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1.
12.
<正>2014年7月14日16时,云南省文山州富宁县境内某新建铁路重点工程一正在施工的隧道内,作业人员在掌子面附近安装支撑拱架时,隧道顶部突然发生垮塌,塌方段约20 m,造成正在作业的15名工人被封堵在约25 m已开挖完成的隧道空间内。该隧道全长1万3 625 m,已经施工完成的隧道横洞与正洞交叉点距离塌方段约1 388 m,该隧道围岩等级为Ⅴ级,安装拱架支护段 相似文献
13.
结合事故树法和专家调查法,确定山岭隧道施工中的风险因素集合与风险评判集合,并引入隶属度矩阵、熵权系数,建立了山岭隧道工程的动态风险管理模型.该模型以定量计算为特征,可实现对顶事件的风险概率计算、面向施工过程中的工况动态风险分析和控制.结合保阜高速公路隧道工程,应用建立的动态风险管理模型,对洞口掘进施工阶段进行了风险分析,并依据得到的风险等级,提出了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为减少山岭公路隧道结构运营期病害的发生,提高运营管理水平和降低养护成本,利用结构健康监测(SHM)和自动化监测技术,研发山岭公路隧道运营期结构健康自动化监测系统;该系统采用C系列编程语言、C/S结构和4层架构体系,构建系统整体框架、核心子系统及各项功能;在怀阳高速公路长安隧道开展试验,验证该系统的适用性与有效性。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实时采集、整编及存储多类传感器的监测数据,能够分析处理数据(如曲线图分析、超限监测及预警预报等)、测点与CAD图关联、综合评价隧道结构健康状况,并自动生成报表。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山岭隧道施工场地安全布局水平,以牛栾村隧道施工场地为例,提出一种改进的系统布置设计(SLP)法,布设混凝土拌合站、机械库房、水泥库等13个单元场地,将该方法与贝叶斯网络模型结合,通过对比建筑施工场地布置影响因素,确定山岭隧道施工场地布置的重要因素权重和布设单位间的综合相互关系,形成2种场地布置优化方案,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以安全水平强度、材料流动强度和运输时间为目标函数,结合因素加权法对比优化方案与原方案,确定相对最优场地布置方案。结果表明:改进SLP法得出的最优场地布局方案相比于原方案,改动区域较小,且在安全水平强度、材料流动强度和运输时间上提高12.30%。该方法有助于提高山岭隧道施工效率,增强施工场地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