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7篇
安全科学   114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95篇
综合类   419篇
基础理论   45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广州李坑生活垃圾填埋场周围植被现状调查与影响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对垃圾填埋场封场后如何进行生态恢复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对超负荷运转中的广州市李坑生活垃圾填埋场周围的植被现状进行了调查,测算了物种量、覆盖度、污染状况等。同时运用植被覆盖度、结构、物种量和相对物种量等级评价以及对Zn、Cd等6种污染物的质量指数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所调查填埋场场区及灌区内有轻度污染,而场外与灌区外则相对较轻或无污染。  相似文献   
122.
2003-2007年广州市生态足迹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足迹是近年发展的用于定量研究和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状况的新方法。本文在简要介绍生态足迹的概念与计算模型基础上,定量研究了广州市2003年-2007年五年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变化规律和特征,并分析其原因。结果表明:五年间广州市人均生态足迹分别为2003年1.701 6 ha,2004年1.930 9 ha,2005年2.039 3 ha,2006年2.095 8 ha,2007年2.247 1 ha;人均生态承载力依次为2003年0.263 2ha,2004年0.259 1 ha,2005年0.253 9 ha,2006年0.238 7 ha,2007年0.216 2 ha;生态赤字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从2003年的1.438 4 ha上升到2007年的2.030 9 ha,根据计算得到的广州市生态赤字的现状值,分析了生态赤字的成因,为广州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生态承载力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3.
近地面臭氧(O_3)污染已日益成为我国城市群地区空气质量难题。基于近年广州国控空气质量观测站点及广州塔的在线观测数据,结合代表性站点典型时间段VOCs的离线采样观测,探讨了广州市O_3浓度的时空变化和污染特征,并初步分析了O_3生成对前体物VOCs和NOx的敏感性。结果表明:2009—2014年广州市近地面O_3浓度年均值波动上升,每年6~10月份O_3浓度最高,一般以10月份污染最严重;O_3浓度日变化呈单峰特征,高值在14:00左右;空间分布上O_3浓度呈现中心城区低、南北郊区高的特征,而2015年1~5月份广州塔观测发现488m高度O_3浓度显著高于168m、118m和6m高度,且其峰值相对延迟1h左右;广州中心城区O_3生成属VOCs敏感型,秋季南部近郊区以VOCs敏感型为主,北部和离中心城区较远的南部郊区属于过渡型;夏季南部远郊属于过渡型但偏NOx敏感型。  相似文献   
124.
广州市水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资源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科学分析城市水资源承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并基于此协调人口与水资源的关系,建立适应于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的人类生活与生产方式,将有助于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本文的计算思路是在对广州市水资源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构建广州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划定水资源承载力等级,对市各辖区相应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同时结合广州市人口规划预测的人口数量及未来的供水能力等进行预测,以此提出提升水资源承载力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5.
广州市有2200多年历史,是1982年国家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992年被世界大都市协会接纳为会员城市,是目前中国唯一被接纳为会员的城市。要达到现代化大都市的水平必须与整个世界经济的市场体制和产业接轨,为此广东省建立了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把广州市列为中心城市,并计划化15年时间将广州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从世界各国国际大都市发展的历程看,表现为物流、能流和人流的集中和分散过程,实际是经济与资源和环境协调的发展过程。历史上曾经有过美国洛杉矾的光化学烟雾事件,日本东京50~70年代经常发生的硫酸烟雾和光化学烟…  相似文献   
126.
本文就广州市生活用水量日益增长的现象,根据实际情况选取变化幅度较大和影响较显著的4 个指标,采用1992 年~1997 年的数据对广州市生活用水量变化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并提出了减缓该市生活用水量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7.
广州市大气中颗粒态多环芳烃(PAHs)的主要污染源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采用特征化合物与因子分析对广州市大气中颗粒态PAHs的来源及其贡献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大气中颗粒态多环芳烃主要来源是机动车尾气排放和燃煤,其中机动车为主要污染源,占了69%,其次为燃煤,占了31%.冬季大气中颗粒态多环芳烃污染加重的主要原因为低温、无风的气象条件下形成的逆温效应,主要污染源为机动车的尾气排放;夏季颗粒态多环芳烃污染的增大同样是无风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结果,但此时燃煤对大气中颗粒态多环芳烃污染的贡献要略大于机动车尾气排放.  相似文献   
128.
正1前言在职安健(集团)五十周年庆典纪念册上,有这样一段话,很好地概括了职安健在安全文化建设上的使命、责任和实践目标:坐拥云山麓水,独享钟灵毓秀。职安健肩负致力于人类的安全与健康之使命,以人为本,团队合作,诚信敬业,兼顾社会、企业及员工之利益,数十载专心  相似文献   
129.
<正>在广州市萝岗区,安全社区建设的"促进项目"会被当作"科研项目"加以细化和研究。安监部门的角色不仅仅是综合监管,还要承担起"催化剂""润滑剂"和"添加剂"的职能。2009年3月,广州市萝岗区为"全国安全社区"。2013年7月,委、区政府决定在夏港街道试点,萝岗区九龙镇通过评定,成为广东进而在全区开展安全社区建设工省第一个农村乡镇型"全国安全社作。2010年11月,萝岗区夏港街区"。至此,萝岗区五街一镇都成道成为广州市第一个"全国安全社为了"全国安全社区",在广东省区"。2012年,萝岗区东区、联和、率先实现了全覆盖。2012年11月,萝岗、永和4个街道先后被命名萝岗区夏港街道被评定为广州市第  相似文献   
130.
<正>为解决街镇安全监管量大面广,仅靠县级机构"管不了"的问题,广州市萝岗区安监局向街镇委托行使部分安全生产执法权。这种基层安全监管模式,为萝岗区街镇安全生产工作开启了新的篇章。"天大的责任,巴掌大的权力"广州市萝岗区安监局综合法规科科长谷林针对街镇安全监管的困境,用一句话总结道,街(镇)是"天大的责任、巴掌大的权力",权责不等、有责无权的尴尬局面导致街(镇)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