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1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267篇
安全科学   20篇
环保管理   43篇
综合类   595篇
基础理论   108篇
污染及防治   47篇
评价与监测   109篇
社会与环境   58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21.
太湖生态修复治理工程   总被引:54,自引:3,他引:54  
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泊,也是流域的重要水体。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高速发展,人为社会经济活动影响,水资源系统受到很大冲击,水质变劣,湖体富营养过程加剧,生态环境受到明显损害,制约了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实现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加快水污染综合治理。除陆域实施严格的达标治理、河网水质调控、农业面源及生活污水治理外,太湖湖体生态修复和富营养化治理已为当务之急。目前应尽早实施:①太湖重污染区底泥的生态疏浚,减少底泥释放二次污染。②利用浮床陆生植物治理太湖典型富营养化水域,利用生物吸收、降解,继而富集营养盐,净化水质。③建立环湖湿地保护带。④恢复和重建湖滨带水生植被,实现长效生态管理和调控。⑤生态渔业工程,有效控制过度养殖,恢复湖泊生态良性循环。⑥藻类采集和资源化再利用。⑦强化流域管理。  相似文献   
822.
太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赋存形态分析及污染特征   总被引:13,自引:12,他引:13  
秦延文  张雷  郑丙辉  曹伟 《环境科学》2012,33(12):4291-4299
为了解太湖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对太湖表层沉积物中4种重金属(Cd、Pb、Cu、Zn)的含量及空间分布分别进行了对比研究,并采用BCR三步分级提取法分析了太湖表层沉积物中4种重金属(Cd、Pb、Cu、Zn)不同赋存形态的含量,评估了这4种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最后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程度及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太湖表层沉积物中4种重金属元素均有一定程度的富集,其中Cd的富集程度最为严重;赋存形态分析表明4种金属均主要以可提取态形式存在,各元素生物有效性即可提取态含量排序为:Cd〉Pb〉Zn〉Cu;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元素Cd为太湖表层沉积物中最主要的污染元素,且具有较强的生态危害.其次是Pb,Cu和Zn则较为轻微.4种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由大到小排序为:Cd〉Pb〉Cu〉Zn.  相似文献   
823.
苏南太湖水系农业面源污染及其控制对策研究   总被引:159,自引:5,他引:159  
提出并应用了差额污染负荷量的概念,建立了平原水网地区大面积集水区网络试验法,并设计了可以覆盖苏南太湖地区的7种类型水、旱田网络试验区、通过点面结合,室内外试验配合,采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进行农田氮素流失模拟试验等研究,结果表明,农业面源氮素污染负荷量随年降水量和灌溉量的增加而增大;浅层地下水硝态氮的污染负荷量与氮肥的施用量呈正相关;稻田氮素污染负荷量显地高于旱田;农业面源磷素污染差额总负荷量  相似文献   
824.
太湖主要环湖河道沉积物反硝化潜力及其控制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流反硝化作用是水体氮素去除的重要途径,对流域氮负荷削减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河网区河道的反硝化脱氮能力及其主要控制因子,本研究调查了太湖14条主要环湖河道的水质和沉积物特征,通过泥浆培养实验,利用氮氩比的方法和膜接口质谱仪分析技术,测定了 14条环湖河道的沉积物反硝化潜力.结果表明,太湖环湖河道的反硝化潜力为-9.93...  相似文献   
825.
郑安  袁亚平  徐磊  陈曦  许妍 《中国环境科学》2020,40(3):1266-1274
选取二氯联苯PCB5和PCB12、四氯联苯PCB64和PCB71、类二噁英五氯联苯PCB105和PCB114、六氯联苯PCB149和PCB153、七氯联苯PCB170,考察了添加7.5mmol/L乙酸和7.5mmol/L混合酸(乙酸:丙酸:丁酸=1:1:1)条件下,9种典型商业多氯联苯单体在太湖底泥厌氧微环境中24周内的脱氯降解情况.结果表明:乙酸和混合酸的添加均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多氯联苯的降解,多氯联苯总浓度降低速率由(0.276±0.023) mg/(kg·week)分别加快至(0.383±0.033)和(0.410±0.036) mg/(kg·week);提高了部分脱氯路径的相对反应速率,特别是单侧氯取代的对位脱氯,但未改变脱氯微生物对多氯联苯降解底物的选择性及主要脱氯路径;进一步降低了体系类二噁英多氯联苯总毒性当量(TEQ),24周降幅均在95%以上;乙酸和混合酸所起到的促进效果并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26.
太湖湖泛易发区沉积物中有机磷形态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湖泊沉积物中磷的潜在释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机磷的形态和分布.以太湖西岸湖泛易发区毛渎港(MDG)为研究区域,采用Ivannoff有机磷分级提取方法对沉积物中有机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采样点沉积物中有机磷形态以胡敏酸结合态OP为主,占有机磷总量的35%.总有机磷含量由岸边往湖心先降低后增加;垂直方向2~6 cm含量最低,4~8 cm含量最高.沉积物中各形态磷含量大小:胡敏酸结合态OP残渣态OPHCl-OP富里酸结合态OP;由岸边向湖心区延伸,Na HCO3-OP占总有机磷的相对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蓝藻残体的沉积增加了沉积物中Na HCO3-OP含量.Na HCO3-OP和胡敏酸结合态OP垂直分布大致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Na HCO3-OP在4~6 cm含量最低,胡敏酸结合态OP在4~8 cm含量最高.HCl-OP和富里酸结合态OP垂直分布大致随深度增加含量降低.残渣态OP含量垂直方向无明显变化,均稳定在45μg·g-1左右.活性有机磷与pH、DO、水深呈显著负相关;OM、Na OH-Pi均与总有机磷、活性有机磷、中等活性有机磷及非活性有机磷表现出了显著相关关系.有机磷3种组分均具有生物活性,对湖泊富营养化有着重要作用,蓝藻堆积区活性有机磷的增加可能促进湖泛的发生.  相似文献   
827.
为探讨河蚬(Corbicula fluminea)扰动对湖泊沉积物性质及磷在沉积物-水界面迁移转化过程,以太湖西岸富营养化湖区大浦口为对象,开展室内培养实验,利用Rhizon间隙水采集器获取实时间隙水,测定溶解活性磷(soluble reactive phosphorus,SRP)在沉积物-水界面通量、分析沉积物基本性...  相似文献   
828.
太湖蓝藻水华衰亡对沉积物氮、磷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1,他引:15  
太湖草型区、藻型区及河口区采集原状泥柱进行加藻培养实验,监测培养过程中溶解氧(DO)、总氮(TN)、总磷(TP)、氨氮(NH4+-N)、磷酸根(PO43--P)等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蔽光培养导致加藻体系中蓝藻大量死亡,形成水体极度缺氧环境(DO接近0),沉积物氮、磷释放量改变,上覆水NH4+-N、PO43--P...  相似文献   
829.
采用SMT法对太湖西部主要入湖河流河口区大港河、乌溪港、庙渎港、大浦港、陈东港、社渎港、沙塘港以及太滆运河表层沉积物磷形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河流河口区总磷分布由南向北含量逐渐升高,为300.84~824.89 mg/kg。其中,最高值出现在陈东港,比平均值高约35%;无机磷为表层沉积物磷的主要存在形态,其中西北部河口区铁铝磷含量较高,占TP含量为61%~80%;西部河口区钙磷含量较高,可能与其入湖河流沿岸土地利用类型有关;有机磷在西北部河口区所占比小于20%,可能由于西北部蓝藻爆发,有机磷被大量利用导致。  相似文献   
830.
文章以干化太湖淤泥为主要原料进行烧结制砖研究.采用X射线衍射、X射线荧光光谱、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等仪器对干化淤泥和烧结制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太湖干化淤泥以二氧化硅和氧化铝为主要成分,干燥敏感性较低,塑性较高,适宜作为烧结制砖的主要原料.考察了不同的升温程序、烧结温度及粉煤灰配合比等因素对烧结制品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显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