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2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217篇
安全科学   32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47篇
综合类   599篇
基础理论   96篇
污染及防治   91篇
评价与监测   62篇
社会与环境   2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71.
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了北京官厅水库底泥对亚甲基蓝、孔雀石绿和刚果红3种染料化合物的吸附行为,探讨了pH值、离子强度、温度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测定了染料的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3种染料的吸附等温线都很好地符合Freundlich方程,底泥对孔雀石绿的吸附量最大.吸附染料过程是在分形表面上发生的反应.不同染料吸附时计算出的分形维数不同,底泥的表面分形维数均处于2~3之间.pH值是影响吸附的主要因素,刚果红和亚甲基蓝受离子强度影响较大.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吸附分为快速吸附和慢速吸附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72.
通启运河通州段表层底泥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行通启运河通州段河道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采样分析通启运河通州段表层底泥中5种重金属的含量,并应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该河段重金属污染状况及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监测河段内底泥中各种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程度由强至弱依次为:PbZnCdCuNi,其中Pb达到中-强污染程度;5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由高到低的顺序为CdPbCuZnNi,其中Cd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达到强,Pb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为中等。  相似文献   
73.
不同染料化合物在河流底泥上的吸附规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北京清河底泥对染料化合物的吸附行为,并探讨了pH值,离子强度,温度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测定了6种染料的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pH值、离子强度是影响吸附的主要因素,温度升高使吸附量增加,6种染料在底泥上的吸附都符合Freundlich方程.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吸附分为快速吸附(小于1h)和慢吸附(12h以上).  相似文献   
74.
沉积底泥中重金属的释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裕中 《环境化学》1990,9(5):27-33
分析数据表明,苏州河市区段沉积底泥主要由细砂和淤泥组成.它所含有的重金属Cu,Cd,Ph,Zn的含量均大为超过上海市农业土壤背景值和JENSEN底泥污染评价值.Cu,Ph,Zn和Cd存在着明显地正相关关系,Zn和Cd比值变动在420—880. 试验结果表明,水相pH值对底泥中重金属的解吸溶出有显著影响,水相的温度和两相间的交换时间影响并不显著.重金属的交换溶山能力的排列顺序为Zn>Cd>Pb.由于底泥中含有的重金属的解吸溶出,导致上复水的水质恶化.  相似文献   
75.
珠江广州河段底泥中有机质、硫化物和重金属汞、铜、铅的污染监测结果表明:各种污染物的含量范围分别为有机质20.8—74.4g/kg,硫化物28.7—538mg/kg,汞0.07-0.74mg/kg,铜20.9—101mg/kg,铅14.2—917mg/kg;它们在沿程各断面的分布表现为上游往中游递增,而中游向下游递减,基本上以猎德、广纸和黄沙三个断面的污染最严重;各种污染物的污染程度顺序是硫化物>汞>铜>铅。相关分析表明:汞、铜与有机质和硫化物的相关关系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随着底泥中有机质和硫化物积累的增加,汞、铜的富集量相应增加,污染加重。  相似文献   
76.
河流水体受污染后,在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下由各种物理、化学及生物作用能得到一定的净化。哈尔滨市松花江段河流水质净化作用主要包括稀释、吸附、江底沉积物的机械过滤与吸附和絮凝沉淀作用。哈尔滨市松花江断面正处于河流侵蚀与堆积交替动态平衡中,可不断提供新的活性表面,使河底沉积物的净化作用持久不衰。该特殊的地质条件是本段河流保持较强净化作用的关键,妥善利用水环境净化能力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水污染控制手段。  相似文献   
77.
近海养虾场底泥中产芽孢细菌的生态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近海养虾场底泥中的细菌数量和类群的调查,发现有超过50%的细菌生物量是产芽孢细菌,因此对底泥中的产芽孢细菌进行了分离和纯化,通过对细胞形态、生理生化等特征的研究和对部分菌株的16S rRNA基因的ARDRA分型、序列分析等,鉴定了67株产芽孢细菌,其中62株属于芽孢杆菌属,5株属于短芽孢杆菌属.进一步对62株芽孢杆菌属的细菌在底泥不同深度的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巨大芽孢杆菌主要分布在底泥深度0~6cm左右的区域,海洋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和蜡状芽孢杆菌主要分布于底泥6cm以下的区域,与坚强芽孢杆菌性状相近的菌分布在底泥2~8cm深度;与耐碱芽孢杆菌性状相近的芽孢菌广泛分布在0~12cm区域.讨论认为,应用这些产芽孢细菌资源在修复海洋环境和开发海水养殖微生态制剂方面具有一定可能性.图3表3参15  相似文献   
78.
对苏州河截流区外河段(城郊段)东大盈河口—北新泾,按河道形态,支流与城镇分布等因素,沿程采集24个底泥柱样,测定其不同部位不同深度底泥中COD_(Cr)和NH_3-N含量,分析COD_(Cr)和NH_3-N在沿程和垂向上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底泥中污染沿程分布呈不规则波状起伏,东大盈河、蕴藻浜、盐铁塘、封浜、华漕港、新槎浦等支流口,浮泥层中COD_(Cr)含量达2万mg/kg,超过背景值2—3倍,支流口下游200m范围内均较高;黄渡小支流口、华漕港支流口浮泥层中NH_3-H含量达250mg/kg,超过背景值3倍。在垂向分布上,底泥柱样都出现峰值分布,在某些弯道及支流口出现递减分布。底泥耗氧污染程度主要与支流及其排污量有关,其次是弯道凸岸处污染物易于沉积富集。这为苏州河市郊段环境综合治理、底泥疏浚和处置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9.
苏州河底泥的污染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底泥释放与悬浮的规律,提出了悬浮释放速率方程,其计算值与实测值的误差不大于30%;根据建立的底泥释放迁移和底泥耗氧过程的数学模式,探讨了苏州河污染底泥释放与耗氧对水质的影响。此外,还提出了底泥污染类型的分级,为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0.
讨论了以河道底泥和生活污泥为原料烧制陶粒比表面的测定原理、方法和结果,并对生活污泥添加量、粘结刑添加量和烧结温度对陶粒比表面的影响作了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