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3篇
  免费   224篇
  国内免费   565篇
安全科学   207篇
废物处理   116篇
环保管理   163篇
综合类   1244篇
基础理论   267篇
污染及防治   307篇
评价与监测   28篇
社会与环境   52篇
灾害及防治   78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81.
下一步促进环保产业发展应从执法管理、加强创新、金融扶持和简政放权四个方面推进。  相似文献   
82.
当前复合燃料温室气体(GHG)排放量的计算普遍采用IPCC排放因子法,此法的运用需要依赖准确的燃料消耗计量、燃料氧化率和燃料低位热值等数据,其缺省因子是否适合有待商榷。本文通过采用实地监测手段,在获得了企业固定排放源设备的相关参数后,采用IPCC排放因子法、质量平衡法、时间比法、负荷法和热值分配法等几种方法对企业GHG排放量进行了计算。结果显示:IPCC排放因子法的计算结果并不能准确地反映企业温室气体的排放情况,而热值分配法可以较好地对燃烧复合燃料的固定燃烧源GHG排放量进行计算。建议有条件的地区采用监测法对固定燃烧源GHG排放量进行计算,而采用热值分配法对燃烧复合燃料的固定燃烧源拓展时间段的GHG排放量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83.
石墨-活性炭纤维复合电极电吸附处理含盐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盐废水是目前水处理领域的难点,作为一种新型的除盐技术,电吸附技术具有众多优点.本文研究了一种新型碳基复合材料,石墨-活性炭纤维复合电极,并考察了其应用于电吸附的影响因素和除盐效果.在电压为1.6 V,停留时间为60min,极板间距为1 cm时电吸附装置的除盐效果最优.用其分别对精制棉黑液和叶绿素铜钠废水进行了处理.电极对数为8对时对经酸析处理后的精制棉黑液的电导率和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58.8%和75.6%;电极对数为6~8时对叶绿素铜钠生产废水的电导率的去除率能超过50.0%,COD的去除率约为13.5%.  相似文献   
84.
向文英  张志明 《环境科学学报》2014,34(11):2792-2797
为了提高污泥细胞吸附重金属离子的应用能力,采用壳聚糖包埋固定活性污泥,制备了粒径2~3 mm的壳聚糖活性污泥复合吸附剂SCTS.以吸附溶液中CrO2-4的吸附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对制备过程中采用的2种固化液及5种发泡剂进行比选,考察了固化液浓度、发泡剂量、交联剂量、活性污泥与壳聚糖用量比值及发泡温度对SCTS吸附能力的影响,由正交实验确定影响因素主次顺序及最优水平组合.结果发现,固化液浓度、发泡剂量、污泥与壳聚糖用量比值及发泡温度对SCTS吸附能力影响较强,影响次序为固化液浓度发泡剂量活性污泥与壳聚糖用量比值发泡温度.最优水平组合为4 g·L-1三聚磷酸钠(STPP)固化液、剂量为吸附剂质量10%的NH4HCO3发泡剂、活性污泥与壳聚糖用量比值0.5、发泡温度100℃,此时CrO2-4吸附率最高可达97.3%.该吸附剂的制备研究为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探索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5.
采用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研究该系统对污水中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并采用PCR-TGGE技术分析了湿地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的多样性。结果表明,污染物浓度沿水流方向呈下降趋势,氨氮(NH_4~+-N)、总氮(TN)、总磷(TP)和生化需氧量(COD)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9.5%、67.5%、75.6%、62.3%。溶解氧(DO)沿程逐渐降低,但在末端略有上升,pH基本维持在7.72~8.04,污染物去除效果良好;由于湿地系统中环境条件和营养水平的变化,系统中不同位置微生物种群存在共同种属和各自的特异种属,且微生物多样性指数从A1池至A3池沿程逐渐降低,群落结构间的相似性逐渐增大;系统中污染物去除与微生物多样性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6.
树脂基纳米钛锆氧化物复合吸附剂同步去除水中磷和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大孔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D201为基体,负载纳米钛、锆氧化物,制备新型树脂基纳米钛锆氧化物复合吸附剂TiZr-D201.通过吸附等温线实验、pH影响实验、竞争吸附实验、动力学实验及柱吸附实验,并结合对吸附剂的表征,探讨了复合吸附剂对水中磷和氟的吸附性能和相应的吸附机制.结果表明,当pH值为5.8,温度为308K时,Ti-Zr-D201对磷和氟的Langmuir拟合最大吸附容量分别是34.9 mg·g~(-1)和35.1 mg·g~(-1),且吸附行为是自发进行的,温度越高,吸附效果越好;与磷相比,pH值对Ti-Zr-D201吸附氟的影响更为显著;选取SO_4~(2-)、NO_3~-和Cl~-作为竞争离子,Ti-Zr-D201较基体D201表现出很好的抗干扰能力;内扩散模型拟合结果表明Ti-Zr-D201在吸附平衡前存在两个不同的吸附阶段;柱吸附实验表明Ti-Zr-D201具有稳定的结构和良好的动态吸附性能,并且可再生循环使用,具备实际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87.
添加腐殖土复合填料有利于提高SBR工艺的脱氮除磷能力,但复合填料的作用机理及其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尚不明晰。文章通过向SBR系统中投加复合填料,考察其对SBR工艺污染物去除效能的影响,并利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微生物群落结构,旨在从微生物学角度揭示复合填料强化SBR工艺污染物去除效能的作用原理。结果表明,投加100 g复合填料时,SBR工艺出水NH4+-N和TN的去除率分别提高3.3个百分点和9.8个百分点,达到97.4%和94.9%;复合填料降低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改变优势菌落,使专一性功能菌数量增加,其中Patescibacteria(52.81%)代替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32.76%)成为优势菌门,放线菌门(Actinobaceria)丰度降低,这与投加复合填料后活性污泥脱氮性能得到提升,污泥沉降性能得以改善的研究结论一致。  相似文献   
88.
在全球范围内,氮沉降水平和重金属污染事件的发生频率都在不断上升。为更好地了解苔藓植物对Pb-N胁迫的生理响应,以荒漠典型苔藓植物齿肋赤藓为研究对象,用不同浓度的硝酸铅(Pb(NO3)2)或硝酸铵(NH4NO3)及混合溶液胁迫处理,测定植株体内叶绿素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等相关生理指标。结果表明:Pb、N单一处理均会显著降低齿肋赤藓Chl(a+b)含量,但可相应提高Chl(a+b)值。齿肋赤藓可通过提高渗透调节物质含量(Pro、SS)和抗氧化酶活性(SOD、POD、CAT)来耐受低浓度Pb胁迫,过量N处理显著降低了齿肋赤藓渗透调节物质含量(Pro、SS、SP),抑制了抗氧化酶活性(POD、CAT),形成了铵毒害。在Pb-N联合处理下,齿肋赤藓的叶绿素与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会随着混合溶液中Pb浓度的升高而增加,较同浓度单一N处理下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综合分析说明过量Pb、N对齿肋赤藓植株产生明显毒性,Pb、N联合添加存在一定的拮抗作用。齿肋赤藓在Pb-N复合胁迫下表现出交叉适应性。Pb是Pb-N复合胁迫的主导因子,同时...  相似文献   
89.
该研究对比分析了活性污泥在铜离子(Cu2+)、NH4+、NO3-单一及二元、三元复合污染情况下的吸附效果,并进一步研究了其对废水中Cu2+、NH4+的吸附动力学和平衡等温线。结果表明本实验条件下:在单一污染情况下,活性污泥对NH4+和Cu2+的吸附量分别达6.30 mg/g和1.38 mg/g,但对NO3-没有明显的吸附效果;二元复合污染情况下,当Cu2+、NO3-分别和NH4+共存时均可促进活性污泥对NH4+的吸附,且NO3-表现出更显著的促进作用,而NH4+、NO...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