附在生物炭表面是单分子层吸附过程.与玉米杆基生物炭相比,玉米叶基生物炭具有更好的吸附性能,拟合理论最大吸附量为玉米杆基生物炭的1.25倍.  相似文献   
764.
采用热力学方法及界面吸附理论,对2株膜污染层微生物(Aeromonas veronii M4、Aeromonas caviae N25)与聚丙烯(PP)微滤膜间的界面作用及吸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Aeromonas veronii M4与PP膜表面均表现出明显的疏水性特征,而Aeromonas caviae N25则呈现亲水性特征,并且A.veronii M4的运动性能也要高于A.caviae N25;另外,2株细菌及PP膜的表面均带有负电荷,表现出明显的电子供体特征,而Lewis酸碱分量U_(mlb)~(AB)则在2株细菌与PP膜的界面作用能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依据XDLVO理论,A.caviae N25及A.veronii M4与PP膜之间的总界面作用能均为负值,表明二者在膜上的吸附是一个主动吸附过程,而A.veronii M4-PP膜之间的界面作用能负值最大,说明A.veronii M4具有较高的吸附能力;静态吸附结果则表明,A.veronii M4在PP膜上的吸附量要明显高于A.caviae N25,而2株菌在膜上的吸附行为可由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765.
废旧锌锰电池生物淋滤-水热法制备纳米锰锌铁氧体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牛志睿  李彤  苏沉  韩爽 《环境科学学报》2017,37(9):3356-3363
以氧化硫硫杆菌(A.thiooxidans)和氧化亚铁钩端螺旋菌(L.ferrooxidans)为混合淋滤菌株对废旧锌锰电池进行了生物浸提,并以获取的淋滤液为前驱体,采用水热法制备出系列锰锌铁氧体软磁材料(Mn_(1-x)Zn_xFe_2O_4,x=0.2~0.8);结合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能谱(SEMEDX)、振动样品磁强计(VSM)、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FT-IR)、热重-差热分析(TG-DTA)等表征手段对制备材料的结构、形貌、磁学性能和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5%固液比(质量体积比,5 g/100 mL,以下均表述为"5%固液比")下,经过5 d的外源酸调控生物浸提,分别获得了84.5%、63.2%的Zn、Mn浸出效率;当Zn∶Mn∶Fe=0.4∶0.6∶2.0(物质的量比,即x=0.4)时,制备的纳米级Mn_(0.6)Zn_(0.4)Fe_2O_4性能最优,属纯相的立方尖晶石结构,颗粒分布均匀,饱和磁化强度(M_s)、剩余磁化强度(M_r)和矫顽力(H_c)分别为68.9 emu·g~(-1)、4.7 emu·g~(-1)和53.6 Oe,具有热稳定性和耐酸碱性,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水处理磁性材料.  相似文献   
766.
本文介绍了“地沟油”的概念、来源及危害性,梳理了国外“地沟油”防控和治理经验,总结了近年来国家与相关省市取得的包括政策文件、相关环境基础设施情况等工作成效,发现我国“地沟油”防治仍存在收运体系不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待加强、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行业标准规范缺失等问题,分析了我国“地沟油”资源化发展的潜力,并重点围绕“规范收运体系、绿色生物柴油产业链、加大技术研发、完善政策和标准体系、建立健全监管长效机制、宣传教育引导”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767.
惠州某线路板企业污水处理设施设计处理能力为1280 m3/d,原出水执行广东省地方标准《电镀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 44/1597-2015)“表2新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限值及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表”标准。为满足广东省及惠州市更加严格的水质考核要求,2020年对处理设施进行提标改造,新增磷酸盐交换树脂、膜生物反应器和活性炭吸附工艺。改造后项目运行效果良好,出水化学需氧量为21~35mg/L,总磷为0.20~0.32mg/L,氨氮1~2mg/L,石油类0.4~0.6mg/L,达到地表水V类标准,其他项目稳定达到(DB 44/1597-2015)表2标准。  相似文献   
768.
为持续提升水环境监测能力,增强区域生态管理效能,实现绿色化发展,科学防范潜在的污染风险,不断提升用水安全,凸显水体环境保护实效。本文从技术层面出发,整合优势资源,借助微生物群监测技术、生物行为反应监测技术等路径,构建快速、高效监测体系,实现水体环境科学管理,助推管理机制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769.
由于不合理的管控,塑料污染成为环境污染的重要问题,人们对新型、绿色的生物可降解塑料的需求与日俱增。然而,研究表明,生物可降解塑料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同样具有负面影响。本文梳理了2000-2023年的近万篇文献,综述了生物可降解塑料的应用、发展历程、种类、污染现状、环境行为以及毒性效应,并对今后生物可降解塑料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旨在促进生物可降解塑料的生态和健康风险评估,并为其合理使用和有效监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70.
以芦苇生物炭为载体固定草甘膦降解微生物制备复合材料.将材料加入到草甘膦培养液中,探究单一生物炭 、游离微生物和复合材料去除草甘膦的效果和机理.结果表明:草甘膦会抑制微生物生长,72 h去除量为19.52~26.71 m g;生物炭对草甘膦的去除量随草甘膦初始浓度提高而增大,72 h去除量为23.56~32.78 m 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