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6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258篇
安全科学   36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544篇
基础理论   156篇
污染及防治   96篇
评价与监测   43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1.
以Tilman提出的“资源竞争机制学说”为依据 ,在单因子 (光、磷 )限制条件下 ,测定并计算铜绿微囊藻 (Microcystisaeruginosa)和斜生栅藻 (Scenedesmusobliquus)的半饱和常数 ,以双因子交互作用模型预测它们的生长动态 .结果表明 :在光强为 10 .0~ 17.1μE和磷浓度为 3.10~ 2 0 .0 μmol的范围内 ,微囊藻的生长率大于栅藻的生长率 .说明磷的增加是微囊藻成为水华的充分条件 ,但不是必要条件 ,至少低光强是一个重要的作用因子 .  相似文献   
812.
以天然水华蓝藻为原料,建立了以甲醇溶液提取、固相萃取和半制备色谱分离为主要步骤的微囊藻毒素分离纯化方法.通过优化提取、分离和制备条件,制备了一定量的微囊藻毒素MC-LR和MC-RR高纯度样品,样品经HPLC鉴定分析,纯度可达98%以上,干燥后可得2种微囊藻毒素纯品分别为MC-RR:121.1μg,MC-LR:62.8μg.  相似文献   
813.
用蛋白磷酸酶抑制法测定水体中的微囊藻毒素类物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建立了一种灵敏的测定水体中微囊藻毒素类物质的方法。从鱼肝脏中分离的蛋白磷酸酶2A被微囊藻毒素抑制,并且抑制与毒素剂量相关,抑制模式表现为典型的S型曲线。根据末知样品存在时蛋白磷酸酶的相对活力,可由本研究得出的标准曲线及公式,计算样品中可能存在的微囊藻毒素类物质。研究表明,在一年的观测周期内,即使没有可见的水华发生,东湖及鱼池中仍有可检测出微囊藻毒素类物质。  相似文献   
814.
高浓度有机氰废水的厌氧生化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30摄氏度条件下,模拟厌氧化反应设备条件,测定了丙烯腈,腈纶生产过程废水等各种高浓度有机氰废水的厌氧生物可降解性(BD%)及废水中丙烯腈,乙腈,聚合物和氰化物这些主要污染物质的产甲烷毒性,结果表明,丙烯腈生产一段,二段急冷废水和腈纶生产工艺废水的厌氧生物可降解性能比一般石油化工工业废水的性能差得多,废水中主要污染物对产甲烷活性抑制较强,它们对厌氧菌产甲烷活性的50%抑制浓度(50%IC)及其毒素类型分别为:丙烯腈85mg/L,代谢,生理性毒素:乙腈320mg/L,代谢毒素;聚合物1300mg/L,代谢毒素,氰化物50mg/L,生理,杀菌性毒素。  相似文献   
815.
流速对太湖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流速条件对太湖水中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5 ℃、[光]照度为3 300 lx、光暗比为10 h: 14 h的条件下,流速在0~75 cm·s-1范围内,适合藻类生长的最佳流速条件为u=30 cm·s-1,当流速u<30 cm·s-1或u>30 cm·s-1时,藻类生长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当流速u≥50 cm·s-1时,藻类生长受到明显限制,数量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816.
蓝藻毒素的毒性及其生物富集、暴露途径和危险度评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概述了淡水蓝藻释放的毒素,在毒性、生物富集等方面的某些研究进展,并探讨了人其与人群健康相关的主要暴露途径及危险度评估。蓝藻毒素的暴露途径主要有“皮肤接触、呼吸道吸入、血液透析、消化道摄入等。未来的研究将集中于不同暴露途径下,蓝藻毒素对人群健康效应的现场评价,并提出合理的预防措施及对其进行现场考核。  相似文献   
817.
龙楠 《环境》2001,(9):34-35
近期,广东省发现“有毒大米”的消息频繁见诸报端,由于这种大米的致毒原因,主要是含有能致癌的黄曲霉毒素。一时间,黄曲霉毒素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早在1915年,人们就发现,油料作物的种籽榨油后的剩余残渣发霉后用作饲料时,会引起禽畜中毒。1960年,英国东南部地区,约10万只火鸡不明原因突然死亡,一时间在人群中造成的恐慌和不安,不亚于几年前发现的疯牛病。后来科学家们经过研究,分离  相似文献   
818.
微囊藻毒素、藻类提取物和藻细胞裂解液致突变性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现有文献中不同纯度藻类提取物致突变性的不一致报道.采用Ames试验和UDS试验分析了0.01,0.1、1.0.10nmol/L等不同含量纯毒素的微囊藻毒素、藻类提取物和藻细胞裂解液的致突变性。结果表明。随着微囊藻毒素纯毒素含量的下降.其致突变性增强.说明藻类毒素的不同提取方法可能决定了致突变性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819.
微囊藻毒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蓝藻水华使水的感官性状恶化,水体自净能力降低,其中的蓝绿藻会产生对健康有潜在威胁的微囊藻毒素,是淡水水体中危害最大的一类。就国内外近年来对微囊藻毒素的毒理、危害和流行病学等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20.
应用流式细胞技术(FCM)及PI/FDA染色方法,在不同Cu2浓度处理后,从细胞膜完整性、脂酶活性两方面同时研究了Cu2 处理对微囊藻细胞的急性毒性作用.检测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Cu2 处理M.aeruginousa1h时,PI荧光检测显示藻细胞膜的完整性几乎没有受到影响,而FDA荧光检测则表明藻细胞的脂酶活性在一定浓度受到刺激.在Cu2 处理24h时,随着Cu2 浓度的增高,PI和FDA荧光强度变化的概率均呈明显的浓度抑制型变化,说明在此时Cu2 作用下FDA荧光的下降,不仅与细胞内脂酶活性受到抑制有关,而且也是高浓度Cu2 作用下细胞膜受损而导致细胞内含物外流的结果.图3参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