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72篇
安全科学   43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145篇
基础理论   19篇
污染及防治   50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81.
多孔填充材料的防火防爆机理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2.
Porous S-doped bismuth vanadate with an olive-like morphology and its supported iron oxide (y wt.% FeOx/BiVO4-δS0.08, y = 0.06, 0.76, and 1.40) photocatalysts were fabricated using the dodecylamine-assisted alcohol-hydrothermal and incipient wetness impregnation methods, respectively. It is shown that the y wt.% FeOx/BiVO4-δS0.08 photocatalysts contained a monoclinic scheetlite BiVO4 phase with a porous olive-like morphology, a surface area of 8.8-9.2 m^2/g, and a bandgap energy of 2.38-2.42 eV. There was co-presence of surface Bi^5+, Bi^3+, V^5+, V^3+, Fe^3+, and Fe^2+ species in y wt.% FeOx/BiVO4-δS0.08. The 1.40 wt.% FeOx/BiVO4-δS0.08 sample performed the best for Methylene Blue degradation under visible-light illumination. The photocatalytic mechanism was also discussed. We believe that the sulfur and FeOx co-doping, higher oxygen adspecies concentration, and lower baudgap energy were responsible for the excellent visible-light-driven catalytic activity of 1.40 wt.% FeOx/BiVO4-δS0.08.  相似文献   
83.
为克服重金属污染物修复过程中纳米零价铁易氧化、团聚等缺陷,本研究将其负载于高岭土表面合成负载型纳米零价铁复合材料(K-nZVI),并利用批次试验、沉降试验及模拟柱试验研究了K-nZVI在含水层中的运移行为及其对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效能.结果表明,K-nZVI对Pb、Cu、Cd均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加、反应温度的升高、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升高,且在弱碱性条件下修复效果最好.此外,K-nZVI在含水层中表现出较好的分散和稳定性能,运移行为可通过一维对流-弥散-沉积模型描述,其运移能力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加、砂颗粒粒径的减小、地下水流速的降低和离子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84.
氧微纳气泡改性矿物可改善富营养化引起的水体和表层沉积物的缺氧/厌氧问题,但微纳气泡的生成和增氧机理尚不明确。该研究以天然多孔矿物凹凸棒石和蒙脱石为例,研究了改性矿物的氧微纳气泡释放和对水体的增氧性能,并分析了氧微纳气泡的生成和增氧机理。光学显微镜和NanoSight测试结果表明两种改性矿物均能有效释放微米气泡(约100μm)和纳米气泡(80.0~213.9 nm),凹凸棒石比蒙脱石有更高的氧微纳气泡释放量和气泡固定效率,其释放量为0.12 mg/g,是蒙脱石的4倍。在本实验体系下,改性凹凸棒石和蒙脱石应用24 h可将材料空隙水DO从1.6 mg/L分别升高到7.3和5.6 mg/L;应用72 h可将上覆水DO从1.5 mg/L分别升高到4.6和4.4 mg/L。研究发现材料将氧携带到水体后,表面孔对从材料中脱附的氧起分散作用,进而生成了氧微纳气泡。  相似文献   
85.
为获得多孔纳米CeO2(氧化铈),以淀粉为生物模板,以Ce(NO33·6H2O为铈源,在温和条件下制备出海绵状的多孔纳米CeO2,同时考察了焙烧温度、碱液、铈源投加量对样品形貌的影响.利用XRD(X射线衍射光谱)、SEM(扫描电镜)、N2吸附-脱附等表征手段对合成的多孔纳米CeO2进行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及孔径大小分布的分析.通过湿式催化过氧化试验,探究其对腈纶废水中有机物CODCr的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①所制备的多孔纳米CeO2具有多孔结构,孔径分布范围为2~4 nm,孔容为0.225 cm3/g,BET比表面积为256.426 m2/g;②多孔纳米CeO2的最佳制备条件为1 g淀粉溶解于20 mL水中,加入0.02 mol Ce(NO33·6H2O,以5%的氨水调节前驱体混合液pH,以1℃/min升至400℃,焙烧4 h,得到海绵状的多孔纳米CeO2.③以不同形貌的CeO2作为湿式催化反应中的催化剂,催化降解腈纶废水中有机物,其中以制备的多孔纳米CeO2催化性能最佳,CODCr去除率可达82.5%.研究显示,焙烧温度、碱液、铈源投加量均可影响样品的形貌,在湿式催化过氧化处理腈纶废水试验中,多孔纳米CeO2能显著提高废水CODCr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86.
一种悬浮填料在处理PTA废水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生产实验及工程实例的运行分析,认为所开发的梅花形多孔面悬浮填料具有优异的性能,以该填料为主体的接触氧化法具有处理能力大、抗冲击性好、挂膜快等优点,在生产实验和PTA废水预处理的实际应用中化学耗氧量(CODcr)去除率分别达到了60%和40%,满足了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87.
各种热电、核电厂排出的热污(废)水在直接进入环境流体之前,以多孔口浮射流的形式释放污水并确保污水在排污口快速混合非常重要。精确的了解和预测多孔浮射流的特性与混合状况有很重要的意义。针对同向流动环境中多圆形孔口热水排放的情况,采用雷诺应力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流速比和不同射流温度下的流场和温度场、浮射流的轨迹线、轴线上温度和速度的衰减规律,并且分析了不同孔间距、流速比和射流温度对流场中流速和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8.
89.
纳米银(AgNPs)作为消费品中最常用的人工纳米材料,由于其优异的抗菌性能,在织物、医疗设备和食品及饮料包装中广泛使用.AgNPs可通过大气沉降、地表水径流、污水灌溉和生物污泥的土地施用等多种途径进入土壤等多孔介质,甚至进入地下水.AgNPs进入环境后可在动物和植物体内累积并产生毒性效应,对生态环境构成危害.因此,全面了解AgNPs在土壤等多孔介质中的迁移过程对正确评估其环境归趋和生态效应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针对近年来已发表的不同表面稳定剂、环境有机质、土壤矿物及微生物等对AgNPs性质及在多孔介质中迁移过程中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并就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后续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0.
硅藻土基多孔吸附填料的制备及其对Pb2+的吸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硅藻土为主要原料,添加超细碳粉、烧结助剂和粘结剂,按一定比例混合、搅拌、造粒,在设定程序下煅烧,制备了硅藻土基多孔吸附填料(DBPAF),探讨了烧成温度、造孔剂添加量、硅藻土粉体粒径对DBPAF孔隙特征的影响,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DBPAF的微观形貌和物相组成进行了观察和分析,采用动态吸附实验研究了DBPAF的可操作性,采用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DBPAF吸附Pb2+的性能和机制.结果表明,最适烧成温度范围为900~1000℃,最适造孔剂添加量为7.0%,最适硅藻土粉体粒径为2.40μm;与硅藻土原土(粉体)相比,DBPAF的可操作性明显提高,孔隙结构得到了明显改善,物相组成以方石英相为主.研究还表明,烧制过程升温速率以2~5℃/min为宜以保证DBPAF气孔分布均匀;DBPAF对Pb2+吸附容量较硅藻土原土(粉体)提高了78.0%,吸附过程速率控制步骤为Pb2+与DBPAF孔道内的基团发生的化学反应,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