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1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53篇
安全科学   220篇
废物处理   20篇
环保管理   74篇
综合类   362篇
基础理论   19篇
污染及防治   28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43篇
灾害及防治   22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41.
埋地式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在北方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埋地式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是建设部和国家环保总局确认的新型实用专利技术[1],其特点是处理效果好、占地少、建设成本小、运行费用低,特别适用于分散区域的生活污水处理,在江苏、湖北、广东等南方地区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就该技术在北方寒冷地区处理分散的生活污水效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对减轻分散排放的生活污水对地表水体的污染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42.
在本文的前半部分(2011年第3期第46页)中,我们分析了目前可替代能源在世界范围的发展形势,其结果并不乐观。所以要解决世界能源需求快速上涨所带来的压力,其途径并不是寻找新的方法来生产更多的能源,加拿大的焦油砂和墨西哥的海湾钻井,都给我们脆弱的生态系统带来了很大压力,因此,我们应当从节能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方面入手来减少对能源的需求。实现节能和高效需要转变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943.
微生物在城市河流氮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由于河流的三维流动性,有必要明晰河流微生物组成和氮循环功能的垂向分布以及水动力因子对微生物来源和群落构建的影响.基于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北运河北京通州段水体和沉积物的细菌群落组成和氮循环功能,解析了环境要素和水动力因子对群落结构的影响,并对河流细菌进行了溯源.结果表明,沉积物细菌α多样性显著高于水体;从组成上来看,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丰度最高,在水体和沉积物中的相对丰度分别为54.72%和32.36%. PICRUSt2功能解析表明,北运河有丰富的氮代谢功能,共获得47个氮代谢基因.水体和沉积物表现出相似的功能分布:反硝化作用、氮的同化和异化还原作用相关基因丰度较高,生物固氮和硝化作用相对较低.溯源分析表明,水体细菌来自上游、两岸和沉积物的比例分别为60.05%、37.93%和1.05%,而沉积物细菌来自上游、两岸和上覆水的比例分别为50.16%、45.55%和1.55%,细菌主要通过纵向和横向运移影响当地微生物群落的组成.环境因子、水动力因子和两者相互作用对水体细菌群落变化的解释率分别为44.22%、3.21...  相似文献   
944.
赵瑞一  吕现福  段逸凡 《环境科学》2015,36(8):2843-2848
为分析岩溶作用及岩溶碳循环的影响因素,设计了6个不同的处理以进行模拟实验.结果表明H2SO4含量、水动力条件以及土壤厚度对岩溶作用及岩溶碳循环具有重要影响.具有相同土壤厚度的3个处理,其Ca2++Mg2+浓度与SO2-4浓度均表现为:B20-2B20-1B20-3,B50-2B50-1B50-3,说明H2SO4的输入导致了岩溶作用增强,并且下渗水水量增加对水化学性质产生了明显的稀释作用.在煤铁残渣输入量及水动力条件相同而土壤厚度不同的条件下,Ca2++Mg2+浓度与SO2-4浓度表现为:B50-1B20-1、B50-2B20-2、B50-3B20-3.这说明较厚的土壤更有利于岩溶作用的进行.另外,由于实验中H2CO3对碳酸盐岩的溶解量贡献较小,岩溶作用对CO2的净消耗量主要取决于H2SO4含量.但B50-2的SO2-4浓度最大,CO2的净消耗量却最高.这可能是由于煤铁残渣向土壤中输入了有机质或其它养分促进了土壤深部CO2的形成,并且B50-2上部较厚的土壤也导致了H2CO3对碳酸盐岩溶解量的贡献增加,因此B50-2的CO2净消耗量也比较高.  相似文献   
945.
2005年以来,钦州湾口外围填海规模近3000 hm2,岸线变化十分显著,对其上游茅尾海潮流动力及水体交换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通过建立钦州湾-茅尾海二维潮流数学模型,从潮流特征、纳潮量、水体交换周期等方面探讨了2005~2015年间钦州湾岸线变化对茅尾海潮流动力及水体交换的影响,其中,水体交换周期以总负荷的半交换时间表征,避免了单点浓度半交换时间表达中采样点位置不同导致的偏差,以及平均浓度表达中不同时刻水体体积差异带来的误差。研究结果表明:口外岸线变化使钦州湾湾口进一步缩窄,纳潮容积减小,茅尾海潮流流速和潮差减小,潮量减小1.30%~1.53%,半交换周期增加51 h,潮流动力及水体交换能力均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946.
为理解电除尘器除尘机理,文章采用Fluent软件对实验室板式电除尘器进行仿真模拟,分析了多场耦合作用下流体流动特性和粉尘运动过程。电场特性考虑了电晕放电过程,并研究了电流体动力学(EHD)流对流场的影响。结果显示:电晕放电后阴极线附近形成电晕区,电势在两电极间形成了一个交联的等势场,阴极线之间电场强度迅速减弱,连线中点处形成一个黑影区,电场强度几乎为零;在低流速下EHD流改变了流体湍流运动,当电场断面风速增加到1 m/s时,EHD流的影响可以忽略;在湍流扩散的影响下,粉尘运动距离增加,湍流剧烈;当电场断面风速越小、粒径越大、施加电压越大时,除尘效率越高,对粒径为6.9μm的粉尘最大捕集效率可以达到99.4%。  相似文献   
947.
以2013年芦山7.0级地震生命通道S210线滚石灾害防治为背景,在崩塌滚石灾害特征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S210线应急抢险的需求,提出一种新型轻钢结构滚石防护棚洞技术:采用钢板和槽钢为主骨架,双层钢板夹EPS材料为顶板,并将顶板设为20°~25°以提高抗冲击能力。通过动力有限元数值模拟,开展滚石冲击荷载下轻钢结构棚洞动力响应机理与优化设计研究。计算结果表明:轻钢结构棚洞具有较强的抗滚石冲击能力,能承受1 500 k J滚石冲击能量,且施工方便快捷,不影响正常交通,是S210线应急保通较为理想的滚石防护措施。目前轻钢结构棚洞已在S210线滚石危险区段投入使用,效果显著,对确保震后S210线畅通和灾后重建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可在类似山区公路滚石灾害防治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48.
与地裂缝正交马蹄形地铁隧道动力响应模拟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地铁隧道—地裂缝动力相互作用模型试验中,拟采用点荷载的加载方式。为了合理制定模型试验加载方案,建立了点荷载和移动荷载2种加载方式下,与地裂缝正交的马蹄形隧道—地裂缝—地层动力相互作用的数值模型。通过对2种加载方式下的拱底土层竖向最大位移、土层最大加速度分布、土层加速度时程以及衬砌加速度时程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得出在2种加载方式下,拱底竖向最大位移、土层加速度分布、土层加速度时程以及衬砌加速度时程在分布上有相近的规律,从而说明了在模型试验中,可以用点荷载加载方式来代替移动荷载,为模型试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49.
本文对重庆市农村生活垃圾进行了深入调查,并对垃圾进行采样分析,根据不同类型农村地区的经济、生活情况等因素,得出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的主要特征有:垃圾中以灰土和厨余为主,分别是19.83%和19.33%;其次是砖瓦陶瓷类,占总量的15.26%;玻璃类和金属类垃圾所占比例最小,为1.0%~3.3%;垃圾的焚烧热值较低,平均热值为2729k J/kg,显著低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热值均值。有机垃圾比例越大,灰土所占比例越小,含水率越高;影响乡村生活垃圾日产生量的主要因素有常驻人口数量和经济情况;影响乡村生活垃圾组成成分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因素和燃料变化。同时针对于农村生活垃圾处置及产生量的减少提出了两点建议,以期对以后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50.
以三峡水库典型支流库湾小江和香溪河为例,通过2020年蓄水期不同阶段的野外监测,对比分析了两条支流库湾的水动力过程、热分层、溶解氧时空差异及其对蓄水过程的响应.结果表明:(1)蓄水初期,小江库湾表层受大气复氧和浮游植物影响溶解氧较高(7.00~13.00 mg·L-1,其氧跃层出现在水深3~5 m处,5 m以下水域出现大面积缺氧(DO<2.00 mg·L-1),甚至无氧现象.香溪河库湾溶解氧在垂向上大致可以分为3层:表层富氧水体(8.00~12.00 mg·L-1)、中层水体(6.00~8.00 mg·L-1)和底层低氧水体(4.00~6.00 mg·L-1).(2)稳定的热分层为底层厌氧的形成提供了稳定的物理环境,而小江上游来流以及消落带植被分解增加了水体有机质的含量,可能是造成小江水体耗氧量增大、形成厌氧的内因;而香溪河因为长期存在的顺坡异重流补给,底层水体缺氧的风险较低.(3)持续的跟踪监测发现水库蓄水对支流库湾溶解氧起到了显著的补给作用,促使小江库湾厌氧现象在短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