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0篇
  免费   245篇
  国内免费   671篇
安全科学   223篇
废物处理   134篇
环保管理   167篇
综合类   1425篇
基础理论   303篇
污染及防治   349篇
评价与监测   31篇
社会与环境   53篇
灾害及防治   71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158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63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运用"化学沉淀法",将Ce O2负载到碳纳米管(CNTs)上制备复合光催化剂,采用"单因素实验法"优化了制备条件。运用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复合光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负载到CNTs上的Ce O2为多晶面心立方结构,尺寸大小在6~10 nm之间,其在CNTs上分散效果好,负载均匀且负载率高。在溶液p H为5,CNTs-Ce O2用量为0.50g/L并光照2 h后,酸性橙Ⅱ的光脱色率和TOC去除率分别达到64.71%和44.25%;加入0.02 mmol/L H2O2后,CNTsCe O2/H2O2复合体系对酸性橙Ⅱ的光脱色率和TOC去除率分别提高至91.35%和82.40%。这预示着CNTs-Ce O2/H2O2复合光催化氧化体系在对水中偶氮染料的光催化处理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2.
嵌入式电袋复合除尘器除尘性能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实验模型分别研究了工作电压、入口风速、开孔率和电晕线数对嵌入式电袋复合除尘器除尘效率的影响。通过对比优化得出复合除尘器的最佳结构参数,以及较优的工作电压和入口风速,并对优化后的复合除尘器进行分级效率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开孔率的增加,除尘效率先减小后增大,当开孔率为0.356时复合除尘效率最高;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工作电压的增大除尘效率升高,当工作电压为40 kV时,除尘效率高达97.1%;电晕线数对除尘效率影响较大,当电晕线数为7时除尘效率最好;在最佳结构参数和最优操作条件下,复合除尘器对PM_(2.5)的去除效率高达92.4%,比相同实验条件下单一电除尘器提高11%。  相似文献   
993.
颗粒物激光雷达在大气复合污染立体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针对由于局地污染、沙尘输入、外源性输入与局地污染物相互叠加所导致的3种灰霾污染发生过程,分别选取3个典型案例,采用颗粒物激光雷达对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解析。研究发现,在局地污染发生时,污染物从地面开始垂直向上扩散,扩散高度约1 km。重度污染过程中,气溶胶的日均垂直消光系数随高度的变化背离指数衰减特征,800 m高度处出现消光系数的极大值层,极大值超过2.5 km-1,800 m以下消光系数近乎常数,约为0.3 km-1。这说明,重污染过程中,有一层较厚重的颗粒物分布,使近地面污染物在垂直方向的扩散能力减弱,形成积累效应,造成大面积空气混浊。当有外源性沙尘输入时,激光雷达能够清晰地监测到污染团输入的全过程。沙团突然出现在高空2~3 km。污染团退偏振度较大,超过0.3。随着沙尘粒子的重力沉降,沙团的轮廓在垂直方向上不断地增大。沙团的输入,导致近地面粗颗粒质量浓度的增加幅度明显大于细颗粒。在第3个案例中,激光雷达清晰地监测到高空1.8~3 km突然出现含有大量球形细颗粒的污染团,同时还发现此污染团与近地面的污染物有不同的演化特征。近地面污染物随时间垂直向上扩散,12:00左右扩散高度超过1.8 km。而高空的污染团逐渐沉降进入边界层内,与近地面扩散的污染物相互混合,共同导致本地的灰霾天气。综上所述,激光雷达可以清晰地捕获污染物的垂直结构特征,对不同的致霾过程进行立体解析,实现对大气复合污染的监测和机理研判。  相似文献   
994.
工业复合源大气污染长期扩散浓度模拟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工业复合源大气扩散模式研究的基础上,改造传统大气污染物长期扩散模型,引入了平滑函数,使相邻扇区的交界处具有连续性,提出了计算精度。对于复合源采用坐标变换的方法,解决不同种类,多源污染物季平均浓度值叠加的难题。  相似文献   
995.
论述了华北平原农桐复合经营的发展历史、现状和研究进展,提出了今后应该加强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996.
构建了Fe2+/电复合活化过硫酸盐体系,以酸性橙Ⅱ为模拟污染物,探究了温度、Fe2+浓度、过硫酸钠浓度、电流密度和pH值对降解过程的影响,并基于猝灭实验分析过程中存在的活性物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Fe2+/电复合活化下酸性橙Ⅱ的降解速率远高于同等条件下单一Fe2+活化或电活化的情况;Fe2+/电复合活化的能耗仅为0.15 kWh·m-3,比电活化的能耗降低了46.4%;Fe2+/电复合活化对初始pH的适用性较为宽泛,在酸性或中性条件下均可有效降解酸性Ⅱ;在温度为40℃、Fe2+浓度为0.50 mmol·L-1、过硫酸钠浓度为4 mmol·L-1、电流密度为3 mA·cm-2和初始pH为6.76的情况下,酸性橙Ⅱ的降解率可在30 min内达到95.8%;猝灭实验表明,复合活化过程中存在硫酸根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综合分析认为复合体系中的...  相似文献   
997.
高效降氰菌群的构建及降解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筛选到的降氰菌中构建出了优于单一菌种降氰活性的复配菌群CNR.研究了该复合菌群的生长条件,探讨了温度、pH、接种量、氰化物初始浓度及降解时间等因素对CNR降氰的影响.研究表明,复配菌群CNR适应碱性环境,可降解高浓度氰化物(CN-11 000 mg/L),并对金属氰化物和脂肪族腈具有极强的降解能力.在有氧、pH 11、33 ℃和接种量10%条件下.含CN-11 000 ng/L培养液经60 h降解后,CN-1浓度降为0.49 mg/L,降氰率高达99.96%,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98.
以复合生物滤池作为生物除臭反应器,活性污泥作为菌源,进行氧化S2-和NH+4的活性驯化,2周后驯化成功,去除率达80%以上。通过平板划线分离,共分离出5株菌,其中细菌、酵母菌平板上各2株,霉菌平板上1株。将分离出的5株菌分别接种至含S2-、含NO-2和含NH+4的3类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摇床培养2周,通过对菌株氧化能力的实验研究,筛选出2株净化H2S的高效菌株,2株净化NH3的高效菌株,能利用恶臭气体作为基质,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9.
以硬脂酸共生稀土(RESt3)和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镍(NiDBC)为复合光敏剂研制可环境消纳聚乙烯(PE)地膜,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表征了NiDBC晶体结构,对其光敏调节机理作了初步探讨。将研制的PE地膜进行人工加速老化实验、户外曝晒实验及自然环境土壤填埋试验,以断裂伸长率保留率(F)和羰基指数(CI)作为评价PE地膜的光降解性能指标。结果表明:改变RESt3/NiDBC的用量能生产出不同光降解诱导期的PE地膜,可实现PE地膜降解的可控性;将经生物活性剂表面处理过的白云石粉,N、P、K肥料和RESt3/NiDBC复合光敏剂按一定比例添加到PE地膜中,既能有效提高其降解的彻底性,又可适当改良酸性土壤。  相似文献   
1000.
植物篱种植模式综合效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祝其丽  孙辉  何道文  马睿  唐学芳 《四川环境》2007,26(3):41-45,54
植物篱种植模式是一种有效的山区水土保持、土壤改良以及多种经营的耕作模式。该模式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热带非洲和东南亚等地区进行了试验、示范和较为系统的研究,作为坡耕地水土保持和土壤改良的生物措施受到广泛重视。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模式在我国很多地区也进行了研究、示范和推广,并取得显著成效。本文在国内外已有研究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四川省宁南县马桑坪的等高固氮植物篱种植模式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综合效益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植物篱种植模式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综合效益均大于顺坡耕作模式,种植新银合欢植物篱比种植山毛豆植物篱的综合效益高;在种植相同植物篱树种的前提下,施磷肥比不施磷肥的效果好。同时,针对该技术目前在研究和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