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18篇 |
免费 | 153篇 |
国内免费 | 35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542篇 |
废物处理 | 77篇 |
环保管理 | 198篇 |
综合类 | 1030篇 |
基础理论 | 78篇 |
污染及防治 | 290篇 |
评价与监测 | 24篇 |
社会与环境 | 24篇 |
灾害及防治 | 5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62篇 |
2022年 | 54篇 |
2021年 | 73篇 |
2020年 | 66篇 |
2019年 | 48篇 |
2018年 | 31篇 |
2017年 | 62篇 |
2016年 | 73篇 |
2015年 | 84篇 |
2014年 | 195篇 |
2013年 | 93篇 |
2012年 | 119篇 |
2011年 | 123篇 |
2010年 | 102篇 |
2009年 | 124篇 |
2008年 | 115篇 |
2007年 | 98篇 |
2006年 | 117篇 |
2005年 | 98篇 |
2004年 | 78篇 |
2003年 | 95篇 |
2002年 | 70篇 |
2001年 | 67篇 |
2000年 | 43篇 |
1999年 | 38篇 |
1998年 | 28篇 |
1997年 | 28篇 |
1996年 | 31篇 |
1995年 | 20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堆式燃气热脱附技术因具有二次污染小、污染物去除率高和处理周期短等优势而得到快速发展. 土壤中的水分是影响堆体热修复过程中土壤升温的关键因素,然而其热湿迁移机理尚不明晰,工程设计主要依赖于实践经验. 该研究以山东省某污染场地的砂质壤土开展堆体热湿迁移试验,结合COMSOL仿真模拟,系统分析加热过程中土壤温度和湿度在竖直及水平方向上的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热源附近土壤水分呈逐渐升高并出现短暂峰值(高于初始值10.9%)后再下降的趋势,水分峰值随温度提高而升高;热源温度越高,土壤中水汽的对流和扩散作用愈加明显,当热源温度由50.0 ℃升至100 ℃时,监测点体积含水量下降率由4.50%升至27.2%,且水汽的浓度扩散机制在水分迁移过程中占主导作用;对于相同热源作用下,初始体积含水量较高的土壤具有相对较高的温度变化,温升过程中对流传热以及热传导的作用更显著,当初始体积含水量由0.0700 m3/m3升至0.160 m3/m3时,监测点的温度由37.1 ℃升至40.0 ℃,其中多孔基体间的热传导作用占主导. 研究显示,堆体热脱附过程中土壤水分迁移规律与土壤体积含水量、距热源的距离、热源温度有关,且多孔基体间的热传导是引起土壤升温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82.
83.
84.
85.
86.
通过设施大棚内容积为1.5 m3的人工模拟池试验,研究了框式与传统旱伞草浮床对富营养河水氮素转化及微生物菌群的影响. 传统浮床是以聚乙烯泡沫板为载体,栽植陆生植物来削减水体氮磷和有机物质等,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 框式浮床是以塑料镂空支架为载体,除种植陆生植物外还添加填料等组件的新型浮床. 结果表明:①2种浮床对水体中TN,NH4+-N和NO3--N均有显著的去除效果,其中框式浮床和传统浮床的NH4+-N去除率分别高达91%和86%,TN去除率也分别达到74%和64%,NO3--N去除率分别为49%和31%. ②2种浮床系统有效地提高了水体中微生物和氮循环细菌总数和种群数量,尤其是框式浮床不同时期均比空白对照高出2~3个数量级. ③氮循环细菌的数量跟水体氮素去除有显著相关性. 其中水体ρ(NH4+-N)和氨化菌数量呈显著正相关,ρ(NH4+-N)和硝化菌数量呈极显著负相关,ρ(NO3--N),ρ(TN)和反硝化菌数量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 ④框式浮床的独特结构使之比传统浮床的去氮能力更强. 其中,填料系统吸附贡献率为8%,植物吸收的去氮贡献为16.5%,微生物系统脱氮则为75.5%;而传统浮床植物系统吸收贡献率为31.8%,微生物系统脱氮贡献率为68.2%. 说明浮床系统中植物吸收只是系统去氮的一种途径,微生物脱氮在2种浮床脱氮途径中占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87.
为实现水中四环素类抗生素的高效降解,本文设计开发了一种基于电活性碳纳米管(CNT)电极的穿透式电芬顿系统,采用水热法制得纳米铁和二硫化钼共修饰的CNT阴极材料(Fe-MoS2@CNT),分析不同因素对电芬顿催化降解四环素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基于改性CNT电极的穿透式电芬顿系统对四环素表现出良好的去除性能,电压和流速等对四环素的降解动力学具有显著影响. 该系统的最优试验条件:Fe掺杂量为0.3 mmol/L、外加电压为-2.5 V、流速为0.85 cm3/(min·cm2). 在最优试验条件下,反应60 min内四环素的降解率可达到95%,羟基自由基为主导的活性物种. 连续运行240 min后,该系统对四环素的降解率仍保持在85%以上,且在实际湖水环境水基质中对四环素降解率也可达到87.2%. 研究显示,Fe-MoS2@CNT膜电极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及可重复利用性,可以高效降解水中四环素类抗生素. 相似文献
88.
对于投资较少的上游式尾矿筑坝法而言,在实际的堆积施工过程中,由于很难严格按照设计的坡比进行每一级子坝的堆筑,导致矿方无法及时、真正掌握当前尾矿坝的受力性能和稳定状态。因此,针对某典型尾矿坝剖面,采用迈达斯商业软件试用版对尾矿坝的堆积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利用强度折减有限元方法对施工当前状态的尾矿坝进行了边坡稳定分析,得到了当前状态尾矿坝的塑性剪应变云图和相对应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比较了尾矿坝安全系数随着子坝堆筑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随着堆积子坝的进行,尾矿坝的整体抗滑稳定系数逐渐减小,此外在初期坝和一级子坝的下游坡脚处容易出现相对较大的变形。此研究结果为矿部管理部门及时了解尾矿坝的稳定程度和实际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9.
90.
一、概述水套式煤气发生炉主要采用空气和蒸气混合产生煤气,其适用气化弱粘结性的烟煤、贫煤、无烟煤、焦炭等燃料,可在机械、冶金、化工、建材、陶瓷、有色金属、轻工、纺织等工业加热炉窑上使用。这种型式的煤气发生炉热效率高,可达75%,一般可节煤10%~20%,既可改善工人的劳动环境,降低劳动强度,也可减轻煤烟对大气的污染,可使烟尘排放达到国家标准。水套式煤气发生炉结构简单合理,采用湿式自动去渣,故障少维修容易,操作方便且价格便宜,运行安全可靠。二、基本原理燃料经煤斗由加料机构送入炉内燃烧。出来的蒸气与鼓风机的空气,通过风气两用三通在炉内产生煤气。煤气经除尘器除尘,由管道进入烧嘴,直接喷射被加热物体(如铝锭),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