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0篇
安全科学   213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17篇
基础理论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1.
夏强 《中国安防》2012,(11):108-112
企业从事经营活动,必然要接触到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合同。其中买卖关系是社会经济以及企业经营中最常见、最典型的商品交换形式,因而买卖合同也就成为最基本和最主要的一种合同。本文拟结合实践就买卖合同中常见问题进行分析,以期能对规范合同管理、避免经营和法律风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2.
点将台     
正Q:在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中,执法力度不够,无强制力可言。如约谈当事人,人来了,无授权、无职务证明,就没办法往下进行。遇到这种情况,请问该怎么解决?严帅,你好!首先,没有授权、没有职务证明、没有办法进行监察执法的情形,反映了部分乡镇、街道或工业园区的安监机构开展安全生产工作所面临的窘境,即"平时管不了,出了事却要承担责任。"《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第十二条明确A:  相似文献   
93.
《劳动合同法》生效前订立、生效后继续履行的劳动合同中约定的违约金条款不符合《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是否有效?《劳动合同法》第九十七条的规定该如何理解?本期“以案论法”即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94.
举证的原因劳动争议的发生是因为当事人对对方的主张,存在不同的意见而引起的。如果双方当事人不能自行协商解决,就要诉至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当事人应当依据自己所掌握的证据来表述事实,阐述主张。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为完全不知道事实经过的中立的第三方,只能按照对立双方提供的证据确认一个法律上的事实。  相似文献   
95.
飞速发展的交通体现了时代前进的步伐,也造就了交通当事人间不断的争议和纠纷。这些交通争议更多的时候源于一些轻微的交通事故,由于部分当事人争执并非为“利(事理)”而是为了“争一口气(情绪)”,坚持从交通事故处理程序中的交警部门调解,一直吵到一审、二审甚至是不断申诉的法庭诉讼,这其间所耗费的时间、精力与金钱,  相似文献   
96.
原本我以为打官司必须上法院,没想到现在你们把法庭搬到了我家门口,还这么快就帮我解决了赔偿款。我以前真不该为难你们啊!日前,当事人家属宋某接过沙县交警大队民警手中的13万元赔偿款,握着民警的手感慨地说。今年5月16日夜间,江某酒后驾驶摩托车途经205国道琅口施工路段不慎摔  相似文献   
97.
自今年4月中旬开展春季攻势行动以来,石家庄市环保与公安部门联合行动,六起因偷排偷放严重超标废水、非法使用危险化学品、恶意严重超标排污或严重阻挠环境执法人员正常检查的环境违法典型案件当事人分别被当地公安部门依法拘留。  相似文献   
98.
《环境行政处罚办法》于2009年12月30日修订通过,并于2010年3月1日起施行,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1999年发布的《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同时废止。从《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到《环境行政处罚办法》,对环境行政处罚的规定走过了从对《行政处罚法》的亦步亦趋、简单重复,到注重既与上位法、相关法规及司法解释的衔接与协调,又突出环境行政处罚工作的特色,是数十年来环境行政处罚实践成果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99.
薛东飞 《环境保护》2011,(22):56-57
案例类型当事人擅自拆除部分污水处理设施,对处罚结果持有异议案例结果当事人被依法予以处罚案例启示1.排污单位应当严格遵守环境保护的各项规定,认真履行应尽的义务2.环保部门内部应进一步加强沟通,杜绝可能出现的环境隐患案例点评人河南省三门峡市环境监察支队/薛东飞  相似文献   
100.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劳动关系所做的约定,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也是对劳动关系的规定。尽管劳动合同主要是对特定的个别劳动关系的约定,主要涉及特定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而企业的规章制度则是对整个企业内部劳动关系的管理,但是两者在很多情况下都会出现重合。也有可能出现,或者劳动合同签订在前,规章制度制定、变更在后;或规章制度制定在前,而劳动合同签订在后等情况。两者的效力如何确定,又如何协调呢?而效力的确定,将直接影响到劳动争议的审理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