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32篇
  免费   824篇
  国内免费   1814篇
安全科学   1452篇
废物处理   89篇
环保管理   457篇
综合类   4601篇
基础理论   847篇
污染及防治   429篇
评价与监测   441篇
社会与环境   185篇
灾害及防治   269篇
  2024年   166篇
  2023年   454篇
  2022年   511篇
  2021年   500篇
  2020年   454篇
  2019年   419篇
  2018年   268篇
  2017年   285篇
  2016年   367篇
  2015年   396篇
  2014年   569篇
  2013年   363篇
  2012年   439篇
  2011年   448篇
  2010年   388篇
  2009年   382篇
  2008年   361篇
  2007年   320篇
  2006年   278篇
  2005年   239篇
  2004年   157篇
  2003年   161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降解菌对堆肥中多环芳烃降解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在堆肥中加人经过驯化的降解菌这种土壤有机污染生物修复技术,对堆肥中多环芳烃的浓度变化进行监测,从而了解降解菌对堆肥中多环芳烃的降解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降解菌的加人能明显地提高多环芳烃的降解率,本次实验中,菲、芴的去除率提高了25%左右,芘的去除率提高了约45%。  相似文献   
122.
多环芳烃在低氧沉积物环境中的分布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氧环境普遍存在于底层水体以及表层沉积物中,随着中国水体有机污染加剧,低氧现象将越来越明显.有研究表明,中国水体普遍受到多环芳烃污染,由于其强烈的憎水性和低溶解性,大部分多环芳烃沉积在底泥中.总结了学者们对国内外河流、湿地、河口等水体沉积物中多环芳烃污染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多环芳烃的分布规律,发现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含量与流域内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反映了经济发展过程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相比于国外典型区域的多环芳烃浓度,中国沉积物的多环芳烃污染处于中等水平,但处于快速上升阶段,部分点位浓度已超过生态风险区间低值(4 000 ng/g),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所以对多环芳烃的生态风险评价、污染物排放控制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23.
不同流量分配比对多级A/O工艺去除有机物及脱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三级A/O工艺分段进水工艺处理低碳源生活污水,考察了进水流量分配比对系统去除有机物、硝化反硝化能力以及去除TN的影响。通过对水质指标沿程监测结果表明,不同流量分配比(4∶3∶3,5∶3∶2,6∶3∶1)对系统去除有机物及硝化效率影响不大,出水COD、氨氮分别均在30 mg/L、1 mg/L以下。但反硝化效果受流量分配比的影响较大,在流量比为5∶3∶2时,有效利用原水中碳源进行反硝化,反硝化效果最好。在流量比为5∶3∶2的情况下,TN出水为5.7 mg/L去除率为82.9%,优于流量分配比为6∶3∶1和4∶3∶3时的脱氮效果。总体而言,分段进水工艺在对碳源的有效利用及能耗节省方面优于单点进水。  相似文献   
124.
基于SWAT模型的流域面源污染模拟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流域面源污染模型往往忽略或简化河道内污染物变化过程的缺陷,探讨了河道水质模型对流域面源污染模拟的影响.以太湖流域浙西区的西苕溪流域为研究对象,选取具有一定物理机制的分布式面源污染模型SWAT模型,分别以激活和不激活其嵌套的河道水质模型QUAL2E,即SWAT模型与QUAL2E模型紧密耦合和松散耦合两种情况进行模拟,并比较了对TN及TP的模拟效果.结果表明,丰水期与平水期的模拟结果并没有显著差别;但在枯水期,由于水量较小,河道内污染物变化过程对模拟结果影响较大.同时引入QUAL2K模型,分析认为改进河道水质模型对提高SWAT模型模拟精度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5.
广东视窗     
深圳:光明区开展联合排查执法行动保全区安全形势稳定2月26日,光明区应急管理局组织开展了元宵节“夜查”及烟花爆竹“打非”联合排查执法行动。检查组重点检查了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控制室值班、巡查人员是否在岗在位,消防安全制度是否落实,每日巡查记录是否完整,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是否畅通,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灯、灭火器配置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制定节日期间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员工是否具备消防安全“四个能力”;“三小场所”是否违规住人、是否存在电动车违规充电、是否违规使用明火做饭等。  相似文献   
126.
现代大型商业综合体发展很快,它集购物、娱乐、餐饮等功能于一身,具有体量大,建筑面积大(往往达到了几万甚至十几万平方米)和人员密度大等特点.基于大型商业综合体较多的储货量(火灾荷载相对较高)、较大的人员密度,一旦发生火灾,人员不能及时疏散到安全场所,极易造成人员大量伤亡和财产的巨大损失.本文通过对现代大型商业综合体内商业步行街的消防安全疏散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强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安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7.
<正>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是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各项政策措施的最终落脚点。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是保障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的关键所在。如何推动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全面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和事故防范能力,是当前安全监管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8.
于2012年9月对天津市两公交站,分2个时段采集可吸入颗粒物(PM10)样品,并用热光反射分析仪测定其中的碳组分含量,以期了解公交站微环境PM10中碳组分的分布及来源。结果表明,采样期间,公交站日均PM10质量浓度为(323±155)μg/m3,其中OC日均质量浓度为(42.5±12.5)μg/m3,EC日均质量浓度为(12.8±7.00)μg/m3。与其他微环境(远离交通)的平均PM10、OC、EC质量浓度相比,公交站微环境中的颗粒物及其碳组分质量浓度最高,表明污染严重。PM10中OC和EC相关系数为0.805,相关性显著,显示PM10中OC、EC来源相同。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定性)和化学质量平衡模型(定量)对样品中碳组分进行两阶段递进式来源解析,识别出秋季公交站微环境PM10中碳组分主要来源于道路扬尘,其次为烹饪烟气和机动车尾气。  相似文献   
129.
岩体在爆破载荷作用下的损伤程度和损伤范围是影响矿山工程安全的关键问题之一。采用超声波测试和岩石压缩试验方法,从爆破前后岩体平均波速和岩石平均抗压强度两个方面研究了白云岩岩体的爆破损伤。结果表明:装填药量为4.5 kg的乳化炸药爆破,岩体受爆破损伤的影响范围不大于8 m;且岩体平均波速和岩石抗压强度均随爆源距离增大而增大,即岩体损伤随爆源距离减小而增大;岩体平均波速和岩石抗压强度减小幅度均随爆源距离的减小而增大,即到爆源的距离越小,岩体损伤的增量越大。  相似文献   
130.
为探究真空管道运输系统内列车火灾的人员疏散问题及烟气蔓延规律,运用火灾模拟软件(FDS)及人员仿真疏散软件Pathfinder,以低真空隧道内由5节车厢构成的高速列车车厢火灾时乘客疏散为研究对象,综合比较10种疏散方案中疏散时间、烟气蔓延程度及CO体积分数,得到乘客最佳疏散方案,并设计救援车对接高速列车车门的辅助疏散方式。结果表明:当着火车厢的乘客疏散至相邻车厢时,乘客的最佳疏散方式为靠近门口的2排乘客与靠近火源的1排乘客同时离开,随后按照与火源的距离由近到远逐排撤离。若采用救援车辅助疏散,当火灾发生在车厢1、车厢2或车厢3时,救援车到达后完成全车乘客疏散的总用时分别为533、586和376 s;车厢1发生火灾时,门1的利用时间为200 s;车厢2发生火灾时,门1的利用时间为145 s;当车厢3发生火灾时,2个门的利用率较为均衡。因此,在实际疏散时,可以采用语音播报的形式引导乘客充分利用好2个车门,以节约疏散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