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785篇 |
免费 | 85篇 |
国内免费 | 3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163篇 |
废物处理 | 48篇 |
环保管理 | 974篇 |
综合类 | 2033篇 |
基础理论 | 104篇 |
污染及防治 | 26篇 |
评价与监测 | 37篇 |
社会与环境 | 302篇 |
灾害及防治 | 21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0篇 |
2023年 | 91篇 |
2022年 | 110篇 |
2021年 | 104篇 |
2020年 | 76篇 |
2019年 | 61篇 |
2018年 | 35篇 |
2017年 | 64篇 |
2016年 | 62篇 |
2015年 | 116篇 |
2014年 | 579篇 |
2013年 | 349篇 |
2012年 | 432篇 |
2011年 | 416篇 |
2010年 | 390篇 |
2009年 | 412篇 |
2008年 | 485篇 |
2007年 | 500篇 |
2006年 | 493篇 |
2005年 | 435篇 |
2004年 | 182篇 |
2003年 | 124篇 |
2002年 | 83篇 |
2001年 | 45篇 |
2000年 | 41篇 |
1999年 | 25篇 |
1998年 | 34篇 |
1997年 | 23篇 |
1996年 | 21篇 |
1995年 | 16篇 |
1994年 | 22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16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9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自2009年丹麦哥本哈根大会以来,世界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低碳经济受到了广泛关注。低碳经济已被认为是继蒸汽机、电力和互联网之后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减排任务的要求; 相似文献
962.
楚国良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10,(12):21-23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现实意义
作为发展中的大国,我国全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倡导循环经济,在中央文件和国家领导人讲话中,多次提出要将节能减排、推行低碳经济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63.
964.
965.
张瑞 《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2010,(12):44-45
用高质量的产品为用户创造价值,对外讲诚信,对社会讲责任,让客户满意,让员工受益,让社会和谐,济源市金马焦化有限公司专属的企业经营理念,超前的生态发展模式引人瞩目。 相似文献
966.
宋宇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9,(1):4-6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人类在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不能忽略生态文明,否则引起的生态和环境问题会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应该体现在社会的各个层面,尤其是作为人类文明标志的城市,代表现代社会发展形态的都市,饱受废弃物污染之苦的人口聚集地,更应该注重对废弃物的治理。如何有效治理城市固体废弃物的污染,什么样的治理范式是合理高效的?从环境经济的角度讲,城市固体废弃物属于准公共物品,兼有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双重属性,涉及到多方利益主体,因此需要构建多方参与的互动型治理范式。 相似文献
967.
核心阅读:
节能减排是应对我国资源稀缺与环境承载能力有限的挑战的必然选择,是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顺应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战略举措。要实现节能减排,必须提高公民的节能环保意识,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清洁生产。为此,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法规制度,保障节能减排战略的顺利实施;研发相应的节能环保技术,为节能减排提供科技支撑;教育和培养各级管理者的节能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968.
永建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9,(9):43-43
冰冻圈是指地球表层存在的固态水体,主要由两极冰盖、海冰、山地冰川、冻土、积雪、湖冰、河冰等组成。我国冰雪冻土分布广泛,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69.
实践中,缺乏稳定持续的资金来源是建立健全农业生态补偿制度的难点。健全农业生态补偿融资机制对于确保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从加大政府扶持,发挥政策性金融作用;强化银行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970.
刘峰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11,(10):21-23
环境信访是环境民生问题的风向标,是人民群众通过信访方式求助于政府解决某项或某些环境污染问题的一种方式,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反映环境保护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理的一种活动。处理得当,可以顺利化解矛盾、纠纷;处理不当则有可能引发群众越级上访和群访事件的发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环境投诉案件呈现数量大、多元化和复杂化的趋势,群访和重访的比重也在加大。究其根本原因,一方面是广大人民群众环境及法律意识不断提高。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导致的环境问题日益显现,已经成为影响当今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处理环境信访投诉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和谐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