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9篇
  免费   266篇
  国内免费   742篇
安全科学   278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228篇
综合类   2316篇
基础理论   437篇
污染及防治   99篇
评价与监测   172篇
社会与环境   399篇
灾害及防治   187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157篇
  2022年   197篇
  2021年   245篇
  2020年   151篇
  2019年   178篇
  2018年   121篇
  2017年   156篇
  2016年   169篇
  2015年   167篇
  2014年   291篇
  2013年   192篇
  2012年   207篇
  2011年   179篇
  2010年   188篇
  2009年   183篇
  2008年   235篇
  2007年   177篇
  2006年   162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长江中游城市群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其网络化的城市体系也逐渐发育并趋于完善.充分考虑到经济、人口、贸易、运输量、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多种因素,并基于时间序列上的考量,从传统引力模型出发,引入克鲁格曼指数,通过AHP法,确定经济、社会2个维度的城市"质量"以及几何直线、公路、铁路3个维度的城市联系成本等各个模型指标的权重,研究了长江中游城市群2001~2016年的城市联系度和度中心性的时序变化.研究发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城市间联系通道的建设,以武汉-长沙-南昌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联系网络体系逐渐形成并不断深化,以武汉、长沙为中心的城市群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区域的影响力逐渐强化,越来越多的城市融入到城市网络中,并发展均衡.研究表明:(1)区域网络化特征越来越显著,联系深化逐渐显现,构建区域联系大通道、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十分重要.(2)中心城市显著加强,次级节点的培育有待提高,多中心、层级化、深层次的城市体系渐渐形成,还需要强化顶层、开拓底层配合发挥作用.(3)网络化与层级化的长江中游城市群正在完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城市体系既需要中心城市的引领,也需要更多城市积极深入、积极参与、积极推进.  相似文献   
992.
以马拉硫磷和百菌清为胁迫因子,本文研究了2种污染物暴露下斑马鱼行为强度的变化。首先通过急性毒性试验确定了2种农药对斑马鱼24 h、48 h、72 h、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其次以LC50-48 h为1个染毒单位(TU),在0.01 TU、0.1 TU、0.5 TU、1 TU、2 TU 5个条件下,本文开展了斑马鱼行为学研究。结果显示,48 h马拉硫磷暴露斑马鱼的LC50为5 mg·L~(-1),百菌清暴露斑马鱼的LC50为0.01 mg·L~(-1)。随着污染物浓度增大,综合行为强度变化幅度增大。在设置的暴露浓度下,斑马鱼的行为强度在急剧增大或减小后都出现了明显的调节适应过程,基本符合环境压力模型。通过比较在不同频率下的影响强度,马拉硫磷和百菌清暴露斑马鱼摆鳍所受影响最大。本研究提示,水质监测中可增加斑马鱼摆鳍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993.
自1800s以来,经过2个世纪的发展,针对水体突发污染事件的在线生物监测技术越来越完善,其所采用的分析指标主要包括生物行为变化(1900s至目前)、生物新陈代谢变化(1800s至目前)和生物电变化(1980s至目前)等3种,其中,应用最广泛、发展最完善的为基于生物行为指标的在线生物监测技术。进入21世纪以来,在线生物监测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和普遍应用。中国、美国、德国、韩国和瑞典等国家已经大规模应用基于不同生物指标的在线生物监测技术,以实现对水体突发污染事件的有效监管。随着计算和分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在线生物监测技术也会越来越完善,在维持社会稳定、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保障人民饮水安全方面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4.
广州市1990-2005年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龚建周  夏北成 《生态环境》2006,15(6):1289-1294
植被是生态系统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以植被覆盖度为指标研究区域植被的时空动态特征,是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前提和必要基础。以1990、1995、2000和2005年4个时相的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对其进行大气辐射校正以及进行空间图像运算,生成广州市不同时序的植被覆盖度图,以此分析广州市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广州市过去15a植被覆盖度变化很大,从58.75%下降到46.06%,特别是中心城区和番禺区内的植被覆盖度变化更显著。植被覆盖度下降最多的时间段是1990—1995年,恢复阶段是2000—2005年间。但是,从空间分布上看,植被恢复的区域主要是从化市,市区仍然处于继续下降状态,值得各方面关注,因为市区是人口密度和经济高度集中的区域,也是生态元素最缺乏的区域。  相似文献   
995.
996.
为了确定并比较重庆主城区段长江、嘉陵江源水有机提取物的致突变性及其季节变化规律,分别于春、夏、冬季采用GDX-120大孔树脂,对位于城区上游、城区中段、城区下游以长江、嘉陵江源水的5个水厂的进厂水进行了有机物的浓缩提取。提取物的致突变活性采用经典的Ames试验平板掺入法评估,测试菌株为TA98及TA100,同时做加与不加S9的比较。结果显示,嘉陵江及长江源水的有机提取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致突变活性。嘉陵江源水明显大于长江源水,城区中段源水明显大于上游段及下游段源水。多数断面显示平水期致突变活较为显著并且移码型致突变性大于碱基置换型致密变性。研究结果提示,城市污染源已导致长江、嘉陵江源水具备致突变活性,控制两江沿岸的各种水污染源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97.
7Be是研究大气科学与地球化学的核元素之一,对研究短期过程的地表土壤颗粒迁移具有较大价值。为了解南京地区利用7Be进行土壤侵蚀示踪研究的合适时机,于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集南京地区各月的7Be沉降样品,经实验室化学实验处理和γ谱仪测量,计算7Be沉降通量,并分析7Be大气沉降的季节性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南京地区平均7Be沉降量为1 62178 Bq/(m2·a),沉降通量为066~1449 Bq/(m2·d),平均沉降通量为444 Bq/(m2·d);7Be沉降通量的季节变化呈现双峰型趋势,冬末春初和夏季是两个高值区;7Be沉降的а值冬春季较大,夏季最低;降雨量大小与沉降量存在明显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998.
2007—2014年北京地区PM2.5质量浓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更好地解析北京地区ρ(PM2.5)的长期变化特征及气流轨迹聚类分析结果,对2007年8月—2014年7月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实测的ρ(PM2.5)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其年际、季节和月际变化特征;通过计算PM2.5的AQI分指数,分析了污染等级的时间变化特征;结合后向气流轨迹,对ρ(PM2.5)年际、季节变化与气团来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地区2008—2013年ρ(PM2.5)年均值分别为111.5、95.8、94.8、80.5、75.2、81.3 μg/m3,整体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污染水平依然较高;ρ(PM2.5)由高到低的季节次序为秋季、冬季、春季、夏季,平均值分别为111.6、94.8、77.2、70.5 μg/m3,PM2.5重污染时段主要出现在秋冬季节,并且冬季ρ(PM2.5)近年来逐渐呈上升趋势;ρ(PM2.5)月均值呈单峰型变化,11月最高(为125.3 μg/m3),7月最低(为76.4 μg/m3);轨迹聚类分析发现,途经山西省北部和河北省南部的气流轨迹中ρ(PM2.5)较高,而来自北方及西北方向的气团相对较清洁,ρ(PM2.5)较低.北京地区近些年实施的大气污染减排措施对于控制PM2.5污染取得了一定效果,但针对秋冬季节重污染过程的控制力度仍需要加强,同时也要注意区域污染传输对北京地区ρ(PM2.5)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9.
洱海藻类水华高风险期沉积物氮磷释放通量时空变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选择藻类水华高风险期,研究沉积物氮磷释放通量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以揭示沉积物氮磷释放对洱海水质影响.结果表明:①2009、2013和2018年洱海沉积物氮磷释放通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与2009相比,2013年增幅较大,而2018年与2013年相比增幅较小;溶解性总氮(DTN)释放通量在11. 71~14. 15 mg·(m2·d)-1,其中有机氮(DON)释放通量在6. 39~8. 42mg·(m2·d)-1,占DTN的58%,无机氮(DIN)释放通量在5. 31~5. 73 mg·(m2·d)-1,占DTN的42%;溶解性总磷(DTP)释放通量在0. 11~0. 14 mg·(m2·d)-1,无机磷(DIP)释放通量在0. 07~0. 09 mg·(m2·d)-1,占DTP的66%,有机磷(DOP)释放通量在0. 04~0. 05 mg·(m2·d...  相似文献   
1000.
山东半岛北部海岸带城乡聚落扩展变化特征与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半岛北部海岸带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城乡聚落扩展明显,快速城镇化过程对区域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产生了深刻影响,因此,及时掌握城乡聚落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对于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RS技术为主要手段,目视解译获取了研究区1986、1992和2004年3个典型时期的城乡聚落空间分布信息,并以此为基础,借助城镇扩展指数、重心、分形维数等指标,定量分析了城乡聚落的扩展特征,进一步探讨了扩展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城乡聚落扩展明显,其重心表现出从东南向西北转移的态势,并且扩展随意性非常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地区GDP、人口城市化率和固定资产投资等社会经济因素对城乡聚落扩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