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安全科学   8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43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长期以来,中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基础相对薄弱,国家环保部门于2014年出台《农村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技术规定(试行)》。研究利用2015—2016年安徽省域的农村环境监测数据,将安徽省重点生态功能区考核县域的数据与其他县域监测数据进行分类整理,采用该技术规定开展农村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对评价体系的3个级别指标层面的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并通过2组数据的差异性分析,深度剖析评价体系各级指数的结果合理性,验证该评价技术规定的区域适用性;同时,根据各级指标对比中发现的问题,对评价体系的相关指标提出修改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32.
考虑异质人群不同声功能需求和时空分布,对异质人群交通噪声暴露特征进行评估。通过集记人口高斯分解和噪声预测,获取特征人群分布数据和交通噪声数据;基于特征人群年龄和声功能需求,标定各年龄段人群噪声响应函数并进行归一化处理,构建异质人群噪声响应曲线;构建交通噪声暴露评估模型,结合获取数据及噪声响应曲线进行噪声暴露评估。结果表明,3类声功能区中人群噪声暴露与年龄变量均呈现类抛物线趋势,40岁左右人群暴露影响较儿童和老人低59.9%左右。人均噪声暴露在夜间明显偏高,尤其在声功能需求较高的第1类声功能区,其人均噪声超标值比昼间高7 d B。特征人群的空间分布对噪声暴露影响显著,工作时段学校区域适学人群集中,其总噪声暴露风险为同等状况住宅区的1.2倍。综合考虑人群特征和时空分布等因素,可更科学地进行区域交通噪声污染评估。  相似文献   
33.
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运用迁移差别指数对马沟泉村移民主体的家庭贫富、家庭规模、职业、年龄、受教育程度等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家庭富裕和规模大、有固定职业、年龄在0~14岁和60岁、受教育程度高的移民主体迁移差别指数高,更倾向于迁移。同时探讨了移民主体差异性对移民效应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家庭规模越大越容易摆脱贫困;从业种类越多的家庭、富裕的家庭收入越多,移民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4.
在总结水库的区域、流域特性,水动力学特征及功能用途等导致水库富营养化特征之差异性的基础上,讨论水库富营养化分区管理标准的制定方法。研究认为:我国水库富营养化分区管理标准的制定,一是选取合适的分区指标,将水库纳属相应的地理区域;二是选取相应的指标体系制定科学的标准。同时,分区选取的指标应以地理类的指标为主,而标准指标应以营养盐、水动力学及藻类为主。未来工作应主要集中于水库降雨、温度、土地利用、水质等数据的收集及积累。  相似文献   
35.
动物比喻作为英汉语中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引起人们无限的联想,使英汉语更加丰富多彩、更富于表现力。根据人类语言的两方面特点:共性和相对性,对动物比喻联想在英汉语中的异同及其翻译技巧进行了对比分析.参7.  相似文献   
36.
根据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在计算机课程中所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对如何有效地实施"差异性"教学进行了讨论,认为针对每个学生所表现出的差异性,应制订相应的实施策略,开展差异性教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出发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有效地解决了班级授课制的固有缺陷和因材施教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37.
为了量化2005至2010年中国各省区市之间碳排放差异性及其变化趋势,本文运用Theil指数KAYA分解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全国人均碳排放差异逐年减小,能源强度是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人均GDP是人均碳排放差异缩小的主要原因;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区域划分方法的组内差异大于组间差异,且中西部地区内部差异是造成全国差异的主要原因;相对"十一五"能源强度目标分解,"十二五"碳强度目标分解已考虑省市区差异,但其基本上根据人均GDP差异进行分组,且很大程度沿用了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区域划分。因此,建议在对各省区市分配减排指标时,考虑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同时兼顾产业结构和资源禀赋,并根据中西部地区内部排放差异将目标分解方案精细化  相似文献   
38.
为了解外源菌剂在处理系统中的微生物活性和群落结构变化对于制革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采用Biolog技术追踪了不同处理单元活性污泥中菌群的代谢差异性变化,获得了菌群代谢指纹图谱和功能群落多样性信息,并结合COD、氨氮及总氮去除率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单元功能菌群均对醇类碳源的代谢衰退最显著,而综合代谢活性衰退在二级好氧池最明显;各单元功能群落丰富度高而代谢活性较低是由菌剂稀释造成的,投加量是影响废水处理效果的关键因素,在生物选择池增大菌剂投加量可最大限度地减少菌剂总的使用量,并使COD、氨氮及总氮去除率分别提高23.1%、58.8%及43.5%。  相似文献   
39.
陈琼  周强  张海峰  刘峰贵 《生态环境》2010,26(6):1284-1289
采用1999—2008年NDVI和三江源地区及周边31个气象站点的温度和降水旬数据,在确定每年5月中旬至9月底作为三江源地区植被生长季(14旬)的基础上,分析NDVI对气候因子变化响应的区域差异。结果显示:以巴颜喀拉山为界,三江源西部生长季内NDVI指数对温度、降水的线性相关性明显比中东部普遍,同时,不同海拔地段响应程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且海拔5300m左右为线性响应的最高限,NDVI对气候因子的线性响应主要表现为对温度正相关和降水负相关。因此,对三江源生长季内植被生长而言,水条件明显好于温度条件,并且温度对植被覆盖的影响通过直接正相关和降水负相关表现出来,温度是三江源地区植被生长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40.
东苕溪水体氮、磷形态分析及其空间差异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于2009~2011年在东苕溪开展了4次全流域野外调研,系统分析了东苕溪水体氮、磷形态特征及其空间差异性.东苕溪可分为上游、中-上游、中-下游3个河段,分别具有山溪性河流、城镇影响河流、平原型河道特征.结果表明,水体中氮以溶解态为主,硝态氮(NO3--N)是溶解态总氮(DTN)的主要形态;颗粒态磷比例略高,溶解态总磷(DTP)的相对贡献沿程降低.溶解态有机氮(DON)、磷(DOP)分别占DTN和DTP比例的22%、42%,且TN与DON、TP与DOP之间显著正相关.中-上游河段的氨氮(NH4+-N),DOP和溶解性正磷酸盐(PO43--P)含量最高且电导率与NH4+-N、DOP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表明城镇污、废水排放影响水体氮、磷含量及形态特征;浊度与各形态磷之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河段下游开矿、行船及挖沙引起的矿质颗粒输入或沉积物再悬浮是磷素的重要来源,但水体中部分溶解态磷吸附在矿质颗粒表面形成胶体物质,导致中-下游河段DTP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