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2篇
安全科学   31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79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33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针对风电并网影响建立一个含风电场的动态环境经济调度模型,该模型以运行成本及污染气体排放为目标,考虑实际中存在的各种等式约束和不等式约束,提出基于混沌策略的文化差分进化算法( chaotic cultural differential evolution,CCDE)以求解该模型。将混沌参数调整策略融入文化差分进化算法,与自适应柯西变异结合,有利于跳出局部最优。采用动态约束处理方法结合罚函数使得群体空间的个体满足约束。仿真结果表明CCDE算法能有效处理该模型并且得到较优的调度方案。  相似文献   
102.
差分光学吸收光谱仪是七十年代后期西德久利切皮毛化学研究所根据光学光谱仪的基本原理改进而成的,能用于大气“原位”测量的一种分析仪器。差分光学吸收光谱技术在城区环境调查、背景值测定以及排放源测定等大气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研究则是由瑞典环境保护研究所和卢顿大学合作,于八十年代初共同开发的。  相似文献   
103.
供水管网独立计量分区是控制管网漏损的有效手段,当前分区过程的聚类阶段多采用快速模块度贪心算法,但其存在不能最优化模块度、无法平衡各分区节点数的问题。鉴于此,提出一种耦合K-means++与差分进化的供水管网分区算法。该算法首先使用K-means++保证分区初始种群节点数均匀性,然后结合供水管网分区特点针对性改进变异、交叉操作丰富种群多样性,并引入修正操作提高种群质量,最后以模块度为适应度函数进行个体选择并确定最终分区方案。结果表明,该算法获得的分区方案相比快速模块度贪心算法,与实际分区方案更接近,模块度及节点数均匀性表现也更优越,分区方案不仅合理而且利于分区的运营管理。  相似文献   
104.
对我国工伤事故死亡率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介绍ARIMA模型预测法。根据统计学理论,运用ARIMA模型,借助相关软件预测我国工伤事故死亡率,可知未来几年,工伤事故的千人死亡率总体上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与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预测结果作比较,可知ARIMA模型预测效果最佳;同时,由于影响工伤事故的因素很多,与长期预测相比,ARIMA模型更适合于对工伤事故死亡率作短期预测。  相似文献   
105.
本文通过对重污染行业2014—2022年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环境保护税法的颁布能够促进企业减排效应,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征收环境保护税可以倒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征收环境保护税可以促使企业通过加大研发投入的方式提升企业减排效应。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研究得出的结论为:环境保护税开征以来,提高污染物适用税额能显著降低企业碳排放量。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通过自动寻优制定冲击环境后峰锯齿脉冲试验条件,避免冲击“过试验”。方法 根据冲击响应谱的基本原理和谱型特征,提出利用对数距离量化评价2条谱型的吻合度。对冲击环境和后峰锯齿脉冲分别进行冲击响应谱分析,将2条冲击响应谱之间的对数距离最小作为优化目标,将后峰锯齿脉冲的波形参数作为优化参数,基于自适应差分进化算法,提出冲击环境后峰锯齿脉冲试验条件自动寻优方法。结果 将所提方法分别应用于模拟冲击环境和实测冲击环境,均获得了合理的后峰锯齿脉冲试验条件,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结论 提出的基于自适应差分进化算法的冲击环境后峰锯齿脉冲试验条件自动寻优方法正确可行。  相似文献   
107.
利用中国减污降碳的主要市场型环境规制政策试点——排污权交易政策和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本研究基于2003—2018年中国26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三重差分模型、空间杜宾模型及嵌套模型,探究减污降碳的政策协同与区域协同效应。研究发现:实施“双权”交易可以对碳排放和PM2.5减排产生政策协同效应,并促进区域间的协同效应;实施单一的环境规制会对非排放清单的排放物减排产生负面效果,且没有形成区域协同效应;实施“双权”交易可以提高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促进区域间的协同效应。本研究的发现可以为中国推进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08.
新型城镇化是区域经济增长和绿色转型的有力支撑。在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政府主导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减污降碳的政策效果有待验证。该研究选取2004—2020年中国1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从“污染”和“碳排放”两个维度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减污降碳效应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显著的减污降碳效应,并且呈现逐年递增的特征,该结论在考虑了DID有效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异质性分析表明,从“区位-特征-规模”三维城市属性看,减污降碳效应在东部城市、非资源型城市、高人力资本城市和规模较大的城市更加显著;分位数回归估计结果显示,新型城镇化的减污降碳效应呈边际递增趋势。(3)机制分析表明,新型城镇化除了直接对减污降碳存在促进作用,还可以通过推动三次产业结构整体升级、服务业结构升级以及绩效型技术创新而有效促进减污降碳,但投入型技术创新对减污降碳的影响尚不明显。该研究为下一阶段中国区域污染治理提供了新思路,政府应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减污降碳,同时借助产业结构升级和绩效型技术创新以更加有效的方式释放新型城镇化在区域绿色发展中的红利。  相似文献   
109.
以纳米金修饰玻碳电极为基础电极,以双酚A为模板分子,以邻氨基苯硫酚为聚合单体,采用循环伏安法电聚合制备分子印迹聚合膜,利用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法研究电极的电化学特性。结果表明,双酚A在修饰电极表面的反应是一个受吸附控制的等电子、质子转移的不可逆反应。采用差分脉冲伏安法检测双酚A,线性范围为5. 0×10~(-6)mol/L~4. 0×10~(-4)mol/L,检出限为2. 3×10~(-7)mol/L。将该电极用于自来水和牛奶样品的测定,结果均为未检出,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3. 5%和95. 4%,3次测定结果的RSD分别为4. 0%和5. 7%。  相似文献   
110.
2014年夏季6~8月利用地基多轴差分吸收光谱仪(MAX DOAS)在新疆绿洲城市乌鲁木齐市三道坝镇、库尔勒市西尼尔镇及博乐市84团农田区观测的NO_2垂直柱浓度(VCD)数据,结合同期的气象数据分析了NO_2VCD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NO_2气体的日变化规律在乌鲁木齐市和库尔勒市农田区呈波浪式多峰特征,博乐市农田区呈明显的双峰形式,且峰值除了库尔勒市在午后外,乌鲁木齐市和博乐市均出现在早晚时段;2新疆绿洲城市农田区在夏季6月(3.327×1015molec/cm~2)的NO_2VCD最高,其次是7月(2.002×1015molec/cm~2),最低是8月(1.656×1015molec/cm2);3NO_2VCD与气温、水汽压气象要素密切相关;由于城市间地势、格局的差异,库尔勒市的NO_2浓度与风速呈显著正相关,乌鲁木齐市、博乐市的NO_2浓度与风速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