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76篇 |
免费 | 318篇 |
国内免费 | 21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24篇 |
废物处理 | 38篇 |
环保管理 | 56篇 |
综合类 | 673篇 |
基础理论 | 281篇 |
污染及防治 | 160篇 |
评价与监测 | 256篇 |
社会与环境 | 3篇 |
灾害及防治 | 1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35篇 |
2023年 | 38篇 |
2022年 | 60篇 |
2021年 | 61篇 |
2020年 | 64篇 |
2019年 | 70篇 |
2018年 | 49篇 |
2017年 | 55篇 |
2016年 | 73篇 |
2015年 | 64篇 |
2014年 | 83篇 |
2013年 | 84篇 |
2012年 | 94篇 |
2011年 | 82篇 |
2010年 | 70篇 |
2009年 | 58篇 |
2008年 | 63篇 |
2007年 | 70篇 |
2006年 | 86篇 |
2005年 | 61篇 |
2004年 | 44篇 |
2003年 | 30篇 |
2002年 | 37篇 |
2001年 | 23篇 |
2000年 | 33篇 |
1999年 | 22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25篇 |
1996年 | 19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81.
两种消化方法对无齿相手蟹重金属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样品分别经湿灰法和干灰法消化处理后,测定其Zn,Cu和Pb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消化方法对样品中Cu含量的测定没有显著的影响,而对Zn和Pb含量的测定都有显著的影响,湿灰法处理后样品中Zn和Pb含量的测定值均普遍高于干灰法处理后相应的测定值。根据本研究结果可知。测定Cu含量的生物样品可用常规灰化温度进行处理,而测定Zn和Pb含量的生物样品宜用低温灰化技术进行处理。图6表1参12 相似文献
282.
GC-MS法测定蔬菜和水果中八氯二丙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固相萃取-GC-MS法测定蔬菜和水果中八氯二丙醚残留的方法,样品采用乙腈均质提取,固相萃取柱净化,正己烷定容.优化了试验条件,选择了定性与定量离子,方法线性良好,最低检出限为0.004 7 mg/kg,加标量为0.10 mg/L~1.00 mg/L时,回收率为87.0%~96.0%,RSD<4.0%. 相似文献
284.
采用固相萃取法处理水样,气相色谱-高分辨双聚焦磁质谱法测定水中超痕量多氯萘,同位素内标法定量,并对样品前处理条件和仪器条件进行优化。试验表明:方法在0.500 ng/L~500 ng/L范围内线性良好;当取样体积为1 L时,方法检出限为0.005 ng/L~0.01 ng/L;对实际水样进行2个质量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试验,平行测定6次的 RSD为2.7%~8.7%,回收率为70.2%~110%。方法适用性试验表明,水样中复杂的基质对测定无影响。 相似文献
285.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废水中三乙胺和苯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建立了测定废水中三乙胺和苯胺的方法,对萃取条件和气相色谱条件进行了优化。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5%~0.8%,加标回收率为96.3%~107.0%。总分析时间小于1h,适用于快速分析废水中胺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286.
287.
天津野生鲫鱼体内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和壬基酚监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GCB固相萃取作为净化方法 ,利用LC ESI MS技术测定鱼体内不同聚合度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NPnEO ,n≥ 3) ;用GC MS技术测定NP和NPnEO(n <3) .此方法与传统的氧化铝法相比较 ,GCB固相萃取作为净化方法的回收率较高 ,不同聚合度的NPnEO回收率为 70 4 %— 12 0 % ;方法检测限为 1ng g.用此方法调查了北京排污河中鲫鱼体内的NPnEO的残留情况 ,在所捕获的 12条鲫鱼中均检出了不同浓度的NPnEO和NP .NPnEO在北京排污河天津段鱼体内的残留浓度为 4 0— 6 80ng g ,NP的浓度在 30— 15 10ng g ,和水体中浓度之间的比值分别为 898和 94倍 . 相似文献
288.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探讨了在非水相硝基苯污染含水层的条件下,其在含水层中的迁移及释放规律。迁移规律表明,非水相硝基苯并非在含水层中直接进行垂向迁移,而是一方面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含水层下部迁移,另一方面在地下水流的作用下随地下水同向运移,整体表现为随地下水流的侧向运移,并最终迁移至含水层底部。释放规律表明,非水相硝基苯在含水层迁移的过程中会向地下水大量释放,释放出的硝基苯在水流的作用下随地下水同向运移,污染源及迁移至含水层底部的非水相硝基苯均存在再次释放。 相似文献
289.
采用农业资源废弃物玉米秸秆为生物质原材料,双氰胺为前驱物,(NH4)2HPO4为磷源,通过高温煅烧和浸渍法成功制备了可循环使用的生物炭负载P掺杂g-C3N4复合光催化剂,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 DRS)和光致发光光谱(PL)等手段对所制备样品的化学结构、表观形貌和光学特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成功将P元素引入g-C3N4结构中,可有效改变其能带结构,降低其光生载流子复合几率;此外,生物炭作为载体,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特殊的光电性能,不仅有利于g-C3N4的光电荷分离,还可提高其对可见光的响应能力.选取多环芳烃萘作为研究对象来探究不同种类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及对萘的去除效率.结果表明,质量比为1:1的生物炭负载P掺杂g-C3N4对萘表现出了最优的光催化性能,去除率为76.41%,一级动力学反应速率常数为0.0084 min-1,是纯g-C3N4的3.1倍.此外,通过自由基捕获实验提出了光催化降解萘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290.
泥沙对双酚A的吸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黄河泥沙为例,用SPE HPLC MS MS的方法分析了双酚A在泥沙上的吸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由于黄河泥沙碳酸盐含量较高,双酚A的等温吸附规律不能用线性吸附方程和Freundlich吸附方程来描述;去除泥沙中碳酸盐后,泥沙对双酚A的吸附量增加,且其吸附规律可用线性吸附方程和Freundlich吸附方程来描述.泥沙总有机质含量和可溶态有机质含量都会影响双酚A的吸附,沉积物和悬浮物对双酚A的吸附量分别与其可溶态有机质含量负相关;由于价态不同,钙离子和钾离子对双酚A的吸附影响规律相反,随着钙离子浓度的增加双酚A吸附量亦增加,而随着钾离子浓度的增加双酚A吸附量却减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