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9篇
  免费   199篇
  国内免费   511篇
安全科学   1043篇
废物处理   40篇
环保管理   472篇
综合类   2187篇
基础理论   276篇
污染及防治   159篇
评价与监测   49篇
社会与环境   297篇
灾害及防治   196篇
  2024年   78篇
  2023年   202篇
  2022年   224篇
  2021年   220篇
  2020年   148篇
  2019年   137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129篇
  2014年   387篇
  2013年   229篇
  2012年   299篇
  2011年   292篇
  2010年   226篇
  2009年   253篇
  2008年   296篇
  2007年   225篇
  2006年   183篇
  2005年   163篇
  2004年   132篇
  2003年   160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论国际环境公平义务的形成与确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目际环境义务的承担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闻一直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为此,本文针对国际环境公平义务的形成与确认,结台国际环境义务的载体一国际环境制度的形成,分别阐述国际环境义务的形成和确认的概念、特点,提出国际环境公平义务的形成与确认的原则。  相似文献   
992.
王德孚 《灾害学》1990,(1):25-30
本文提出表示水利资源贫富对比的丰枯度及其表示方法、华北水害成因类型及其形成机制示意图解以及治水对策。  相似文献   
993.
厘清中国城市环境质量升级的空间相互作用,分析其内在激励机制和外在溢出效应,对推动区域环境治理联动机制和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现有文献主要关注城市环境质量的空间相关性,并未对其是否存在同群效应及其作用机制进行检验。文章利用2003—2019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将同群效应假说引入城市环境质量空间特征分析,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城市环境质量的同群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①地理、经济和行政相邻城市间环境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同群效应,且地理相邻城市间的表现尤为明显;通过更换被解释变量、空间权重矩阵、样本数量和估计模型后的回归结果依然是稳健的。②按照Jenks自然间断点分类法对城市环境质量水平进行识别,并运用补充检验模型探讨不同质量水平城市间环境质量升级的同群效应,结果显示城市间会相互学习和借鉴环境质量升级经验,且环境质量水平较高的城市更容易成为模仿对象。③进一步的作用机制检验表明:城市内部学习效应和外部示范效应等学习机制会弱化同群效应,且高质量城市的表现尤为明显;环境规制的竞争机制和新的环境质量标准政策、创新型城市试点、高铁开通等外在冲击均会强化同群效应,且低质量城市的强化作用最大。基于上述结论提出:科学认识城市环境质量的同群效应,建立健全区域城市污染防治联合机制;充分重视不同类型城市环境质量的学习和模仿行为;切实注重环境规制和外生冲击对环境质量升级同群效应的强化作用;真正发挥外在因素对城市环境质量的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994.
已有研究主要聚焦于探究技术创新过程中数字金融的“普惠效应”,却普遍忽视了数字金融赋能的“网络效应”问题。该研究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和门槛回归技术,实证考察了数字金融助力绿色创新发展的非线性赋能机制。研究表明:数字金融显著驱动了中国绿色创新,且东中部地区的赋能效应远高于西部地区,表明数字金融的“普惠效应”是显著存在的;数字金融的绿色创新赋能效应存在着一个正向的由弱到强的演化过程,但这种“网络效应”特征主要出现在东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则表现出正向“U”型非线性规律;数字金融对绿色创新的非线性赋能效应存在异质强化调节机制,在城市化、财政透明度和居民收入水平调节下存在正向且边际效率递增特征,在城乡收入差距和经济增长目标约束下表现为正向且边际效率递减特征,在技术引进作用下则呈现正向倒“U”型特征;当前只有不断提升财政透明度、居民收入和城市化水平,持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以及使经济增长目标和技术引进力度保持在合理水平上,才能最大化地提升数字金融赋能的绿色创新效应。该研究发现了绿色创新过程中数字金融赋能的“普惠效应”和“网络效应”的共存现象,相关结论可能为“十四五”时期地方政府搭上“数字金融快车”,加速驱动绿色创新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995.
996.
997.
杨伟利 《环境》2006,(10):67-69
经过国际社会共同努力,《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签订的《京都议定书》在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而《京都议定书》所引入的清洁发展机制(CDM)、排放贸易(ET)和联合履约(JI)3个灵活机制也随之进入了公众视线。  相似文献   
998.
鄂东南铁矿区地面塌陷、滑坡灾害与安全生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广山铁矿区所引起的地表塌陷、滑坡等地质灾害为例,阐述了鄂东南铁矿区在采矿过程普温存在地面塌陷、滑坡等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矿山井下安全生产,并指出了引发灾害的原因及有关安全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99.
研究了救护关发式岩体的各期次花岗岩和暗色微粒包体中的整石标型特征及其与花岗岩成因的关系。钻石林型特征能反映花岗岩的形成条件(成分、温度、深度等)及成矿性,有时还能间接反映其成因。各期次花岗岩及其暗色微粒包体是由壳幔混合成因的同一钙碱性系列岩浆形成的,从早到晚.其形成温度逐渐降低,深度逐渐变戏,成分逐渐由中性向酸性演化。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对地球形成过程的不同阶段给出了一个推测的时间表。目前公认的地球形成年龄是以陨石年代学推断的,因而,实际的地球年龄应晚于陨石形成年龄而大于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地球物质年龄,即介于4560Ma和4276Ma之间。根据球粒陨石年代学资料,球拉的年龄约为4560Ma,星子的形成年龄间隔为107~108Ma年,考虑到原地球形成和土地幔补堆积层形成时间,地球最后形成年龄约在4400Ma前后。上、下地幔的差异和上地幔化学特征充分说明了上地幔具独立演化的历史,没有参与地球的成核过程,上、下地幔过渡带应是原地球分异壳转化而成,该层圈所富集的不相容元素及生热元素对土地幔后期演化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