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7篇
  免费   245篇
  国内免费   750篇
安全科学   225篇
废物处理   134篇
环保管理   170篇
综合类   1438篇
基础理论   311篇
污染及防治   429篇
评价与监测   31篇
社会与环境   53篇
灾害及防治   71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158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91.
利用复合添加剂研制免烧免蒸粉煤灰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利用复合添加剂生产免烧免蒸粉煤灰砖的制造技术,并采用模糊数学和正交试验法求出最佳工艺参数。试验表明该项新技术生产的粉煤灰砖具有强度大、抗冻性与耐水性好及成本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692.
不锈钢复合钢是由不锈钢复层和碳钢或低合金钢基层,经爆炸或轧制贴合而成的双金属板。既具有一定的强度,又有较好的抗腐蚀性能,同时价格相对低廉,因此,近年来不锈钢复合钢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693.
运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磷钼酸(H3PMo12O40)/聚乙烯醇(PVA)复合纤维膜,并对复合纤维膜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模拟废水进行了研究。红外(FT-IR)测试显示,磷钼酸在复合纤维膜中仍保持Keggin结构。通过扫描电镜(SEM)可以看出,磷钼酸的质量分数为29.4%时,复合纤维的直径最小。紫外测试表明,将磷钼酸固载于PVA复合纤维上比直接使用具有更高的光催化活性,磷钼酸质量分数为25.0%,甲基橙溶液pH=2时,甲基橙的脱色率最高。复合纤维膜热处理后在水中稳定性较好,易于回收并循环使用,循环使用10次,甲基橙的脱色率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694.
洗毛废水是洗毛生产工艺排出的兼具高COD、高悬浮固体浓度、高色度、难固液分离等典型特征,且对环境存在潜在污染的一类工业废水。通过摇瓶实验,研究了预酸化条件下,生物沥浸技术对洗毛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当洗毛废水经预酸化至pH 5.5、营养剂浓度≥4 g/L、回流比例为1:1的情况下,3个批次实验内复合菌群生物沥浸过程稳定,洗毛废水能够很好地完成生物沥浸过程。反应结束后体系pH稳定在3.0左右,COD去除率高达90%以上,色度由原来的1 875倍降到20倍,沉淀中油脂去除率高于65%,且比阻降低至原来的0.2%~0.3%。而在对照处理中,体系pH值稳定在8.0左右,COD去除率小于10%,油脂去除率不足10%,洗毛废水比阻仅降低20%。因此,采用预酸化及生物沥浸作用有利于洗毛废水酸化处理的连续运行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95.
根据微生物之间协同关系的微生态理论筛选、组合获得一种由6株功能菌组成的除臭复合菌剂,该复合菌剂对粪便原位除臭效果良好,对综合恶臭的平均去除率为54.97%,最大去除率为72.95%。通过16 S r DNA、18S r DNA和26S r DNA D1/D2区序列同源性分析,菌剂中的6种微生物为罗伦隐球酵母菌(Cryptococcus laurentii)、Bacillus safensi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卷枝毛霉(Mucor circinelloides)、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和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鉴定结果表明,复合菌剂中有酵母菌、芽孢杆菌、霉菌、乳酸菌及光合菌,这些功能菌属于当前生物除臭复合菌剂中的主流菌群。  相似文献   
696.
运用"化学沉淀法",将CeO2负载到碳纳米管(CNTs)上制备复合光催化剂,采用"单因素实验法"优化了制备条件。运用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复合光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负载到CNTs上的CeO2为多晶面心立方结构,尺寸大小在6~10 nm之间,其在CNTs上分散效果好,负载均匀且负载率高。在溶液pH为5,CNTs-CeO2用量为0.50 g/L并光照2 h后,酸性橙Ⅱ的光脱色率和TOC去除率分别达到64.71%和44.25%;加入0.02 mmol/L H2O2后,CNTs-CeO2/H2O2复合体系对酸性橙Ⅱ的光脱色率和TOC去除率分别提高至91.35%和82.40%。这预示着CNTs-CeO2/H2O2复合光催化氧化体系在对水中偶氮染料的光催化处理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97.
钒是土壤中普遍存在的微量元素,钒氧化物对过硫酸盐(PS)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目前还不明确。以三氧化二钒(V2O3)、二氧化钒(VO2)和五氧化二钒(V2O5)为研究对象,探究了不同PS/钒氧化物体系对2, 4-二硝基甲苯(2, 4-DNT)的降解性能和相关机理。结果表明:不同PS/钒氧化物体系对2, 4-DNT的降解性能具有显著差别,其中PS/V2O3体系表现出较强的氧化能力;在反应10 h后,PS/V2O3体系中2, 4-DNT的降解率为77.2%,且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PS/V2O3体系对2, 4-DNT的降解过程。电子自旋共振分析和自由基淬灭实验结果表明,羟基自由基是降解2, 4-DNT的主要自由基。V2O3浓度、PS浓度和初始pH是影响PS/V2O3体系降解2, 4-DNT的重要因素。2, 4-DNT的降解率随V2O3含量升高而先升高后降低,在V2O3 为5.0 mmol·L−1时,2, 4-DNT的降解率最高(91.70%);随着PS浓度的升高,在PS/V2O3体系中2, 4-DNT的降解率亦显著提升;当初始pH分别为3.0、5.0、7.0和9.0时,反应10 h后,V2O3活化PS对2, 4-DNT的降解率分别为85.91%、80.07%、80.72%和85.72%。以上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明确土壤和地下水基质对过硫酸盐原位化学氧化的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98.
针对抗生素菌渣中抗生素残留难处理的问题,采用好氧堆肥法将其制成有机肥料,以实现其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通过将复合菌剂添加到好氧堆肥体系中,研究其对堆体理化性质、肥效、毒性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复合菌剂最高温度可达70.55 ℃,比对照组高温期延长了5 d,减少了氮源流失,有机质降解率提高了5.56%,土霉素降解率高达98.86%,使堆肥产品达到安全水平。此外,复合菌剂提高了堆肥中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相对丰度,与堆体升温正相关的嗜热菌属(Thermophilic bacteria genera)丰度显著增加(P<0.01),而致病细菌相对丰度下降。细菌群落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接种菌剂既增加了微生物活性,降低了细菌群落的复杂度,又为优化建立新的和更加健康的堆肥细菌群落奠定了基础。本研究可为抗生素降解菌渣在堆肥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99.
采用硼酸-硼砂两阶段固定化方法制备PVA-SA复合微囊藻球,综合考察了硼酸(H3BO4)、氯化钙(CaCl2)、硼砂(Na2B4O3·10H2O)、聚乙烯醇(PVA)和海藻酸钠(SA)等因素对藻球性能、固定化过程中PVA泄露及Ni2+去除效果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以上各因素水平分别为3.5%、2.0%、3.0%、9%和1%时,成球效果、藻球性能较好,固化过程中PVA泄露量较小,Ni2+去除效率较高。两阶段固定化方法可以成功解决PVA-SA包埋固定化技术存在的水溶胀性问题,为其实际运用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700.
研究以共沉淀法制备TiO2-SnO2复合载体,浸渍负载活性组分CeO2制成SCR脱硝催化剂。以NH3为还原剂,在适当的模拟烟气的实验条件下,考察了不同载体催化剂在150~400 ℃内对脱硝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过改性的TiO2-SnO2复合载体改性对催化剂的脱硝性能有较大的影响,SnO2的加入大大提高了Ce/TiO2的脱硝效率,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抗SO2带来的毒害和钝化作用。此外,利用BET、XRD和SEM等表征手段,研究载体改性对催化剂微观结构的影响。表征结果显示,SnO2的掺杂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载体及催化剂比表面积的增加,复合载体TiO2-SnO2对于活性组分CeO2有着更好的分散性,活性组分CeO2以高度分散的形式存在或呈无定型状态存在于复合载体TiO2-SnO2的表面,未出现团聚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