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5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224篇
安全科学   100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40篇
综合类   484篇
基础理论   38篇
污染及防治   41篇
评价与监测   63篇
社会与环境   19篇
灾害及防治   28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91.
于2019年对济南市固定污染源颗粒物在线监测设备的品牌、方法原理和手工监测比对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种激光前向散射法颗粒物在线设备比对结果符合性较好,带加热功能的采样头可以有效降低水滴的干扰;激光后向散射法颗粒物在线设备比对结果符合性较差,零点漂移达到3. 3%,2/3的手工比对数据绝对误差±5 mg/m3。指出,激光后向散射法设备不适用于超低排放企业,激光前向散射法设备因适用高湿度低量程环境,测量精度高,在济南市的适用性更好。  相似文献   
792.
南京北郊O3、NO2和SO2浓度变化及长/近距离输送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利用2008年1月—2010年12月南京北郊O3、NO2和SO2质量浓度连续观测资料结合后向轨迹模式,采用聚类分析对轨迹进行分类和KZ滤波器对数据组分进行分离的方法,讨论了南京北郊气体污染物(O3、NO2和SO2)的质量浓度变化规律及长/近距离输送对该地区污染气体的影响.结果表明,南京北郊春末夏初(5、6月)O3月均浓度出现最大值,12月出现最小值;NO2在春季(3—5月)月平均浓度相对较高,8月份浓度全年最低,而SO2浓度在6、7月出现最低值.不同季节气体污染物浓度日变化各有特点,O3呈单峰分布,12:00—15:00出现浓度最大值;NO2浓度高值则出现在夜间;SO2在清晨出现最大值,另外,春秋冬季SO2呈双峰型分布.长/近距离输送对南京北郊污染气体影响的分析表明,在西南方向的近距离输送影响下,该地区O3浓度将会出现明显的高值;传输速度较慢的西北气流则会促使该地区形成高浓度的NO2;长距离输送对O3和NO2的贡献与气团输送距离有关,说明该地区O3和NO2是区域性问题.另外,当在传输速度较慢的偏东气流的控制下,SO2的浓度较高,说明SO2的高浓度事件与偏东方向的近距离输送有关.  相似文献   
793.
太湖水体颗粒物散射的剖面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探索太湖水体颗粒物散射的剖面分布特征,掌握水下散射变化机制,2008年11月对太湖3个不同深度的散射系数和后向散射系数分别进行观测.研究分析了它们随深度变化的特征;由衰减系数,计算出太湖水体颗粒物粒径分布函数(PSD)斜率值的剖面分布;根据散射系数与悬浮物浓度的相关关系,推算了悬浮物浓度及组成的剖面分布;根据水体折射指数,分析了不同深度水体散射系数的主导影响因子.在0、50、100 cm这3个深度处的颗粒物散射,分别有14%、17%、12%的样本是由藻类颗粒物主导的,35%、30%、34%是由无机颗粒物和非藻类有机颗粒物主导的,51%、53%、51%是由三者共同主导.结果表明,太湖水体的散射和后向散射系数随深度变化较小,不同湖区太湖水体总悬浮的浓度差异性很大,但是在不同剖面深度上差异较小,浓度差异较大的点基本上都出现在入湖河流旁,太湖水体颗粒物散射系数的主导影响因子除少数靠近入湖河流的样点外,大部分样点在不同剖面深度上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794.
2018年11月22日-12月1日,兰州市经历了一次远距离传输的沙尘天气过程,为了解此次沙尘天气过程时段细颗粒物污染特征及其污染来源变化特征,本研究基于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SPAMS)细颗粒物自动采集数据,并结合常规污染物自动监测数据和气象因子数据对沙尘天气前后及其过境期间细颗粒物化学组分及污染来源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同时利用后向轨迹模型(HYSPLIT)研究了沙尘气溶胶的输送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受沙尘天气过境影响,兰州市PM10浓度大幅升高,PM2.5/PM10最小值仅为0.13,SO2、NO2、CO质量浓度出现明显降低,而O3质量浓度在沙尘过境时有所升高;细颗粒物质量浓度与MASS数浓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细颗粒物的变化趋势可一定程度上反映大气细颗粒物的污染状况;利用自适应共振神经网络法分类后经人工合并将所采集到的细颗粒分为9类:OC、EC、HOC、OCEC、MD、HM、K、Na、LEV;所选时间段内SPAMS采集到的OC(24.8%)类颗粒物数量最多,沙尘过境时MD、LEV、Na类颗粒物占比不同程度增大,其余颗粒物占比减小;沙尘过境时扬尘源、生物质燃烧源、工业工艺源、餐饮及其它源贡献率增加,其中扬尘源增幅最大,而其余源贡献占比减小;后向轨迹HYSPLIT模型输送路径结果显示沙尘天气过程的起源地为塔克拉玛干沙漠,传输方向为经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进入青海中部,最后影响兰州地区.  相似文献   
795.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含金霉素残留的鸡粪施用于农田对农田土壤中微生物的毒性效应.选取蔬菜试验田,划分4个2m×2m试验小区,除对照组(不施用任何肥料)外,其他3块分别施用不含金霉素的鸡粪和含46.4 mg/kg、97.6 mg/kg金霉素的鸡粪.在试验期内,分别在不同时间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土壤的呼吸强度、土壤中金霉素抗性细菌数量及土壤中微生物多样性变化等指标.结果表明,两个质量比的粪源金霉素(46.4 mg/kg和97.6 mg/kg)暴露分别降低了土壤中细菌数量24.1%和27.2%,降低了放线菌12.1%和22.9%,减少了真菌数量1.92%和2.52%,并且影响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同时增加了土壤中金霉素抗性细菌数量及其比率.同时发现,粪源金霉素的暴露随时间延长对土壤微生物的毒性影响有减缓趋势.这可能与随时间延长金霉素被降解或土壤微生物对金霉素产生了适应有关.  相似文献   
796.
以磷肥生产废弃物氟硅酸制备氟化铵溶液时副产的白碳黑为原料,以铝矾土为铝源,制备了晶化导向剂,并采用水热法制备了4A分子筛.考察了晶化导向剂加入量、晶化时间和晶化温度对4A分子筛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晶化导向剂的加入量为7%(质量分数)、晶化温度为80℃、晶化时间为2 h时,制备的4A分子筛的钙交换容量(以CaCO_3计)为336 mg/g,并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红外光谱仪对4A分子筛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797.
文章针对畜禽养殖基地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污染问题,研究了交沙霉素(JOS)的吸附动力学、热力学特性以及垂向迁移机制,并基于土壤吸附和土柱迁移试验,得出以下结论:(1)吸附动力学实验表明,第16小时达到吸附平衡状态,Elovich方程能够更好地拟合土壤中JOS的动力学吸附过程.等温吸附实验表明,Freundlich模型对土壤中JOS的等温吸附过程拟合效果更好,最大吸附容量为187.74 mg/kg.(2)增大抗生素初始浓度对土壤吸附JOS起促进作用;土壤溶液pH为7.5时吸附能力最强;Ca2+对土壤吸附JOS的抑制作用强于Na+,而Fe3+对土壤吸附JOS有明显的促进作用.(3)增加施药量能提高JOS在土柱中的垂向迁移能力,偏中性的淋溶液对土柱试验结果影响很小,碱性环境较中性环境更利于JOS垂向迁移.Fe3+对JOS在土柱中垂向迁移有明显抑制作用,Ca2+对JOS在土柱中垂向迁移的促进作用较强.研究结果可为土壤抗生素污染防治与风险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98.
底栖动物扰动对河床渗透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任朝亮  宋进喜  杨小刚  薛健 《环境科学》2013,34(11):4275-4281
河床渗透性是影响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交换的重要因素,为探究底栖动物扰动对河床渗透性的影响,以渭河干流上5个研究点为例,通过对河床沉积物垂向渗透系数和沉积物粒度进行分析,再结合底栖动物的种类和密度,研究垂向渗透系数与底栖动物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底栖动物扰动对河床渗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沉积物成分分布以沙和砾石为主的草滩,渗透系数达到18.479 m·d-1,底栖动物的生物密度为139 ind·m-2;沉积物成分中粉沙和黏土占很大比重的眉县,渗透系数为2.807 m·d-1,底栖动物的生物密度为2 742 ind·m-2;沉积物粒度分布基本相同的眉县、咸阳、临潼和华县等4个渗透性较差研究点中底栖动物的生物密度和垂向渗透系数均差别较大,但是生物密度和垂向渗透系数呈显著相关性,其两者之间皮尔森相关系数r=0.987.不同研究点影响沉积物渗透性的主要决定因素不同,渗透性较强研究点主要为沉积物颗粒大小,渗透性较差研究点主要为底栖动物扰动;不同研究点内生物密度差别较大,不同生物种类差别也较大;底栖动物的生物扰动能够缓解细小沉积物的阻塞,以使弱渗透性河床沉积物的渗透性增强.  相似文献   
799.
论文采用国家铁路省际间煤炭资源的交流数据、动力煤价格数据,以全国最大的煤炭输出省--山西为例,运用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了资源区域流动的驱动因子。基于场论,提出了测度资源区域流动潜力的方法。主要结论有:①资源区域流动的主要驱动因子有距离、价格差;②在显著性水平α=0.05下,区域煤炭价格差与晋煤净输流量呈正向变化,但线性无关,源汇间距离与晋煤净输流量呈线性负相关;③2005年晋煤净输流量与源汇间距离符合F=e9.091-0.003D的Growth回归模型;④资源势差涵盖了影响煤炭流动的流量和距离等2个主要因子,是测度资源流动潜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00.
姜雨  刘迎云  宗梁  吕方可 《环境工程》2019,37(7):142-147
利用HYSPLIT模型的后向轨迹模式,结合GDAS气象数据、衡阳市PM_(2.5)质量浓度数据,分析了衡阳市2015—2017年冬季外来气团后向轨迹分布特征,并运用后向轨迹模式中的聚类分析法、潜在源分析法(PSCF)、浓度权重分析法(CWT),分析了衡阳市冬季PM_(2.5)外来输送通道及潜在源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衡阳市冬季外来气团后向轨迹主要来自偏北方向,移动速度较慢,100 m高度的PM_(2.5)外来输送路径较集中,以近距离输送为主; 500 m高度的输送路径较分散且更长,长距离输送的影响增大。聚类分析显示,来自东北方向的聚类轨迹出现频率最高,该类轨迹移动方向是PM_(2.5)外来输送的主要通道方向。潜在源分析显示,衡阳市冬季PM_(2.5)外来输送以区域输送为主,对浓度影响较大,湘东、湘南、赣西、湘赣交界处、桂东北、豫南地区为PM_(2.5)外来输送的主要潜在源区,湘南、湘东北、赣西地区是高浓度外来输送潜在源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