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6篇
安全科学   29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80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正>电视柜上铜质"东方明珠塔"摆件精美,却差点要了1岁男孩童童的命!各大医院急诊科报料:暑假期间,筷子、勺子、家庭摆件等坚硬物件插伤孩子的意外频发,医生提醒:幼童的头颈部锐器伤害,仍是近期应特别关注点。各大医院暑期收治异物伤娃增多记者了解到,8月3日,广东省第二人医院接到广州市一区人民医院求助电话,一名患儿在家玩耍时不慎被尖锐的家庭摆设的尖部刺入颈部,情况异常危急,希望转院。省二医骨科随即派医生前往会诊,并将患者  相似文献   
92.
为探讨云下湿清除作用对长三角地区PM2.5浓度模拟的影响,在华东区域大气环境数值预报系统中新增了气溶胶云下湿清除过程参数化方案,对比分析了2018年12月1日至2019年2月28日降水对长三角地区PM2.5的清除作用及其对数值模拟效果的改进.结果表明,模式对该时段内的降水和PM2.5浓度均有很好的模拟效果,模拟的数值、空间分布和变化趋势均与观测有良好的一致性;增加云下湿清除作用后长三角地区PM2.5浓度模拟效果得到明显改善:平均偏差、平均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分别减小4.85,1.72,2.35μg/m3,归一化偏差和归一化误差分别降低0.14和0.08,约90%城市的相关系数、均方根误差、平均误差、归一化误差得到改进;云下湿清除作用使模拟PM2.5浓度随雨强增大而降低,解决了模式湿清除过程的不足.同时,增加云下湿清除作用会加剧部分城市PM2.5模拟浓度偏低的现象,这需要通过其他过程的完善予以改进.  相似文献   
93.
李光春 《环境保护》2013,41(15):46-48
若要改变我国当前海上船舶污染清除法律制度的被动局面,必须要在立法上确立运用诸如污染清除协议的私法契约方式完成《海洋环境保护法》等公法上的油污防治行政职责,以及对污染清除协议私人契约加以公法上的干预等法律制度,顺应新公共管理理论关于提倡公共权力多元化与社会化的先进理念。  相似文献   
94.
燃煤细颗粒物对大气环境和人体健康均会产生严重影响,化学团聚是促进细颗粒形成大粒径团聚体而易被常规除尘器捕获的重要方法。化学团聚技术中团聚剂的组成是影响细颗粒物团聚效果的重要因素。由表面活性剂、无机盐和高分子絮凝剂构成多元团聚剂体系,经雾化形成液滴喷入细颗粒物团聚室,研究其对细颗粒团聚促进作用的影响。研究表明:选用含有无机盐的二元团聚剂体系均对细颗粒团聚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吐温-80体系对细颗粒物的清除效率可达44.1%;随着团聚剂溶液浓度的增加,细颗粒物的清除效率不断提高,阳离子型团聚剂体系对细颗粒物团聚的促进作用优于阴离子型团聚剂体系;团聚剂体系中无机盐,特别是氯化铵,能有效提高细颗粒清除效率;调节团聚剂体系的pH为弱酸性更有利于细颗粒的团聚。三元团聚剂体系各组分的协同作用可使颗粒间的黏附力提高3.5倍,团聚后细颗粒物的质量减少45%~49%,中位粒径由3.5 μm增加至7.5~8.6 μm。  相似文献   
95.
本文介绍了两种评价溢油污染程度的方法,分析了溢油清除技术中机械法、燃烧法及分散法的适用条件,并介绍了两种溢油响应决策模型。  相似文献   
96.
采用2013~2017年廊坊市区逐时PM2.5质量浓度监测数据及对应气象资料,分析降水对PM2.5质量浓度的影响。研究表明,有降水时的PM2.5质量浓度,年均值比无降水时偏低21.7%~47.1%,月均值在2月、4~11月低于无降水,一日内逐时次值均低于无降水;降水对PM2.5质量浓度的湿清除受降水前其浓度大小与降水量的共同影响,降水前PM2.5质量浓度45μg/m3时,正清除量明显增加到21μg/m3以上,春、夏、秋、冬四季降水前PM2.5质量浓度(μg/m3)分别为31.8、≥30.0、≥40.0、≥156.8时,正清除概率大于71%,降水量超过5 mm以后,正清除占比达负清除的3倍以上;降水强度对PM2.5质量浓度的清除作用在冬季表现不明显,而春季、夏季、秋季当降水强度(mm/h)分别0.7、1.9和0.6时正清除概率达76.9%、94.1%和87.5%。  相似文献   
97.
运用一维时变的层状云物理化学模式研究华南春季降水的酸化和对污染物的清除,其结果与外场观测大体一致.通常,在降水初期对气体和粒子的清除以云内为主,而后云下清除的比例增加.试验表明,H_2O_2 的浓度对SO_2的湿清除起重要作用,它决定SO_4~(2-)的生成和沉降量;气流辐合可以补偿污染物因湿清除的减少,从而增加沉降量  相似文献   
98.
国外动态     
《安全.健康和环境》2001,1(16):14-14,3
  相似文献   
99.
利用化学杀藻剂控制滇池蓝藻水华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滇池外草海约为1.0km^2的开放性水域内,利用化学杀藻剂BC-655开展了蓝藻清除试验,为期一个月的水质监测结果表明,试验水域透明度由投药前的0.29m上升至0.68m(最主达1.11m),叶绿素-a由投药前的250.73mg/m^3下降至164.25mg/m^3(最低达20.78mg/m^3),且试验水域水质总体优于未投药水域参照点水质,基本消除湖面水华现象。  相似文献   
100.
美国每年大约有2000次溢油事故发生在内陆水域,影响显著,近年来,美国石油学会设立了一些课题专门研究内陆水域发生的溢油事故。收获之一就是根据所得成果编写了一本内陆水域溢油应急手册。手册的重点在于确定能减轻不利于生态环境影响和溢油造铖的影响的技术措施。该书有助于决策者评估各种应急方法对减轻溢油影响和加环境恢复的有效性。手册中还提供了一套表示4个油种,20多种应急技术和10种内陆水域之间的关系的矩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