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6篇
  免费   193篇
  国内免费   200篇
安全科学   898篇
废物处理   39篇
环保管理   466篇
综合类   1756篇
基础理论   134篇
污染及防治   63篇
评价与监测   99篇
社会与环境   395篇
灾害及防治   149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44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156篇
  2014年   335篇
  2013年   250篇
  2012年   223篇
  2011年   226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189篇
  2008年   256篇
  2007年   226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49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21.
随着《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相继实施,在高强度的污染治理下,中东部地区PM2.5污染改善效果显著。为探讨在PM2.5浓度不断降低的背景下,仍时有发生的武汉冬季重污染过程的成因及特征,以2020年12月武汉地区一次长达10 d的重污染过程为例,利用多种观测数据和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系统(NAQPMS)分析污染过程中PM2.5的化学组分特征和区域贡献等。结果表明:污染日二次无机盐SNA (SO42-、NO3-和NH4+)和碳质组分(EC和OC)在PM2.5中的占比高(分别为78%和18%),NO3-的占比从清洁日的36%上升到污染日的46%,是污染过程中占比最高的化学组分。污染期间,NO3-和SO42-的浓度比为2.9~6.1,因此二次无机盐的主要来源可能是移动源;OC和EC的浓度比为3.0~9.8,因此碳质组分的主要来源可能是燃煤源。污染期间主要有河南-孝感-武汉和安徽-黄冈-武汉2条污染传输带,污染物传输以武汉周边城市的近距离输送为主,随着污染程度加重,武汉本地及武汉城市圈的区域贡献增加。重度污染天是静稳天气下持续的偏弱东风和西北风输送的污染气团在不易扩散的天气条件下累积形成的。  相似文献   
722.
对南京市1984—2015年Landsat 4/5/7/8卫星TM/ETM+/OLI传感器获取的遥感数据,利用ENVI遥感软件的FLAASH大气校正模块,进行了区域大气能见度( VIS)遥感反演。结果表明,时间跨度达30余年的Landsat卫星遥感数据影像序列反演的VIS呈明显的下降趋势,20世纪80年代数值较高,“差”能见度(<10 km)的观测率不到6%,21世纪以来VIS下降明显,“差”能见度的观测率为20%~25%。与2010—2015年南京市PM10、PM2.5监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在城市空气清洁及污染较轻时,星地监测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但中到重污染天气时FLAASH算法反演VIS偏高,侧重于代表离主城区距离远的偏远乡野山林地区的能见度状况。  相似文献   
723.
香港区域发展的策略性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已形成包括行政规定和法例规定的制度框架,其策略性环评的实践范围也逐步从规划、计划向政策、策略扩展.从评价过程、评价方法、公众参与时段安排、决策出发点等方面分析了2个香港区域发展的策略性环评案例.结果表明,为使策略性环评取得预想的成果并有助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24.
基于贵州省湄潭县2009年统计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湄潭县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分析研究,经计算,2009年,湄潭县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均衡值分别为1.358 3、0.656 1 hm2/人,因此湄潭县生态赤字为0.702 2hm2/人.化石能源用地和草地产生生态赤字较大,分别为0.342 6、0.326 2 hm2/人;建筑用地、耕地和水域产生生态赤字较小,分别为0.096 0、0.048 8、0.022 5 hm2/人;林地产生生态盈余为0.223 4 hm2/人.湄潭县湄江镇、黄家坝镇和永兴镇的生态足迹均衡值较高,鱼泉镇、天城乡、抄乐乡和茅坪镇的生态足迹均衡值较低,其余乡镇的生态足迹均衡值中等.湄潭县茅坪镇、高台镇、抄乐乡和新南乡的生态承载力均衡值较高,黄家坝镇、湄江镇、天城乡、洗马乡和兴隆镇北部的生态承载力均衡值较低,其余乡镇的生态承载力均衡值中等.  相似文献   
725.
童芳  董增川  邱德华 《灾害学》2008,23(1):18-22
水安全危机是人类进入新世纪以来在生存及发展方面所面临的最严重挑战之一。研究科学合理的水安全战略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针对区域水战略问题涉及众多因素且各因素之间动态关联的特点,提出了基于水战略方案优选的兼容度极大化动态组合评价模型(CMM—DCEM),并将其成功地应用于我国广东省北江下游及其三角洲地区水安全战略方案优选评价。评价结果及模型基于不确定性的敏感性分析结果证明:CMM—DCEM实现了主、客观赋权方法以及单一评价模型的融合,使用实码加速遗传算法求解目标函数,克服了传统的组合评价方法计算繁琐的不足,评价过程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726.
基于先进的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技术,直接获取多种类型的降水产品,以模糊数学为基础,利用可拓学原理,建立了多层嵌套式泥石流预报可拓模型。模型根据研究区泥石流发生条件的不同,将临界雨量划分成不同的等级范围,确定泥石流发生的概率大小。将该泥石流预报方法应用到四川省凉山州,以ArcGIS为工具开发了凉山州泥石流短临预报应用系统。当有灾害性天气过程出现时,将启动预报系统,逢整点读取降水产品信息,实现1h滚动预报,预报时段为3h。系统可及时地为政府提供全州的泥石流预报信息,为减灾防灾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27.
GIS环境下大区域工程场地地震液化势的二维概率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具有概率意义的饱和砂土抗液化强度经验公式来对大区域场地进行地震液化势二维概率评价;在GIS软件ArcGIS的支持下,将取样钻孔处的液化势评价结果等价于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中的高程,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模块中的Kriging插值法估计大区域场地的地震液化范围。研究表明:将Kriging法应用于岩土工程地质特征的统计推断,有助于揭示勘探孔以外的地层信息,对于大区域场地地震液化范围的判别是一个较好的手段;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模块中的Kriging法,通过已勘察点的信息(液化势)来估计未勘测点的土层液化势,能够较好地区划出场地地震液化势的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728.
福建暴雨洪灾时空变化与区域划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福建省暴雨洪涝灾害数据库资料,重建了1971—2005年福建暴雨洪灾的时空格局,在此基础上,基于自然灾害系统理论,以县域为单元,根据综合性与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对福建暴雨洪灾进行了区域划分。结果表明:福建洪涝灾害的年际变化呈波动上升趋势,与暴雨次数的年际变化并不一致;年内非台风暴雨洪涝灾害有71.2%集中在4—6月份,台风暴雨洪涝灾害有81.3%集中在7—9月份,群发性强;空间上东西分异明显,东部以台风暴雨洪灾为主,区内根据危险性差异划分为4个二级区;西部以非台风暴雨洪灾为主,区内依据危险性差异划分为3个二级区。分阶段研究表明,洪涝灾害的分布范围由沿海向内陆扩展,并与暴雨频次和持续时间呈不同步增长,反映了福建的洪涝灾害是主要致灾因子暴雨和承灾体共同作用的结果,承灾体的脆弱性加大了洪涝灾害灾情,福建暴雨洪涝灾害的时空格局和区域划分可为防灾减灾规划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729.
三论灾害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50,自引:35,他引:150  
在作者分别于 1991年发表的《论灾害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和 1996年发表的《再论灾害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 ,评述了最近 6年来灾害科学研究的进展 ,提出了灾害科学的基本框架 ,进一步完善了“区域灾害系统论”的理论体系 ,提出了当前灾害科学的主要学术前沿问题。文章并就资源开发与灾情形成机理与动态变化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 ,阐述了区域灾害的形成过程 ,进一步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 ,就建设安全社区 (区域 )提出了“允许灾害风险水平”的区域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30.
铀矿山属于非煤矿山,但其开采不同于一般非煤矿山。一是对矿石的识别,一般用肉眼难以做到,主要依靠放射性物探方法;二是铀具有放射性,氡不断地从矿岩暴露和矿井水析出并衰变成氡子体,因此,铀矿开采多了一项放射性防护的内容;三是对比其他非煤矿山,铀矿床品位低,仅为千分之几甚至万分之几,多数采用湿法冶金。因此,铀矿山在矿山地质工作、采矿方法和通风防护技术等方面具有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