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6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258篇
安全科学   36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544篇
基础理论   156篇
污染及防治   96篇
评价与监测   43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0 毫秒
801.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中药材阳春砂中黄曲霉素(AFT)B_1、B_2、G_1、G_2的方法.样品经提取、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采用荧光检测器,以柱后衍生系统结合HPLC检测.结果表明,阳春砂中4种黄曲霉素在1.00 μg/kg,10.00 μg/kg和32.00 μg/kg 3个水平的加标回收率均在84.0%~101.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7%;方法最低检出限AFB1与AFG1为0.35 μg/kg,AFB2与AFG2为0.06 μg/kg;标准曲线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8 7.本方法可用于阳春砂中黄曲霉素的检验.  相似文献   
802.
应用流式细胞技术研究种群初始状态的变化及外源种群介入对藻类毒性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细胞密度的增加可以降低Cu2 的毒性效应.当微囊藻初始细胞密度从103上升到105cells·ml-1时,24h Cu2 处理后微囊藻酯酶活性的EC50值从4.4μg·l-1上升到37μg·l-1.而外源种群(栅藻、小球藻)的介入也可降低Cu2 对微囊藻的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803.
麻痹性贝毒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技术研究了赤潮毒素麻痹性贝毒(PSP)的快速检测方法,分别采取固定化PSP抗体分子和PSP分子的方法,进行直接和间接检测溶液中PSP的含量,检测下限分别为70.2μg.L-1(~235 nmol.L-1)和0.5μg.L-1(~1.67 nmol.L-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2%~7.7%,回收率为101%~105%。检测方法的选择性好,样品、标准物和抗体的用量少,检测成本低,单个样品的测试时间不到10 min,能够满足赤潮毒素的快速检测需求。  相似文献   
804.
本文研究了昆明市滇池富营养化所形成水华的主要藻类———铜绿微囊藻 (MicrocystisaeruginosaK櫣itz)的毒素及其在水体的变化。经研究 ,滇池铜绿微囊藻的提取液有一个毒峰出现 ,用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 ,发现于 2 4 0nm出现一个毒峰。用色质谱联用扫描得出 ,其分子离子峰为1 0 4 0 M/Z。用小白鼠注入藻类提取液进行试验 ,发现其肝脏肿大 ,并呈紫褐色。再将肝脏匀浆提取液用高压液相色谱测定 ,发现有毒峰出现。在不同季节、不同地点 ,采取湖水 ,经过滤后 (去除藻类和碎屑 )进行测定 ,结果得出 :在藻类生长旺季及生长繁茂的地点 ,水体中藻毒素的含量较高。而在藻类生长淡季及分布较少的地点 ,水中藻毒素含量则较少。但总的看来 ,经过过滤后的湖水 ,其中藻毒素含量少  相似文献   
805.
Caspase-3在微囊藻毒素诱导的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已证实微囊藻毒素LR(MCLR)可以诱导大鼠肾细胞凋亡的基础上,采用荧光染料FAM标记的特异性的caspase-3的抑制剂来检测活细胞中caspase-3的酶活性,探讨caspase-3在MCLR诱导的细胞凋亡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MCLR可以诱导caspase-3活性的增强.因此推测caspase-3在MCLR诱导的细胞凋亡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06.
用毛细滴管洗净法从松花湖分离纯化出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aeruginosa)的单藻株和无菌株.在照度2000lx、温度30℃、光暗比1212条件下振荡培养,单藻株和无菌株的最大比增长率分别为0.79d-1和0.72d-1;最大现存量分别为119.6mg/L和45.6mg/L.通过比较培养过程中群体粒径的变化和用超声波打碎微囊藻群体的试验表明,铜绿微囊藻附生细菌[主要为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sp.)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sp.)]的存在,使微囊藻的群体粒径减小,延长铜绿微囊藻对数生长期和增加最大现存量.  相似文献   
807.
湖泊水动力对蓝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铜绿微囊藻的水动力模拟实验研究表明,流速和温度以及营养盐浓度对藻类生长有着密切影响,且可能存在一定的临界流速.不同营养状态,临界值不同,在N:P为4.5:1情况下推测临界流速为0.50m/s;在N:P为2.7:1情况下推测临界流速为0.30m/s.经太湖湖泊水动力过程的野外实地观测,风速在2.0~4.0m/s时,与水中叶绿素a浓度呈负相关;当风速≥5.0m/s时,叶绿素a浓度降幅最大,并一直维持在该水平.风力导致的水动力条件变化,影响藻类的生长和聚集状态.水动力因素对蓝藻的生长及聚集有着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808.
人工湿地系统去除藻毒素研究   总被引:61,自引:4,他引:61  
以含水华的鱼塘水作为进水灌溉两套上行流-下行流人工湿地系统,系统内种植芦苇等水生植物。灌溉一周后收集人工湿地进出水水样,用HPLC法检测其藻毒素定量,结合温度、电位、溶氧等理化指标和细菌、藻类数量的变化,分析人工湿地系统对藻毒素的去除效果及影响其效果的可能因素。结果表明,人工湿地系统对藻毒素有一定的去除效果优于茭白-石菖蒲组合的湿地系统。在三种主要藻毒素RR、YR、LR中,湿地对YR的去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09.
太湖微囊藻毒素与湖泊物理因素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监测了太湖2001年的微囊藻毒素的周年变化,探讨了微囊藻毒素浓度(Microcystin-LR,MCLR)和水温、光照、悬浮质、溶解氧、风浪等湖泊物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显示微囊藻毒素在夏秋季节较高,但各采样点微囊藻毒素浓度的最高值及其变化趋势与各采样点所处地理位置,水动力学变化及样点周围水域藻类生长情况等有密切关系,从湖泊物理因素来看,微囊藻毒素浓度受风浪和水温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10.
针对目前胞内微囊藻毒素提取方法步骤复杂且提取效率低的现状,提出了一种高效的快速提取藻胞内毒素的方法体系,采用对鲜藻进行匀浆超声后测定含水量,1.5 m L 75%甲醇溶液一次性、低温静置提取干重为2~5 mg藻样12 h的步骤。该方法测定胞内毒素MC-RR和MC-LR的相对标准偏差依次为4.1%和4.6%(n=9),检测方法的最低浓度可达0.03 mg/g;对比试验表明该方法和Harada方法、沸水浴方法对胞内藻毒素提取效率无差异显著性,但Harada方法操作过程繁琐、沸水浴提取方法对HPLC色谱柱有一定损伤,2种方法实际应用价值均不大。总之,该方法简单高效,可充分满足微囊藻胞内毒素含量的HPLC检测所需稳定性和精度的需要,适用于常规实验室进行大批量藻类样品的毒素快速提取分析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