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785篇 |
免费 | 85篇 |
国内免费 | 3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163篇 |
废物处理 | 48篇 |
环保管理 | 974篇 |
综合类 | 2033篇 |
基础理论 | 104篇 |
污染及防治 | 26篇 |
评价与监测 | 37篇 |
社会与环境 | 302篇 |
灾害及防治 | 21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0篇 |
2023年 | 91篇 |
2022年 | 110篇 |
2021年 | 104篇 |
2020年 | 76篇 |
2019年 | 61篇 |
2018年 | 35篇 |
2017年 | 64篇 |
2016年 | 62篇 |
2015年 | 116篇 |
2014年 | 579篇 |
2013年 | 349篇 |
2012年 | 432篇 |
2011年 | 416篇 |
2010年 | 390篇 |
2009年 | 412篇 |
2008年 | 485篇 |
2007年 | 500篇 |
2006年 | 493篇 |
2005年 | 435篇 |
2004年 | 182篇 |
2003年 | 124篇 |
2002年 | 83篇 |
2001年 | 45篇 |
2000年 | 41篇 |
1999年 | 25篇 |
1998年 | 34篇 |
1997年 | 23篇 |
1996年 | 21篇 |
1995年 | 16篇 |
1994年 | 22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16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9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01.
农民对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价值感知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项福利性特点较为明显的政策措施,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价值能否得到广大农民认同,不仅反映了农民对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主观认识和接受程度,而且影响到"两型农业"的建设进程。鉴于此,本文基于湖北省752位农民的调研数据,采用Ordinal Probit模型系统分析了农民对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价值感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价值得到了大多数农民的认同,但其价值并未得到充分体现。农民对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各类价值的感知程度排序是:环境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其比例分别为86.0%、68.7%、60.3%;2尽管影响农民对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各类价值感知的关键因素略有差异,但总体上而言,男性、年龄较小、学历较高、具有农业科技培训经历、主要收入来源为农业、家庭信息化水平较高、对环境污染的关注程度较高、对当前农村环境状况评价较差、环境情感积极性较高的农民,更能感知到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价值;3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要实现经济价值、环境价值、社会价值的统一,需要政府部门在制度安排上向农业循环经济倾斜:通过采取强化补贴、引导涉农企业参与、培育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服务实体等措施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加强以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为代表的人力资本投资,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形成农民、政府双方关于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共同学习型组织,建立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共同愿景,通过培育农民的环境情感,提高其主动保护环境的意识。 相似文献
202.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4,(2)
正《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杂志由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和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联合主办,是我国唯一一份专门研究长江流域各种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以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杂志立足于长江流域,面向国内外,围绕流域资源与生态环境重大问题,报道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及工作经验,介绍国内外江河流域开发整治和环境保护的 相似文献
203.
粱燕君 《中国ISO14000认证》2006,(4):10-11
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并达到较完善的阶段。在较完善的技术标准体系下,标准已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为法律法规提供技术支撑、成为市场准入、契约合同维护、贸易仲裁、合格评定、产品检验、质量体系认证等的基本依据,纵观发达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对我国标准化事业的发展应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4.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社会焦点问题,它关系着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也影响着高校校园安全与社会治安管理。目前来看,大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并不理想,部分大学生面对各种沉重的现实压力,精神状态不佳,心理压力重且难以自疏,个体身心处于亚健康状态。未来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则很容易在职场和社会中遭遇挫败。 相似文献
205.
空中危险接近事件是两机相撞事故的前兆事件,传统的依赖于分析人员知识和简单统计的致因分析模型无法适用于大量空中危险接近事件,因此提出了基于文本挖掘的空中危险接近事件致因研究框架,利用潜在狄利克雷分配模型(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 LDA)提取空中危险接近事件致因主题和关键词,基于全局词向量模型(Global Vectors for Word Representation, GloVe)和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各个主题及其关键词之间的潜在关系,充分利用全局统计信息以准确挖掘大量事件报告。结果表明:利用LDA挖掘得到组织因素、现场运行管理和应急管理等6个主题,其中人的因素主题重要度最大;基于GloVe词向量模型分析得到现场运行管理主题与应急管理主题、陆空沟通及配合主题与人的因素主题2组主题存在较强关联;“意识”是空中危险接近事件发生的关键细节。提出的致因研究框架可以帮助安全管理人员准确认识和高效利用空中危险接近事件报告等文本数据,同时基于数据分析有效减少了人为分析的主观性,提高了致因分析的效率,为精准防控空中危险接近事件提供基于数据的科学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06.
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观察“安全文化”是一个可改建的社会事实,它提炼于企业的自然发展及安全实践,通过建立架构要求,再运用到企业里去创建和完善“安全文化”。AQ/T 9004—2008《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AQ/T 9005—2008《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准则》就是对集体安全意识呈现的外在特殊表征进行的归纳整理,是建立组织的“安全文化”的手段,符合现代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体系。本文还从社会学的角度探讨了“ 安全文化”的构建和传承。 相似文献
207.
拼音yu huo chong sheng释义经过火的燃烧后得到新生,比喻不屈不挠地经历绝境的煎熬和痛苦的考验,获得能力和品性的升华。火是自然环境中时常可以观察到的现象。学会生火并对火加以利用,使人类社会从原始状态逐步发展到了当今的科学和文明时代。最早的刀耕火种,让人类拥有了一种实现基本温饱的可靠手段。直到现在,一些偏远地区的人们还在使用这种方式进行生产。火还是人们实施进攻和防御的手段,以至于发展出专门的火攻战术。尤其在冷兵器时代,战争与火可谓形影不离。历史上,为了庆祝胜利或者阻挡敌人,许多建筑甚至城池被焚毁。因此,人们把某地发生的战争或战事称为战火。火可以为人类造福,也可以夺命毁物。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都认为火是一种神秘的力量,虽然生产生活离不开它,却也可以摧毁一切。一旦失火成灾,往往只剩废墟焦土,一切只有重新来过。所以,人们用"火海"来形容极度艰险之境,也用"投 相似文献
208.
209.
210.
为深入研究行人恐慌情绪对突发事件下群体疏散效率的影响特性,首先,考虑滞留时间、局部密度、行人与出口的距离、周围人员密度以及行人恐慌情绪传播等因素,解析并构建由自恐慌和恐慌传播2部分组成的行人恐慌情绪量化模型,并将其引入社会力模型中进行改进优化;然后,采用与经典现象对比的方法验证模型的有效性;最后,运用Anylogic软件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行人在恐慌情形下的疏散运动特性;适度的恐慌情绪,如当恐慌度小于0.3时,可以加快人群的疏散速度;较高的恐慌情绪,如当恐慌值大于0.3时,则会加剧瓶颈现象,出现所谓的“快即是慢”现象,从而降低疏散效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