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0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73篇
安全科学   99篇
废物处理   21篇
环保管理   47篇
综合类   307篇
基础理论   87篇
污染及防治   36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灾害及防治   4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401.
分析了起始细胞数对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urm )和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 )种群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种培养的情况下,不同起始细胞数量对中肋骨条藻和旋链角毛藻种群细胞数有显著的影响,随起始细胞数的增加种群细胞数有增加的趋势.按不同接种比例进行混合培养,两种藻生长均受到抑制,而且中肋骨条藻降低的程度远大于旋链角毛藻.经计算,旋链角毛藻的种间竞争能力明显强于中肋骨条藻.抑制能力是中肋骨条藻抑制能力的11倍.  相似文献   
402.
为了研究低浓度四溴双酚A(TBBPA)暴露对人子宫内膜癌恶化的影响,本实验采用人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暴露于不同浓度的TBBPA,探讨其毒性效应及可能存在的分子机理.实验采用MTT法检测Ishikawa细胞的存活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TBBPA对Ishikawa细胞形态的影响,用细胞划痕与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侵袭情况,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与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标志物及相关转录因子mRNA与蛋白水平表达量.结果显示,Ishikawa细胞暴露于不同浓度TBBPA(1.00×10-9、1.00×10-8、1.00×10-7mol·L-1)后,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细胞形态由卵圆形逐渐变为长梭形,细胞侵袭率、细胞划痕愈合率、细胞迁移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EMT标志物E-cadherin表达量显著下降,Vimentin和N-cadherin表达量明显上升;EMT上游转录因子Twist和Snail-1的含量也显著增加.结果表明,TBBPA暴露是通过改变细胞内E-cadherin、Vimentin和N-cadherin的含量进而激活Ishikawa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导致人子宫内膜癌的恶化;而激活上皮间充质转化的过程可能与TBBPA诱导Twist和Snail-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03.
为探究铁基纳米材料在苯甲酸厌氧互营代谢过程中的作用,以厚壁菌门的厌氧互营苯甲酸降解菌Sporotomaculum syntrophicum与产甲烷菌Methanospirillum hungatei的共培养体系为研究对象,考察投加铁基纳米颗粒四氧化三铁(Fe3O4NPs)和三氧化二铁(Fe2O3 NPs)对苯甲酸厌氧降解转化甲烷的影响.结果表明:10~500mg·L-1的Fe3O4纳米颗粒对苯甲酸降解速率及产甲烷量没有显著影响;而高浓度的Fe3O4纳米颗粒对苯甲酸降解及产甲烷速率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当添加Fe3O4纳米颗粒的质量浓度为600、800、1 000 mg.L-1时,第15天的产甲烷量分别减少了24.29%、44.13%和61.54%.低浓度和高浓度的Fe2O3纳米颗粒对苯甲酸的降解及甲烷的产生均无影响.质量浓度为10~1000mg·L-1的Fe3O4NPs和Fe2O3NPs均不能促进SS.syntrophicum与M.hungatei共培养体系的种间电子传递过程.本研究结果可为导电材料强化厌氧纯菌降解苯甲酸,以及利用导电材料强化苯甲酸废水及木质纤维素类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04.
我国小麦白粉病发生流行的长期气象预测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确定了影响我国小麦白粉病发病流行的9项关键环流特征因子指标,其中4项较好地表征了我国小麦白粉病发病面积轻、偏轻、偏重、重4个级别的气候特征.以关键环流特征因子距平为预测因子,建立的上年10月初、当年4月初制作预报的2个全国小麦白粉病发病面积距平预测模式历史拟合效果较好,对2004年的外延预报准确率分别达87.5%和98.2%.通过分析关键大气环流特征因子对我国小麦白粉病发生流行的可能影响机制,发现前期关键环流特征因子对我国小麦白粉病的发生流行具有很好的气候背景指示效应.  相似文献   
405.
研究了氮源,铁、铜、锰等金属元素以及Tween 80等有机添加剂对黄孢原毛平革菌降解苯酚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源是黄孢原毛平革菌生长的必需元素,铜元素和锰元素对苯酚降解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铁元素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各种微量元素的最佳浓度分别为:氮0.1 g/L、铁0.5 mmol/L、锰1.0 mmol/L、铜0.3 mmol/L、Tween 80 0.01 mmol/L。  相似文献   
406.
岷江上游茂县半干旱河谷灌丛优势种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采用2×2列联表,通过方差分析、X2检验、Ochini关联指数和Pearson积矩相关系数,分别对岷江上游茂县半干旱柯谷灌丛的10个主要优势种的种间关联和种间协变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茂县半干旱河谷灌丛的优势种间关系较复杂.多物种间里显著的复合正相关关系,45个种对中的7个种对具有显著的正关联,其关联程度较高(Ochiai指数为0.645~0.858),这些关联的种对分别对环境的要求相同;5个种对存在显著的正协变,它们都是非显著关联的种对,表明在某一具体的植被类型中,种间关联与协变并无明显的内在联系.小角柱花(Ceratostigmaminus)与其它优势种间的关联性最广泛,而刺族花(Convolvulustragacanthoides)则无显著的关联和协变,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成分.  相似文献   
407.
土霉素对小麦毒性效应的品种间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土霉素对小麦毒性效应的品种间差异,收集了63个小麦品种,根据土霉素对小麦种根影响的试验结果,从中筛选出对土霉素耐性相差最大的两个小麦品种,探讨了土霉素对这两个小麦品种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小麦对土霉素的耐性存在品种间差异,在供试的63个小麦品种中,核优1号对土霉素最敏感,而烟农21对土霉素最不敏感,二者的EC50值分别为1.25和54.21mg·L-1;2)土霉素处理能够显著降低小麦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以及总叶绿素的含量,其中对土霉素敏感品种核优1号的抑制显著高于不敏感品种烟农21;3)就同一品种而言,土霉素胁迫条件下,叶片叶绿素a的降低程度明显高于叶绿素b,叶片叶绿素a/b的比值显著降低.土霉素对敏感品种核优1号叶绿素a/b比值的影响显著弱于不敏感品种烟农21.  相似文献   
408.
王静  秦俊  高凯  胡永红 《生态环境》2010,19(4):908-912
桂花Osmanthus fragrans是我国城市园林建设中的重要树种,在上海居住区绿化中应用频度高达98.88%。目前对桂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栽培、种植和养护方面,但对其光合和蒸腾特性的研究较少。在自然条件下使用LICOR-6400光合测定仪测量了冬季和夏季桂花的净光合速率[Pn/(μmol·m^-2·s^-1)],以及蒸腾速率[T/(mmol·m^-2·s^-1)]、胞间CO2浓度[Ci/(μmol·L^-1)]、气孔导度[GS/(mol·m^-2·s^-1)]等生理因子,以及气温(t/℃)、相对湿度(RH/%)、光合有效辐射[PAR/(μmol·m^-2·s^-1)]等环境因子的日变化。对桂花净光合作用与各种生理因子和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对桂花冬季和夏季净光合速率以及对高低温的适应策略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随着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增大,净光合速率也逐渐升高,但由于气孔调节的局限,净光合速率在达到最高值后又有所下降。冬季,桂花的光合作用效率降低,但其通过扩大对光适应范围,充分利用正午最适的光温条件来维持一定的净光合速率和固碳量。夏季,桂花通过午休现象和大量的蒸发降温来避免高温高光带来的伤害。冬季和夏季桂花的光合固碳能力相差不大,但夏季的桂花的水分利用效率远低于冬季。  相似文献   
409.
以滨海新区2008年卫星影像、《滨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和《滨海新区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2005-2050)》为基础,在GIS技术下运用景观格局分析、网络结构分析及斑块间的相互作用力分析法研究了滨海新区规划对区域生态网络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滨海新区2008年生态网络景观破碎化严重且连通性差;《总体规划》侧重于斑块间的廊道连接,但大尺度斑块比例小;《战略研究》侧重于大尺度斑块的构建,但连通性较差;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提出了滨海新区的生态网络结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10.
主要报告了全国24个环境监测实验室利用气态苯系物标准样品开展实验室间测量比对研究的结果,并提出了一套结果比较的统计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