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15篇
  免费   160篇
  国内免费   158篇
安全科学   1819篇
废物处理   186篇
环保管理   589篇
综合类   1957篇
基础理论   156篇
污染及防治   102篇
评价与监测   128篇
社会与环境   151篇
灾害及防治   145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147篇
  2021年   161篇
  2020年   168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155篇
  2014年   521篇
  2013年   268篇
  2012年   448篇
  2011年   375篇
  2010年   263篇
  2009年   264篇
  2008年   374篇
  2007年   256篇
  2006年   246篇
  2005年   260篇
  2004年   223篇
  2003年   162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291.
如何开展员工心理健康指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员工的心理问题极大地影响着企业的绩效及个人的发展,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企业在抓发展抓效益的同时,必须重视员工的心理健康引导和教育,以更好地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更有效地促进改革,凝聚人心,促进施工生产的安全质量效果。该文总结了影响员工心理健康的几点要素,提出实行情感管理、加强心理健康方面的投入、成立比较完备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导体系等几方面加强员工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健康指导,从心理角度帮助解决员工士气、内部沟通、积极情绪、团队建设等问题,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92.
面对乍得共和国长期存在的战乱风险,中油国际(乍得)有限责任公司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高度重视安保体系建设。项目公司成立独立安保部,确保安保工作常态化,构建多渠道信息源,建立风险评估体系,配备四级通讯设备和必要的应急物资,加强沟通和交流等,从及时掌握最新的安全动态,加强预警,确保物资与资金投入,争取当地员工和政府的理解和支持等几方面确保安保体系的建设,成功地确保2008.2.1事件应急有序,紧急安全撤离。  相似文献   
293.
通过对国内外现行和正在研制的碳中和相关标准进行梳理和归纳,结合碳中和实现路径中标准的运用实践,探究我国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现状。指出我国的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存在着顶层设计和统筹机制不完善、政策与标准发展不协调、技术研发与标准结合不紧密等问题,提出了强化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构建标准实施和监管体系、加快制定急需技术标准、建设绿色产品认证制度、构建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以及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标准化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294.
成都市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都市位于四川盆地的成都平原上,是我国为数不多的较典型的同心圆城市之一。目前,成都市的城市发展已经进入了工业化与城市化中期阶段。从空间结构理论入手,对成都市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行政辖区内的14个郊县(区)呈现具有黄金分割特征的五边形结构,并可划分为5个五边形。它们分别是:龙泉驿-新都-郫县-温江-双流5个近郊县、区构成的卫星城镇环;大邑-崇州-邛崃-蒲江-新津5个郊县构成的远郊城镇环;以都江堰为共同顶点,由近郊卫星城镇与远郊县、区构成的2个五边形城镇环(郫县-新都-青白江-彭州-都江堰、郫县-温江-崇州-大邑-都江堰),以及成都主城区东、南部尚待形成的五边形城镇体系结构。在理论上论证了成都市向东、向南发展的客观性、必然性。  相似文献   
295.
适应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方式之一,适应技术体系的集成创新是适应气候变化行动的关键内容。在不同层面建立适应气候变化技术的集成创新机制,构建不同部门或区域适应气候变化技术的集成创新体系是我国实现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必要途径。本文解析了"适应气候变化技术体系的集成创新"的内涵,即不同适应主体和部门对各种适应技术进行选择、优化、配置,相互之间以最合理的结构形式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由适宜要素组成的、优势互补的、匹配的有机体系,从而使适应技术体系的整体功能发生质变的一种自主创新过程。集成创新可以使适应气候变化不同主体或部门的资源、技术、能力等实现重新组合并且优化,进而增强适应气候变化的效果。提出了我国适应气候变化技术体系集成创新机制,包括:适应气候变化技术的整合集成机制、适应气候变化技术的科技创新机制、适应气候变化主体的组织机制、适应气候变化部门的协同合作机制,以及适应气候变化的资金机制。整合是适应气候变化技术实现集成的重要手段,科技创新是适应技术创新研发的主体力量,组织机制是实现集成创新的体制基础,协同是实现适应技术集成创新的关键保障,资金机制是集成创新的物质基础。最后指出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技术体系需要充分发挥集成创新的力量,从不同层面的适应主体的组织机制开始,充分整合适应气候变化技术体系,发挥不同适应部门的协同机制,建立完善的国家适应气候变化科技创新机制,同时合理利用资金机制,从而建立完善的适应气候变化技术的集成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296.
完善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体系,能为国家和各级政府摸清“家底”,进行宏观经济管理、资源配置等工作提供重要的数据信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之后,与此相关的理论研究迅速增加,但针对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和运用的理论与实践仍存在一些模糊认识;诸如自然资源负债等难以确定的问题。着眼于此,本文对我国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现状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总结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和运用的六个关键问题,即对国际规范SEEA2012和SNA2008的认识问题,对以县级单位为起点的编制主体的认识问题,对单式和复式表格根本区别的认识问题,对实物量和价值量转换难点的认识问题,对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信息渠道与平台建设的认识问题,对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中各部门权责关系的认识问题。以此为基础,本文从国际做法和国内实践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本文观点:编制和运用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应全面理解、充分借鉴SEEA2012和SNA2008的国际规范;确立以县级及以下政府层级为起点的编制主体;转变为“从单式到复式”的编表思路,坚持使用复式表格;迈出实物量向价值量转化的重要一步,重视价值量核算;建设自然资源数据收集的信息渠道与平台;处理好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中各部门间的权责关系。本文研究有利于推进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与运用工作,发挥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在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97.
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质量变化的初步研究——以锡山市为例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质量变化的监测是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的重点领域。锡山市位于太湖平原北部,其耕地质量变化过程反映了长江三角洲腹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耕地现状和发展趋势。本研究以锡山市为典型区,依据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多年土壤监测数据和有关耕地系统状态的统计数据,结合研究区耕地状况的调查分析,提出了支持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据此指标体系分析了该区耕地质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该区耕地系统的发展总体上是可控的、有序的、但是耕地系统产出能力的稳定性呈下降趋势,系统高水平投入的维持面临较大的压力。鉴于人口增加和耕地持续减少的态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逆转,耕地占补的质量差异因素,是该区能否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98.
将工业"4.0"的理念融入到油气田钻修井HSE监督体系建设中,借助现代化电子信息手段,如通过施工现场的电子监控设备,进行远程实时监控;通过软件、程序和网络,将检查标准、发现问题进行上传,便于监督人员对标检查、受检单位第一时间了解存在的隐患问题,并安排隐患整改;同时按专业、工序及工况将问题自动分析统计,找出重复问题,更加有针对性的进行安全监督和管理。最终实现全方位、实时监督,使员工行为、生产的每个环节等全面受控,实现零事故、零伤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299.
正安徽省马鞍山市新工房小学以"践行节能减排,创建绿色学校"活动为载体,以绿色课题研究为引领,以环保实践活动为突破口,建立统领全校的绿色育人体系,扎实开展环境教育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2006年,该校被评为市级绿色学校,2011年获得安徽省绿色学校荣誉称号。同年,参加了由环保部宣教中心举办的"全国校园节能减排优秀案例评选活动",获节能减排优秀案例全国一等奖。绿色管理建章立制安徽省马鞍山市新工房小学始建于1960年,校  相似文献   
300.
土地利用生态服务价值指标体系评估结果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关注。针对当前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方法、指标体系和评估效果较多的实践,通过文献归纳,对国内外土地利用生态服务价值评价方法、指标体系及其系数进行了梳理、分类和评价,将指标体系分为Costanza和谢高地两大类,并将谢高地指标体系分为价值当量、价值系数和区域修正。以辽宁省2005、2010年土地利用数据为案例,运用Costanza价值系数、谢高地两个版本价值当量、两个版本价值系数的区域修正,分别核算了案例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变化,并比较评价结果。研究得出Costanza价值系数应用于中国实践时评估结果显得偏低,谢高地2002版的价值当量和2002版的价值系数区域修正结果最接近平均值,相对较为可取,2007版的价值系数区域修正评估结果也较为接近均值但略低,2007版的价值当量评估结果总体偏高。研究结果有利于指导土地利用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指标体系选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