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1篇
  免费   229篇
  国内免费   584篇
安全科学   345篇
废物处理   117篇
环保管理   165篇
综合类   1328篇
基础理论   270篇
污染及防治   317篇
评价与监测   33篇
社会与环境   52篇
灾害及防治   77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74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150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镉锌复合胁迫对秋茄幼苗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土壤盆栽研究了不同浓度镉(Cd,0、2.5、50 mg kg-1)、锌(Zn,0、100、500 mg kg-1)胁迫下红树植物秋茄的幼苗体内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有机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Cd、Zn单一处理下,秋茄体内渗透调节物质含量随重金属浓度升高而增加;Cd、Zn复合处理对秋茄体内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复合效应主要表现为协同作用:Cd的加入减弱Zn对秋茄体内可溶性糖含量的刺激作用,低Cd浓度处理下Zn的加入导致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而高Cd浓度处理下Zn的加入反而降低其含量.低浓度Zn(或Cd)的加入与土壤中Cd(或Zn)发生拮抗作用,秋茄体内肺氨酸、有机酸含量下降;高浓度Zn(或Cd)的加入与土壤中的Cd(或Zn)发生协同作用,导致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有机酸的积累量增加,从而缓解高浓度重金属的胁迫.植物组织或部位不同,Cd与Zn浓度和比例不同,Cd、Zn之间的复合作用存在一定的差异.表5参30  相似文献   
992.
两种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对东莞运河污水的净化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复合人工湿地系统是将不同类型的人工湿地相组合,充分发挥各类型湿地特长,实现优势瓦补的一种更有效的污水净化系统.研究采用复合垂直流-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和复合垂直下行流人工湿地两种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对东莞运河的河道污水进行处理,分别监测了两套不同复合人工湿地系统第一、二级湿地单元的出水情况,研究了不同时间段和一定的水力负荷下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对河道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两种复合人工湿地系统的二级湿地单元出水各指标明显优于一级湿地单元,复合垂直流-水平潜流湿地对东莞运河污水COD、BOD_5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70.52%、69.21%和55.56%;复合垂直下行流湿地系统对TP的净化尤其突出,平均去除率达到72.62%,二级出水的质量浓度在0.10~0.60 mg·L~(-1)之间,对COD和BOD_5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4.74%和60.63%.两种复合系统的出水浓度均达到<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的一级标准.由此可见,两种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对各污染物去除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的湿地系统,且更具稳定性和耐冲击能力.  相似文献   
993.
研究柠檬酸和天冬氨酸对污泥中重金属的去除效果,以柠檬酸和天冬氨酸比例、pH、添加相差时间、反应时间为因素设计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各反应条件因素对各重金属的去除影响大小依次为:pH值添加相差时间反应时间物质的量浓度比;最佳工艺条件:pH值为1.5,添加相差时间为9h,反应时间为18h,柠檬酸与天冬氨酸物质的量浓度比0.2:0.4;各重金属的去除率:Zn为43.9%,Cu为18.7%,Pb为30.7%,Cd为74.7%,Cr为27.4%。  相似文献   
994.
在西安市城市主干道南二环路建立路面径流原位采样站,利用自制流量等比例采样装置,对2009年3月—2010年2月的36场降雨径流和3场融雪径流进行全程采样,测试各场次径流SS、COD、溶解态COD、NH+4-N、Pb、溶解态Pb、Zn和溶解态Zn的事件平均质量浓度(EMC),结合径流污染来源,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识别路面径流污染季节变化特征并进行致因分析。结果表明:路面径流中SS质量浓度、COD和NH+4-N质量浓度随季节变化显著,SS质量浓度和COD呈现冬、春季高、秋季最低的趋势,表明其受交通污染源排放和大气降尘的共同影响;NH+4-N质量浓度秋冬采暖季最高、夏季最低,且与雨水接近,表明其主要源于雨水溶解大气中的含氮化合物造成的雨水污染;Pb、Zn主要来自交通污染源,道路交通量不随季节变化,因此其质量浓度季节差异不大,场次间质量浓度的波动主要与场次降雨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995.
德国Bluche公司在个人化生防护复合织物研发和生产领域处于全球市场领先地位。球型吸附剂是 Blucher 公司的核心技术,这是一种特特殊结构的活性炭。球型吸附剂具有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的特点,其内部的大孔、中孔和微孔结构,构成巨大的内表面积,有利于吸附并牢固键合化学毒剂和其他污染物的分子。在耐用性这一关键要求方面, Blucher 公司的防护系列产品还具有良好的物理损伤稳定性,能满足绝大多数的使用场合对耐洗性的要求。 Blucher 织物也具有很好的的耐磨、防尘性能,特别适用于工业规模的生产过程防护。  相似文献   
996.
为缩短煤矿封孔注浆材料的候凝时间,以煤矿注浆封孔硅酸盐水泥为研究对象,在Li2SO4单掺早强效果研究的基础上,将锂盐与有机物进行复配。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高湿环境中不同组成和配比下,Li2SO4复合早强剂对于封孔水泥早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Li2SO4与聚羧酸和三乙醇胺复配新拌混凝土后流动性良好,当该复配早强剂的组成为硫酸锂1.0%,聚羧酸0.03%,三乙醇胺0.3%,掺量为胶体总质量的1.3%时,可使注浆封孔水泥早期强度提高最为显著,1d抗压强度提高到556%,3d抗压强度提高到157%。  相似文献   
997.
陈静  孙琴  姚羽  丁士明  王沛芳 《环境科学研究》2014,27(10):1172-1179
以小麦和玉米2种陆生植物为金属吸收材料,利用盆栽试验比较研究了新型DGT(diffusive gradients in thin films,薄膜扩散梯度技术)法与5种传统化学法评价土壤中Zn复合存在下Cd的生物有效性. 结果显示:①土壤中w(Cd)为4 mg/kg时明显抑制了2种植物的生长,与对照组相比,小麦的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分别降低了26.2%和23.4%,玉米的分别降低了23.5%和30.9%. ②Zn的添加能够减轻Cd对植物的毒害,并促进植物生长;Cd污染土壤中Zn的复合存在会抑制2种植物对Cd的吸收,并随w(Zn)的增加其抑制作用更加明显;DGT法、土壤溶液法测定的土壤溶液中ρ(Cd)和4种化学提取法(HAc、EDTA、CaCl2和NaAc)测定的土壤中w(有效态Cd)均随w(Zn)的增加而明显降低. ③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2种植物体内w(Cd)与6种方法表征的土壤中w(有效态Cd)均呈显著正相关(R>0.900,P<0.01),但植物体内w(Cd)与DGT和土壤溶液法测定的土壤溶液中ρ(Cd)的R(>0.940)大于其他4种化学提取法. 可见,对于评价Cd-Zn复合污染土壤中Cd的生物有效性而言,DGT与土壤溶液法均优于传统的化学提取法.   相似文献   
998.
采用钴-铁氧化物制备复合催化剂,研究烟气中零价汞的催化氧化脱除性能。考察了催化剂制备的焙烧温度、不同活性组分及不同负载量、烟气温度、NH3/NO及SO2浓度对零价汞催化去除效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以Co和Fe作为活性组分的复合催化剂脱汞效率明显高于单一金属催化剂,8%Co-2%Fe的催化剂活性最好,催化剂最佳活性温度为300℃,焙烧温度为400℃时活性最好,烟气中NH3/NO及SO2抑制催化剂的脱汞活性。温度为300℃时可获得86.7%的零价汞脱除效率。  相似文献   
999.
从防辐射材料的屏蔽机制和常见的防辐射材料两方面介绍了防辐射材料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常见的防辐射水泥(钡水泥、锶水泥、含硼水泥)的特点,并分析了防辐射水泥存在的问题。在对防辐射水泥发展趋势进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提出制备一种新型、稳定、高效的多元复合防辐射水泥的设计思路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00.
选择河南境内黄淮海平原主体区域的商丘市民权林场与梁园区黄河故道国家森林公园的林农复合生态系统,测定了生态系统1年内各月份的空气离子的日进程,分析其空气负离子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空气负离子浓度在不同林农复合生态系统中有一定差别,在系统内各点差别较小;杨树生态系统的日进程格局基本一致,表现出近似的"U"型,一天中的高峰值出现在09:00~10:00与17:00前后;泡桐生态系统的日进程虽然在09:00~10:00也出现高峰值,但随后表现出单调下降趋势。研究结果为林农复合生态系统生态效益计量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