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4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207篇
安全科学   208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22篇
综合类   760篇
基础理论   192篇
污染及防治   34篇
评价与监测   39篇
社会与环境   89篇
灾害及防治   90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正《环境科学与管理》是由黑龙江省环保厅主管,黑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主办的一本综合性、科技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环境学术期刊。自1975年创刊以来,一直受到社会各界同仁及专家学者的支持。本刊囊括环境科学的诸多学科,跟踪国内外最新的环境科学理论及技术成果。辟有:环境管理、环境法规、环境生态、环境研究、环境评价、治理技术及环境监测等栏目。  相似文献   
992.
滇池、洱海、泸沽湖浮游植物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年来研究者们对云南滇池、洱海、泸沽湖三大高原湖泊的浮游植物调查研究成果,揭示了湖泊水质类型、富营养化程度与浮游植物的种类、优势种、数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3.
闽江口潮汐沼泽湿地土壤甲烷产生对温度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平  何清华  仝川 《环境科学学报》2015,35(9):2957-2963
2012年8月,采集闽江口鳝鱼滩3个典型潮汐沼泽植被带0~30 cm土壤样品进行15 d室内厌氧培养实验,通过测定不同培养温度(20、30和40℃)下土壤甲烷产生潜力,探讨了不同沼泽植被带土壤甲烷产生潜力对温度变化的响应,并探讨了温度和植被类型对土壤甲烷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20℃时短叶茳芏、芦苇和互花米草沼泽湿地土壤甲烷产生潜力均值分别为0.034,0.057和0.608μg·g-1·d-1,30℃时其均值分别为0.127,0.402和0.928μg·g-1·d-1;40℃时其均值分别为0.608,1.144和2.447μg·g-1·d-1.随温度升高,3个沼泽植被带土壤甲烷产生潜力均表现为显著的指数增长趋势,40℃培养条件下的土壤甲烷产生潜力的累积量显著高于20℃和30℃(p0.05);温度升高对外来入侵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沼泽湿地土壤甲烷产生潜力的促进作用最明显;温度和植被类型对河口区潮汐沼泽湿地土壤甲烷产生潜力均具有显著影响(p0.001),且这两个因素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p0.001).  相似文献   
994.
1《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系环境保护部主管、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性学术期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GCTC),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和中国核心期  相似文献   
995.
研究了太湖西部的天目湖和大溪水库以裸地、草地、林地和裸露滩地为主的4种覆盖类型滨岸带潜水中氮磷浓度的空间变化,分析了不同滨岸带对潜水中氮磷的削减率,并对影响潜水氮磷浓度及削减率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滨岸带潜水中氮的主要形态为硝态氮,其质量浓度变化范围为0.48~6.83 mg·L-1,氨氮浓度普遍较低,草地和林地滨岸带对硝态氮削减效果较好,平均削减率分别为68.3%和63.4%,而耕地滨岸带潜水中硝态氮浓度有升高趋势。滨岸带潜水中磷的主要形态为溶解性磷,裸地对磷的削减率较高,达32.0%,草地和林地滨岸带对磷的削减率较低,总体上滨岸带对氮的削减率要远高于磷。分析认为影响研究区滨岸带氮磷削减率的主要因素是土壤结构、植被类型和水文状态。  相似文献   
996.
沟道松散堆积体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泥石流暴发的概率与规模,其研究对泥石流灾害的预报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考虑孔隙水压力和渗透水压力作用,确定了堆积体内潜水流浸润线高度,构建了沟道松散堆积体渗透破坏模型。结合案例计算,从松散堆积物、沟道地形、水动力方面分析了沟道松散堆积体中水土作用的变化,发现渗透系数、有效黏聚力、有效内摩擦角对松散堆积体的稳定性影响相对较大,天然密度、饱和密度的影响相对较小,沟道松散堆积体起动破坏形式按降雨的强度、历时及渗透系数分为整体失稳滑动破坏模式和逐级滑动破坏模式。  相似文献   
997.
三峡库区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氮素流失影响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陈成龙  高明  倪九派  谢德体  邓华 《环境科学》2016,37(5):1707-1716
作为一个独立汇水单元,小流域是三峡库区面源污染源头.在三峡库区涪陵段王家沟小流域内选择最具有代表性3种土地利用类型布设地表径流监测点,利用2014年5~12月12场自然降雨采集地表径流样品,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及其构成的坡面、子流域氮素流失浓度时空变化特征,揭示三峡库区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与氮素流失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春季作物时期TN平均流失浓度差异最大,旱地分别是桑树套种地、水田的1.61、6.73倍;水田3个时期TN流失浓度变化最显著.氮素流失以NO~-_3-N为主,TN与NO~-_3-N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TN、NO~-_3-N流失浓度与坡面旱地作物玉米、榨菜面积比显著正相关,与水稻、桑树面积比显著负相关;NH~+_4-N流失浓度与坡面榨菜面积比显著正相关.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组成坡面中,桑树套种地与水田组成的坡面3个时期TN地表径流平均流失浓度最低,分别为2.55、11.52和8.58mg·L~(-1);玉米榨菜轮作旱地坡面最高,分别为27.51、25.11和27.11 mg·L~(-1).子流域不同土地类型和空间组合方式对其TN流失浓度影响较大,合理调整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布局是三峡库区面源污染源头控制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98.
水库周围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非点源污染负荷及生态价值有重要影响,基于遥感影像和GIS技术,分析1990-2012年南湾湖水库流域的土地类型,研究结果表明:(1)在近30 a间,南湾湖水库周边的土地类型有了明显的变化,其中茶树和耕地面积在逐渐增加;而林地、水域、居民用地和裸露地的面积在减少;(2)茶树面积、城乡用地、耕地面积和水质呈正相关,林地和水质呈负相关;其中对水库水质影响最大的因子是茶树面积,而林地可以去除部分氮、磷、有机物和改善水库水质;(3)南湾湖水库流域生态服务价值评价结果表明,流域内总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1990-2005年呈上升趋势,而在2005-2012年呈下降趋势,水域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构成中贡献最大的土地类型,占到全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34.23%和67.31%;(4)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持土壤、气候调节和气体调节4个单项总和约占到全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60%,维持生物多样性、气候调节和气体调节3个单项的变化趋势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变化趋势相一致。  相似文献   
999.
刘莹  林爱文  覃文敏  何利杰  李霄 《环境科学》2019,40(6):2572-2581
为准确了解中国地区气溶胶光学特性,通过1990~2017年的MERRA2数据集中的气溶胶光学厚度数据,采用Man-Kendall趋势检验法和Sen''s slope变化趋势分析法,从不同的时空尺度和气溶胶类型上分析中国地区AOD值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从年际尺度上看,1990~2017年AOD年均值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从季节尺度上看,月均值整体呈春夏秋依次递减,冬季有所提升的趋势,地形和气候环境是其主要影响因素.②在空间上,AOD年均值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特征,西南部四川盆地、西北的塔里木与吐鲁番盆地等为AOD值的高值区,青藏高原地区为AOD值的低值区,同时AOD的MK值和Sen''s slope值也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③沙尘气溶胶和硫酸盐气溶胶影响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与地形、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强度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000.
锚杆支护的主要作用在于控制锚固区围岩的离层、滑动、张开裂隙等扩容变形与破坏,最大限度地保持围岩完整性,避免有害变形出现;本文主要针对煤矿巷道的锚杆支护的原理、优势做出对应阐述,并通过应用及实践,提出煤矿巷道的锚杆支护应根据围岩类型进行锚杆支护设计,确定选用锚杆、锚索、锚网喷或其它支护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